1、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时间:201*-10-15大中小打印关闭收藏颁布日期201*-8-19实施日期201*-10-1颁发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令法规类别其它实行状态执行中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已于201*年8月1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年10月1日起施行。省长罗志军二八年九月二日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方税收的征收管理,保障地方税收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
2、称地方税收征管保障,是指地方税务机关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根据地方税收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为保障地方税收及时、足额收缴入库所采取的监管、协助等措施的总称。第三条地方税收征管保障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为目标,以综合治理、源头控管为主要方式。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地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第二章监督控管第五条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
3、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阻挠或者取代地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及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地方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依法处理,并对举报人的情况严格保密。地方税务机关对被举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实后,应当按照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第七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第八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控管税源,依法加强发票管理,有计划地推广应用税控装置,凡属于发票管理范围的
4、票据,都应当依法纳入发票监管范围,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支持、配合。第九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第十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地方税务人员应当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文明服务,依法接受监督;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第十一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协助地方税务机关做好地方税收征管工作:(一)财政部门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对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奖发票、涉税举报的奖金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的手续费,应当按照规定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安排;(二)审计部门应当将被审计对象是否依
5、法履行税收义务作为必审内容;(三)房产管理、国土资源部门对申请办理房产、土地权属变更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提供税务发票、完税证明或者税务机关出具的不征税证明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四)工商部门对申请办理工商注销手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审查时,发现其不能提供税务登记注销证明的,应当通报地方税务机关;(五)公安部门与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地方税务机关在查处涉税违法行为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六)各单位对取得的付款凭证应当严格审核,凡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第三章信息传递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以政府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地
6、方税收征管保障信息交换平台,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涉税信息的共享。第十三条地方税务机关与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同级地方税务机关:(一)每月终了后10日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供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赋码信息;(二)每月终了后20日内,建设部门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信息;价格部门提供公益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调整情况;统计部门提供规模以上工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注册类型、分行业增加值、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综合统计资料等信息;(三)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信息
7、;房产管理部门提供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发放信息;交通、水利部门提供交通和水利建设项目信息;交通部门提供车辆、船舶营运证发放信息;公安部门提供机动车辆注册登记信息;科技部门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专利技术转让信息;知识产权部门提供转让专利权的企业、个人名单信息;外经贸部门提供外国企业或者外籍个人转让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信息;(四)每半年度终了后20日内,民政部门提供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变更、注销信息;教育部门提供新成立的各类办学机构的审批信息;卫生部门提供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变更登记、注销以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核定信息;(五)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于批准后20日内
8、提供兼并、划转、转让、改组改制信息;(六)信息产业部门于每批次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认定结束后20日内提供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认定名单,年审后20日内提供软件企业年审信息;(七)建设部门于工程承揽、中标合同签定后20日内提供工程招标项目资料、项目合同备案信息;(八)文化、体育部门于大型营业性演出、商业性体育比赛或者其他重要文化体育活动前及时提供活动的相关信息;(九)工商部门定期提供工商经营户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等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于每月当地规定的时间,提供有关单位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计划。第二款规定的提供信息的具体方式、格式要求等,由地方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部
9、门提供涉税信息,提供信息的范围、具体方式、格式要求等,由有关部门与地方税务机关协商确定。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为地方税务机关查询有关涉税信息提供协助:(一)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为地方税务机关查询残疾人证发放信息提供协助;(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为地方税务机关查询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信息提供协助;(三)公安部门应当为地方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身份证号码、暂住人口居住、境外人员出入境等信息提供协助;(四)人民银行应当协调各商业银行为地方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的帐户情况提供便利。第十五条地方税务机关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当科学分析、综合利用,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
10、第四章委托代征第十六条地方税务机关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下列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实行委托代征,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一)从事客运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委托交通等部门代征;(二)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委托国土资源等部门代征;(三)进行房产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委托房产管理或者契税征收等部门代征;(四)从事彩票销售及兑奖、营业性演出或者商业性体育比赛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分别委托民政、文化、体育等部门代征;(五)房屋出租及提供家庭装修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委托房产
11、管理部门、相关物业管理、居委会、村委会等单位代征;(六)在本地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外地纳税人应当就地缴纳的地方税收,可以委托建设等部门代征;(七)其他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地方税收,由地方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委托代征。第十七条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与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委托代征协议,进行委托代征登记,发放委托代征证书。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协议规定依法代征税款,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代征范围,不得违反委托代征协议,擅自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第十八条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税款时,应当出示委托代征证书并开具完税票证。不出示委托代征证书或者不开具税收完税票证的,纳
12、税人有权拒绝缴纳税款。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代征税款,纳税人拒绝的,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地方税务机关报告。第十九条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领取、保管、使用、结报税收票证,单独设立代征税款帐簿,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解缴代征的税款,不得挤占、挪用或者延迟解缴代征的税款。第二十条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手续费。对代征税款难度较大的,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其给予奖励,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和省地方税务机关另行制定。第五章考核及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对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有关部门和单
13、位履行综合治税职责情况;(二)有关部门和单位涉税信息传递情况;(三)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税款情况;(四)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的税款扣缴情况;(五)地方税务机关通过税收征管保障措施,组织税收收入情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考核结果定期进行通报。第二十二条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或者非法干预、阻挠、取代地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违反法律、行
14、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摊派税款的;(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涉税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挤占、挪用或者延迟解缴代征税款,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规定,未按照规定提供相关信息或者涉税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权机关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1*年10月1日起施行。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的通知商政办发201*8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15、:商洛市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年8月27日商洛市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方税收征收管理,保障地方税收收入,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方税收征管保障,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地税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根据税收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为保障地方税收及时、足额征缴入库所采取的监督、支持、协助以及奖惩等措施的总称。第三条地
16、方税收征管保障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以部门联动、源头控管、综合治理为主要方式,堵塞征管漏洞,保障地方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第四条各县区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地方税收征管保障措施,对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地税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地方税收征管工作。第二章税收管控第五条除地税部门、税务人员以及经地税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做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
17、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阻挠或者取代地税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地税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依法处理,并对举报人的情况严格保密。地税部门对被举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实后,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第七条地税部门应当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第八条地税部门要严格控管税源,依法加强发票管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支持、配合。第九条地税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
18、约和监督管理制度。税务人员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文明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文明服务,依法接受监督;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第十条地税部门在税收执法中与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发生资金追缴矛盾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保证税收优先权的行使。第三章信息传递第十一条各县区政府应当建立地方税收征管保障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交换和共享制度,实现涉税信息的互联互通。第十二条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地税部门做好有关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限、方式和格式向同级地税部门传递涉税信息。(一)发改部门。在月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
19、建设投资项目立项信息、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及进度信息、续建项目信息、重大产业储备项目信息;(二)教育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立、变更、注销信息;(三)科技部门。及时查处涉嫌研究开发费用、技术合同伪造,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案件,并将查处结果向地税部门通报;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辖区内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信息、技术合同登记和技术交易相关信息;(四)公安部门。协助地税部门查询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身份证明、暂住人口居住情况、境内外人员出入境记录等信息,依法查处地税部门移送的涉税犯罪案件,并将查处结果向地税部门通报;在季度终了15日内
20、,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准许矿山开采企业购买爆破器材的审批信息;(五)民政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福利企业的认定、变更、注销信息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审计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已审计完结单位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信息;财政部门。对有奖发票所需的奖金按照规定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安排;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转让等信息;在年度决算后30日内,提供本级财政向企业的拨款及补贴信息;人社部门。协助地税部门查询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社保费缴纳的相关信息;在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零售药店医保结算数据信
21、息;在年度终了30日内,提供本级企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缴纳信息;(九)国土部门。协助地税部门查询纳税人以及其他涉税人员的土地使用权情况;对申请办理土地权属登记、变更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提供相关完税证明、免税证明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在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信息和采矿权出让、转让信息,土地使用权证书登记、变更信息;(十)建设部门。在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建设项目招投标信息、建设工程项目合同备案信息和外地设计、施工、建筑企业在我市开展工程或提供劳务的项目备案信息;提供已批准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和备案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信息;(十一)规划部门。在
22、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信息;(十二)交通部门。在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交通建设项目信息;(十三)水务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在年度终了30日内,提供本级管辖的砂石采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审批信息;(十四)招商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相关招商引资信息;(十五)文广部门。在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文化团体演出登记信息和各类营业性演出信息;在季度终了15日内,提供本级文化经营许可证发放、变更、注销信息;(十六)卫生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医疗机
23、构执业许可证的认定、发放、变更、注销信息;(十七)体育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各类商业性体育比赛或其他重要体育活动信息;(十八)统计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和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十九)工商部门。对申请办理股权变动的纳税人,凭地税部门开具的股权转让缴税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在月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股权变更登记信息;在季度终了15日内,提供本级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吊销营业执照信息;(二十)质监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企业、事业单
24、位、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发放、变更、注销信息;(二十一)物价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公益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调整信息;(二十二)公积金管理部门。在年度终了3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企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年度汇缴明细信息;(二十三)国税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地税部门提供本级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等户籍管理信息;在纳税申报期终了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管理的相关纳税人的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信息和稽查部门的稽查信息;在季度终了后15日内,提供核定征收纳税人的定额核定(变更)和停复业信息;(二十四)交警部门。
25、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机动车辆注册登记、过户、注销信息,各驾驶培训学校学员报名信息,经营性停车场登记信息;(二十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国有企业兼并、转让、划转、改组、改制、破产信息和国有资产转让等信息;(二十六)房管部门。在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已批准的售房许可信息、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登记、变更信息和商品房实际测量面积信息,房产转移、变更信息,房地产预售备案信息;(二十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月度终了10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传递购房按揭贷款发放信息;(二十八)供电部门。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用
26、户用电立户、变更及注销信息;在半年终了后30日内,提供本级单位和个人的用电量信息;(二十九)自来水公司。在季度终了15日内,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本级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立户、变更以及注销信息;在半年终了30日内,提供本级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用水量信息;(三十)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同级地税部门提供相关涉税信息。上述信息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书面、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地税部门提供;如当期未产生信息的,应当告知地税部门。第十三条因地税征管工作需要,地税部门可以指定专人到有关部门和单位收集相关涉税信息。第十四条地税部门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当科学分析、综
27、合利用,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十五条地税部门应当做好有关部门和单位涉税信息传递辅导工作,及时整理和分析有关涉税信息,定期向相关信息传递部门反馈第三方信息使用效果;协助同级政府做好地方税收保障考核工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提出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涉税信息以及协助税收征管的意见。第四章税收服务第十六条地税部门应当依法向纳税人宣传税法并且提供政策咨询、纳税辅导、办税指南、税收救济等服务。地税部门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变相增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负担。第十七条地税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开
28、征税依据、减免税政策、办税程序以及服务规范等事项,依法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第十八条地税部门要建立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缴纳异议协调、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征纳争议。第十九条地税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提供必要的便利。第五章委托代征第二十条地税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以对下列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实行委托代征,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一)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委托国土资源等部门代征;(二)房屋出租及提供家庭装修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以委托房产管理、物业管理、居委会、村委
29、会等单位代征;(三)国税部门代开发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个人所得税等,可以委托国税部门代征;(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房屋租赁税收,可委托财政部门代征;(五)其他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地方税收,由地税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委托代征。第二十一条地税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与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并进行委托代征登记。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协议规定依法代征税款,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代征范围,不得违反委托代征协议,擅自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第二十二条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领取、保管、使用、结报税收票证,单独设立代征税款账簿,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解缴代征的税款,不得挤占、
30、挪用或者延迟解缴代征的税款。第二十三条地税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手续费。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根据代征工作需要合理使用手续费。第六章工作考核第二十四条各县区政府应当将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负有地方税收征管保障责任的部门和单位参与税收协助的情况和成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通报。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有关部门和单位税收协作开展情况;(二)有关部门和单位涉税信息传递情况;(三)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税款情况;(四)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的税款扣缴情况;(五)地税部门通过税收征管保障措施,组织税收收入情况。第二十五条税收征管保障工作
31、考核采用百分制,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考核采取按季度考核的方式进行,在季度终了30日内由税收征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单位和各部门的涉税信息传递及协税护税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年终考核由税收征管保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考核组,采取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考核采用综合打分、等次评定方式进行,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含90分),60-90分的为合格(含60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在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第二十六条经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的部门和单位,市政府授予“税收征管保障工作
32、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按商洛市财源建设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单位,在年度考核中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一)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没有落实专人负责的;(二)不按规定向地税部门提供有关涉税信息资料,或涉税信息内容严重失真、时间滞后,导致控管不力、税款流失的;(三)在科技、福利、校办、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资格审查,办理土地、房产转移登记手续,车船年审、营运手续审验,收费许可证发放,注销工商登记、办理其股权变更登记等工作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造成税款流失的;(四)未按规定代征、代扣代缴税款,造成税收流失的。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负有税收协助义务的有关
33、部门和单位未能有效开展税收协助、未及时提供涉税信息,造成地方税收损失的,地税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由本级政府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第二十九条地税部门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第三十条未经税务机关依法委托征收税款的,责令退还收取的财物,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致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34、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税务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调离税收工作岗位,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二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四条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检举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1*年9月1日起施行,至201*年9月1日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