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构建高效课堂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这段话则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应依据学情而定。可见,我们前辈的教育理论中早已渗透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我们编了一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丛书。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征程上,我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离理想高效课堂的终级期盼还有一大段距离,所有我们在2008年研究的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2011年底结题了,今年我们又申报了省级教科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
2、课堂”模式的建构实践研究。这次我们在海安召开南通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高效课堂”专题研究。24日下午我们还有同课不同模式的研究,这三个不同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支撑,那就是“以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今天和大家谈我对这一话题的理解。一、教学模式的含义、结构与种类(一)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优秀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对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
3、某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哪种模式是普遍适用的,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二)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而言,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以下六方面的内容。(1)学习与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础,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它使人们了解该模式的来龙去脉。例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或称学生中心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学习与教学理论为依据的。(2)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教学模
4、式中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标准等。(3)操作程序,指对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阶段的安排。一个教师采用某种教学模式,那么他就要考虑需组织哪些教学活动,第一步做什么,接下来再做什么。每个教学模式都是由一系列独特的有顺序的活动组成的。这是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方面。(4)师生角色,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应遵循的规则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有教师中心(集中型)、学生中心(松散型)和师生互动(温和型)三种典型方式。(5)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应。在某些模式中,教师要公开奖励学生的某些行为,以此来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另一些模式中,教师对
5、学生的行为不进行评价,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富有自主性。(6)支持系统,指为了使教学模式达到预期效果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特殊条件。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特别耐心,而且对学生的活动不多加干涉。此外,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求配备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如图书、声像设备等。(三)教学模式的种类尽管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归入如下四类(Joyce,Weil & Showers,1992)(1)行为矫正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不关心其内部心理结构及其变化。这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具体而有序的行为,学习情境的控制权一般都
6、掌握在教师手中。(2)信息加工模式。以认知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不过,信息加工涉及信息组织、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面,由于对这些加工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就形成了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3)个人发展模式。以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为代表,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注意个人的情感生活,强调帮助个体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以发展自我。(4)社会作用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
7、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为使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更加深入,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粗谈自己的看法。1“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便构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灵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旧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教学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是教学模式的灵魂和支点。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学模式建构的基础不同的课程观:旧课程观中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教师是传授者,因而教师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
8、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2)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不同的整合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材意识是第一意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则是第一要务,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必需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具紧迫性、时代性,并彰显出勃勃生机。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理论学习,通过书籍、网络充实我们的教育理论,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2“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它
9、决定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和教学评价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二个学段各部分知识所需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大部分教师也已具备了这三种目标意识,但在具体的备课中对三维目标的“度”把握不准,对于目标的作用和体现不到位,目标形同虚设,形式应付。对于每一节课我们要认真挖掘其目标的教育价值,使隐性目标显性化。3“教与学的结构框架和教学程序”是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1)结构框架:就是“教”与“学”的基本课堂教学架构。主要是包括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比例及方式。结构决定性质。教与学的结构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功能不同。(2)操作程
10、序:就是“教”与“学”的基本课堂教学流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其内蕴的理念是体现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的内涵的不同。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和操作程序,是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同的结构和程序所承载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在建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和操作程序时,绝不能想当然地玩“数字游戏”,或只注重其外显的“美观”而形成华丽词语的无效堆砌!4“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学模式的导向教学评价标准就是与教学模式的结构所包含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因素相对应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评价标准对教学模式的推行和发展既具有约束、规范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导向和激励的
11、功能。任何一种模式,如果没有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的督导,或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不能和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学思想相统一、相融合,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也就失去了它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抑或说它必然走向所谓的“模式化”。 三、“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内涵及要求 1、内涵解读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认知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为根本;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起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认知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策略;教是为了学,教是服务于学,教是为了不教;既要想办法让学生“肯学、愿学”,更要有措施让学生“学会、会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要求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生这一
12、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有创造力不断被激发的惊喜,有自身潜力不断被发掘而感受到的成功与自信的舒畅体验。在学生、知识、方法、教师、环境等课堂要素中,学生永远居于核心地位。2、理念层面要求一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要求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怎样。以生为本的核心是将学生看作可被点燃的火炬,是知识和方法的自我
13、构建者,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塑造者。在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标准的统领下,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开展,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去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求知的热情,使之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二要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和时间度怎样。自由度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及对结果的评价是否由自己决定;能动度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时间度
14、是看学生是否有思考与自学的时间。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探索、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态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但哪怕有一点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就是一节学生得实惠,既叫好,更叫座的课。3、操作层面要求 一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预习、自学,主动回答,自主讨
15、论,自评互判。在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统领下,联系预习、自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来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4】从某种意义上说,预习、自学就是学习,没有预习、自学就没有学习。所以,一节课有没有以学定教,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看预习、自习,而且要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主动回答是指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回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16、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评互判,自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是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便相互激励、相互提高。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面面俱到,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积以时日,学生能力就会有提高,学习就会有长进。二看老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创设情境,保证时空,互动倾听,结尾无穷。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引人入胜指的是在一节课起始阶段,老师要从学生学情出发,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
17、的教学行为。老师可以用鲜活的问题导入,模拟前人的探究,让学生大胆尝试去复现科学的发现之旅;也可以设计精彩的实验,掀起学生求学的激情;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迹。教学过程中也要多方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接受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使他处于一种“愤”的状态。其目的是不断掀起学习热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原则特别要求教师要保证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悟,给他们一个空间去创造,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筋与思考
18、,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5】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探索中,作为以学定教的策划者,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困惑。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室不完整的学习”,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允许学生出错,要学会延迟判断,让学生学会自己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生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史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
19、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的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辐射到课后。4、评价标准跟进 我们的评课标准也必须和新课改的理念相一致,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培养得怎么样),通过这一转向,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
20、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应算是好课。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实行阶段性评价,即对课堂教
21、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评价,就看学生是不是紧张的自学,效果好不好。对学生自学阶段的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提问、板演、练习等检测方式来进行,看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多少。对“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教”的评价,则看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真正能够理解、运用。对当堂训练阶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当堂完成作业的正确率高低,说明效果好坏。 四、进行深入的课堂反思,提高以学定教策略的效度课堂反思是构建“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的保证。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模式,即“经验+反思=成长”,【6】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作为教师要保证
22、“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的构建成功,还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认真反思,以达到进一步完善。1、课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前反思中,教师不仅仅要写“教案”还要写“学案”,即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准备各自行之有效的方案。准备了“因材施教”方案,才能让所有学生有事可做,才能让所有学生发挥出潜能,获取不同层次的成功。在课前反思中,教师不仅仅要准备数据,还要搜集身边的教与学的资源,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发现新的意义,得到新的启示。2、课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课中反思意味着教师面对课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有些没有考虑到的情境随机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课堂中一些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或家庭
23、生活的原因,可能表现不尽如人意,或作出令人惊讶的表现,这些原先准备的“教案”、“学案”可能都不能适应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临时做出更改和调整。当教学中出现有些措施不能凑效的时候,更及时更改教学措施。3、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教师总结课堂得失的渠道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来自于教师自身,教师要及时总结自己本节课的精彩点在何处,有没有新意和让学生看好的“卖点”,以及这节课最大的失败是什么,出乎意料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等等;其二是来自学生的反应。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发放课堂的问卷,让学生填写本节课最赞成的是什么,最不赞成的是什么,期望教师作出哪些调整,等等。教师在总结自己体会与学生的建
24、议基础上找出二者的结合点,除去教师“一厢情愿”的设想或措施,然后再师生观点共同基础上创新,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下一次教学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学定教既是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也是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好策略,更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好途径。只要坚持以学定教,学生的精彩、老师的精彩以及课堂的精彩将不再成为一种呼唤与奢望。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个别老师尚未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我们有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难以自拔,个别老师面对新一轮课改,一时改不了“好为人师”习惯,讲起课滔滔不绝,不讲不放心,“不吐不快”。在课改中还是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
25、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不能准确把握课改要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检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行为的高度概括。个别教师对这一精髓理解不透,先学要求学什么、怎么学、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不明确。缺乏任务驱动型问题的设计、引导,导致重点不突出。由于自学目标不明确,暴露不出重要问题,后教也就抓不住关键,找不到突破难点的合理方法。 3、生搬硬套,迷信“先进”经验。如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的时间方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我们应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
26、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每节课40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打造出具有南通特色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业:1.根据认识时分的教学视频,请就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新知的,谈谈你的理解。2.虽然时间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看不到、摸不着,也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度量,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地困难。根据认识时分的教学视频,说说杨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一难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