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新建区小学 周伟案例背景我校地处黄荆山下,紧靠大冶钢厂和天源煤矿。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不少学生家长纷纷下岗,闲散在家。但生活所迫,他们又不得不纷纷外出,再次就业。于是孩子们只得投靠祖父母或其他亲戚,形成一大批城市留守儿童。据统计,我班留守学生人数就占到了全班总人数的30%。这些学生由于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不仅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而且成为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有的攻击性较强,有的悲观厌学,有的冷漠无情。如何加强和改进这部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让那些在外务工的父母们放心,让在家读书的孩子们安心,让监护这些孩子的亲友们宽心,是摆在我们教育
2、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对本班一名叫晓晓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力图探讨并总结出留守儿童孤僻、执拗、人际交流能力差等心理问题的一些对策。案例描述晓晓,女,11岁,中窑小学五(3)班学生,父母双双去山东打工,寄养在表姐小冲家。该生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四年级时由外校转入我班,与小冲同班。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正在教室里组织学生早读,接到了小冲爸爸的一个电话,说晓晓在校门口拧着不肯进校门。来到校门口,果然看到晓晓穿着整齐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虎着脸站在校门口,眼角还挂着泪珠,小冲爸爸十分无奈地站在旁边。这个平日里十分文静、温顺的女孩不知为何今天一反常态,任我磨破了嘴皮子,怎么着都不肯
3、进校门,嘴里就是那句话:“打死我,我今天也不上学!”我心急如焚:第一节可是我的课呢!班上还有那么多学生等着呢!我抓住晓晓的手,想把她拉进校园,可是她转身就跑!小冲爸爸一把拽住了她,不由分说拖着她就进了校园。晓晓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赖:“我就是不进去!我就是不上学!”引来一大堆家长旁观,班上的同学也围拢来。我这才发现,晓晓的腿上有不少擦伤,大概是被舅舅拖到学校来的。后来,大家好说歹说,软硬兼施,才把晓晓拉进了教室。“我不擦药!”生起气来的晓晓依然像一头小犟牛,抵触情绪相当严重。两节课后,她才情绪稍稍恢复平静,我这才为她腿上受伤的部位抹上了药。“能告诉老师,今天为什么不愿意来上学吗?星期五不是
4、还好好的吗?”她疼得直咧嘴,依然不肯说出实情,只是口中念叨着:“今天打死我,也不回家了!”看来,这孩子是和家里人闹别扭了。中午放学时,想起她早上那番反常表现,我不放心,给小冲爸爸打了个电话,让他中午来接孩子。谁知下午,晓晓没来上学。第二天早上,依然没来。我赶紧抽空给她写了一封信,让小冲中午带给她,可小冲下午来上学时却告诉我,她回老家去了。半个月后,晓晓的妈妈从山东返回了家乡,才将晓晓送回了学校,揭开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晓晓和小冲这两个小家伙闹别扭了,“小心眼”的小冲气冲冲地将晓晓扫地出门:“这是我家,你给我滚!”倔强的晓晓头也不回,甩下一句话:“走就走!”,硬是不肯上学,硬是不顾姥姥阻挠闹着要
5、回老家农村去,不肯再寄居在小冲家。分析与诊断由于长期地与亲友生活在一起,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情感交流,久而久之,晓晓寄人篱下的感觉强烈,个性逐渐比较封闭,心理出现偏差,性格变得孤僻、偏执,所以才会因为表姐小冲的一句“这是我家,你给我滚!”而赌气不肯上学,甚至不惜以中途辍学来威胁父母从外地返乡。“不上学”之举其实是她内心深处不平衡和失落感的表现,实际上也是她某种无奈的反抗。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晓晓的父母长期在山东打工,偶尔打电话回家也只是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
6、,导致晓晓因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在生活中有了委屈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变得沉默寡言,个性封闭,性格内向。而作为代理监护人的舅舅(小冲爸爸)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对晓晓的行为往往只从安全因素出发,采取简单粗暴的限制,无暇顾及她的情绪、情感变化。这无形中又助长了晓晓心理逆反、任性偏执、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致使她在家里不听长辈教导。2、学校因素: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考核
7、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还是入学率等硬性指标,老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留守儿童,即便是在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3、自身因素: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缺乏“家”的温暖,当晓晓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烦恼与冲突时,不知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事情,而她又不愿跟同学交流。因为没有畅通的心灵沟通渠道以及担心受歧视、内心深处的失落感、不平衡感等心理障碍的影响,让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在与人交往时充满警惕甚至敌对情绪,总感到别人在针对她,所以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加之,舅舅不正确的教育监护方法,导致逆反心理严重,强压之下做出“出格”的事情
8、。教育措施及实施过程“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晓晓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善她所存在的孤僻、偏执等心理问题,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制定了以下纠正措施和办法:1、建议家长自己带孩子,营造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晓晓返校后,我与晓晓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剖析了晓晓这次“逃学”的原因,建议她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带孩子。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抚慰是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健全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晓晓的妈妈非常赞同我的看法,感触也颇多:“唉外出打工也是为了孩子。现在这孩子连学也不肯上了,何谈将来有什么出息啊?赚再多钱,把孩子弄废了,又
9、有什么用呢?”后来,晓晓的妈妈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在家专门照顾晓晓的衣食住行。几个月后,因为金融危机,晓晓的爸爸也从山东返乡,在黄石找了份工作。一家人虽然生活算不上富裕,却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我欣喜地看到,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晓晓的脸上。2、教师更多地关注孩子,建立亲密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上优先辅导。返校后,我发现这个性格内向却倔强的女孩悄悄地把半个月落下的作业全部补了起来,而且上课时,眼神是那么专注。我不由地心底暗暗为她叫好,把她的课堂作业批改完后,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她,并且告诉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她点了点头,眼睛亮亮的。期中考试,晓晓完全发挥正常,并没有因为
10、落下半个月的课而影响成绩。发挥特长,活动上优先安排。任教体育学科的陈老师一再在我面前称赞晓晓的弹跳力很好,是学体育的“好苗子”。三跳运动会时,我便让她报名参加了踢毽子比赛和短绳的“双飞”比赛,并叮嘱她好好练习。谁知比赛那天,晓晓并没有出色的表现,与大多数选手一样榜上无名。为此,她有些沮丧。随后不久,学校选拔一批学生参加“黄石市中小学生射击比赛”,每班推荐男女生各一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上次三跳运动会,晓晓因没拿到名次而十分懊恼的神情和那坚定的目光。于是我找来了晓晓,推荐她参加这次难得的真枪实弹射击,并叮嘱她好好表现,晓晓异常地兴奋。在后来的比赛中,晓晓果然表现出色,五发子弹打出了三个6环,一个
11、5环的好成绩,名列学校女子组第二名。我高兴地拍拍她的肩膀:“真不错!第一次射击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了不起!许多同学都打飞了呢!”她咧开嘴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得意3、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为此,我也特意找小冲同学聊了聊,充分肯定她待人热情的优点,同时也提醒她注意自己平时言语表达的方式,教给她一些和晓晓友好相处的“小秘招”,比如:讲笑话、送“神秘小礼物”等,努力为晓晓创造一个友爱、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同时,我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邀请全班同学一起来玩“写大字”、“占角”等游戏
12、,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快乐,在活动中协调好与同伴的关系,彻底摆脱“孤儿”的心理阴影。 结果与分析经过半学期的帮扶,晓晓与同学关系有很大改善,课堂上也不再沉默,那双小手总是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比以前响亮了,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每次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上前甜甜地打上一声招呼:“老师好!”这天,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她居然跑到办公室来考我:“老师,我可以出个题来考考你嘛?什么东西,早上是三条腿,中午是两条腿,晚上是三条腿?”看着她那张快活而稚气的脸,我不禁一阵欣慰:晓晓这孩子半年来的变化可真大。看来,她已经把我当成她的朋友了,我想,以后有什么悄悄话,她肯定会愿意与我交流的。晓晓的事例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只有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才能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不仅仅需要家长更多地陪伴孩子,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也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用自己的诚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打开他们的心扉,有效地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更需要我们营造和谐、互相关心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满足他们被尊重、被关注的需要。只有数管齐下,“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读好“留守儿童”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