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课的内容:一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评价教学目标要参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要研究为达成目标所选择的教材,结合授课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例如,我们在水平一的教学目标中身体健康领域设计“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力量素质”,这就是不合适的,我们知道,水平一的学生柔韧、反应、灵敏、协调是学习和练习的主要内容。二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合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适合授课对象的学习。课改之前,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现在在新课标课改环境下,目标
2、统领教材,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灵活性,相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如在投掷教学教材的选择中,把实心球放在水平一就有些不合适。那么,把虽然适应部分教学目标,而不适于学生学习或者对学生以后健康保持的内容放在体育课显然也不合适,比如我们已经确定淘汰的铅球,对于铅球可以不教学,但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或者改造为其他练习能够使用的器材。三评教学安排。体育教学有其严谨的科学性,遵循的不仅有教育学规律、心理学规律,还有生物生理学规律,不仅要从学生的认知考虑教学的安排,也要从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来考虑教学的安排。我们在教学中确定教学环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上述内容,教学的四个部分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客
3、观反映体育教学的规律。课改以后,我们对健康的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增加了2个维度,所以,我们在评课的时候,要看课的安排是否符合这些规律。四评教学组织。体育教学重在组织,教学组织部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练习效果,在听课一文中,对教学组织的意义作出了简单的解释,这里不多讲。体育课的教学组织是多样的,评价其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也间接评价了教学效果。五评教师表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内容的引领者和传授者,教师的表现是教学评价的重点。1、看教师的语言。声音是否宏亮而富有变化、讲解是否精当、教学组织语言是否明确易懂。2、看教师的身体姿态。教学态度是否严蔼得当,教学示范是否准确无误或姿态优美,指导路线是否
4、节省到位,立、行是否规范,动作上课情绪是否饱满。3、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能够使用哪种教法来完成教材的教学,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法无定法,但有妙法。4、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六评学生反应。学生是教学内容的受体,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1、看学生所学教材掌握程度,我们不需要全部学生都能掌握,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要掌握。2、看学生情绪。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绪是否饱满,听讲是否认真,练习是否积极努力,大运动量练习之后学生情绪是否低落。3、看学生教学创新,根据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七评教案设计。如果能够拿到授课教师的教案,需要对教案做出评价,对教案的
5、评价一般先看教案的单元安排,看本次授课在单元中的位置是否合理。再评教师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教案的格式的选择也反映了教师的备课水平,教案中所设置的备课项目是否必要,教案是否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意图,教案中所预设的各种指标,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都涉及到了或者都达到了,另外,教案设计所给评课人的启发。评课的准备:参加评课,并不需要对评课人做过多的要求,也并不是专家级的老师才能够参与评课,但是,评课之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教材准备:评课教师要熟悉所要评课的教材,否则就会无的放矢,熟悉教材才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够知道教师教学的优劣得失。理论准备:
6、对于一节课的各个方面,如果要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需要有教学理论的支持,为什么会肯定一个方面,为什么认为某一方面有问题,要说出道理来,没有理论支持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提问设疑:参加评课,大多数人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能够从授课教师那里学到一些东西,看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授课教师的想法,在听课中,我们所记录的反思和疑问,要及时整理成提纲,在评课的过程中提出来,让授课教师给与解释,或者其他人给与解释,这样我们就会收获比较多。评课的目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课做出评价,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对课的评价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因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模仿的,对于常规性的错误,不做过多评
7、价,更不能就某一个问题纠缠不休,评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疑问和不同见解的,可以在以后的实践和学习中验证。相对于授课者来讲,评课便于授课者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同时评课也给评价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评课的过程更能够促进彼此间的经验交流和情感交流,使教学水平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和提高。评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评价一节课,必须对课的整体准确把握,不要以错误的观点来进行评价,否则会误导教学方向。商讨性原则:对课的评价,一般不绝对否定某一方面的问题,要以商讨性的口气和态度来就问题做一讨论,这点我感觉到越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越是谦虚谨慎。总结性原则:评课就要对课有一个整体的评价,抓住
8、其根本问题作出简略得当的总结性语言,尤其是本课的突出优点一定要评价出来。接受性原则:评课过程中,多虚心听取别人对同一节课的评价,看别人是怎么来看待这节课的教学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在对课作评价时,多听别人的评课,会对课的理解更全面一些。总之,评课者要认真看课,了解课的整个流程,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过程,对于每一个细节进行全方位的揣摩,才能做到心知肚明,从而确保准确无误的给予授课者真实的评价张雷波老师这节课是以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
9、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一、课堂教学充分贯彻“健康第一”思想 把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是体育课程标准主要课程理念之一。 二、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张教师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本课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个体结伴群体相结合法 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又
10、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 (二)、示范法 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从本节体育课来看,符合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及学生生动,主动学习的特点,当然今后的体育课该如何上?从这节课中能起到借鉴作用,但要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堂教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有把现在体育课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保留下来,不符合的去掉,通过学习,实践,积累才能向新课程标准靠拢。 3月31号参加了温州市四县在乐清雁荡五小的体育教研活动,听过之后,感慨万千.同一个内容经过不同老师的理解
11、诠释,达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纵观这两节课,还是有许多可取的地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课我们都要有吸取五分钟效益。第一节课是有雁荡五小的老师上的。是一个很年轻的体育教师,青春,靓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由于是在本校上课,可能排演过这节课,因此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都在死气沉沉中度过。就课的效果来看的话不是很理想。但是这样的一节体育课还是有好几处地方值得我学习的。一、准备部分,播放大自然的音乐,青蛙叫,风声,下雨声,在音乐情景中做各种准备活动。动作形象逼真,具有很浓的儿童气息。二、在教学投准内容时,通过投远近不同的目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反馈。让学生不仅体
12、会到出手时的力度不同,方法也不一样。三、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紧相扣。四、合作意识的渗透。那么这节课如果换成是我上的话,首先我会改掉这个情境,利用播种水稻来进行投准练习太牵强了,播种水稻不是用来投的,这样容易误导孩子。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一堂课孩子们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一步步完成课的内容。第三,教师有点因为教材而教教材,并没有是先设计了目标,让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在教学技术动作时不够灵活。要先上课了,下课了再回来把另外的内容补上。上面已经讲了第一节课,现在来讲讲第二节课.这节课算是比较完美的课了,从器材的选择制作,还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还是教师的教
13、育机智都显得成熟老道.也许这也是年轻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区别吧。这节课的器材很新颖,用拉丝做成彩球,用5个呼啦圈做成立方体状。这节课的流程是这样的,先带学生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扮成毛毛虫的样子,在教师的带领下沿圆形走,并在走的过程中做成各种各样的手的动作,并钻过一个山洞(两个呼啦圈做成的),爬过一个山洞。接着是玩一个工兵挖地雷的游戏,这个游戏既是石头剪刀布的翻版,很有创意,并且一节课的集合都是利用这个游戏贯穿始终。发展锻炼阶段的教学是持轻物投准和趣味接力比赛。在持轻物投准时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先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把轻物从呼啦圈的上面投进去,学生尝试徒手练习,再持轻物投准。练习完了之后提问:“把
14、轻物投到旁边的洞里还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尝试练习,指名表演投不同目标物时的方法。看过学生的练习之后,学生齐练习,选择到自己最好的办法练习。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动作,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投准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后组织比赛。在趣味接力比赛中,启发孩子想:“不用手如何使彩球停留在身上”。学生积极动脑想方法,并展示。选择好办法进行游戏。恢复身心阶段是带着学生齐跳放松舞。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第一,投准物的设计。平时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利用一个筐筐把轻物投到筐中,或者在地上画个圈,而这节课的老师有创意的地方就是把我们的投准目标立体化了,增加了投准的兴趣和学生成功的几率。更贴近了生活实际。第
15、二,教师的激情高涨,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氛围。孩子们愿意和老师交流。同时老师的表扬语言很及时,很真诚。第三,教师在设计过程能考虑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让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玩工兵挖地雷的游戏中还多次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比赛,使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让孩子喜欢体育课,首先要让孩子喜欢体育老师,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体育老师呢?老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第四,这节课中有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解决问题。第五,一节课都有在渗透合作的意识,从课的开始部分和后面的趣味接力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和别人合作。那么这节课,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的地方。第一,在进行主要教学
16、内容投准的教学中,没有突出重点。即怎么样投的准。匆匆过去而没有深入。同时进行投准的方法很多,而没有深入下去,让孩子们找到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在趣味接力游戏中,在合作部分应该讲清楚比赛的目标,即不应该是速度快,而是哪组合作的最好。要把合作的具体措施实施好。黄老师上的篮球行进间运球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其中不仅学到了动作技术,同时发展了运球能力,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意志力,还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成功的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改变了过去只重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只关心学生的生理负荷,到现在的更
17、注重沿着学生心理变化这条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淡化技术,强调健身。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变学科结构为学习结构,加强了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执行任务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黄老师突破了运球教学以“竞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篮球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了他趣味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发展自己的球性。在开始部分教学中,学生先进行球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
18、且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其次,黄老师在基本部分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给同学以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自身的特长,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第三,黄老师这课在组织教法的选择上也很用心。在教学中,用羽毛球当障碍,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由于黄老师适当的参加各组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黄老师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黄老师
19、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前滚翻评课稿评宜都市实验小学余波老师的一节体育优质课宜昌市点军区桥边小学 刘小华余老师的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组织的井然有序。余老师在教学中充满了激情,充分展示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学生受到了他的感染,在课堂上一个个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感觉本节课的优点之一是余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是较强的。从学生整队开始上课后,余老师
20、的队伍调动进入练习场地,以及余老师在进行游戏场地的布置时要求学生按顺序把体操垫一个个摆放好,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余老师的语言引导下做的很好,游戏场地摆放的整整齐齐,学生在余老师事先安排的场地内开心的游戏,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增强。优点之二是余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中,教师首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然后和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前滚翻的几个步骤,并且把这几个步骤按照节拍固定下来,然后组织大家齐练。教师巡视中发现了做的较好的学生于是采用个别展示的方法,激励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把巡视中发现的学生错误动作指出来,学生再自由练习,这
21、样循序渐进,强化正确动作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巩固了技术动作,提高了教学质量。优点之三是余老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体育老师,他用他的激情感染着学生,使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一个个精神抖擞,培养了学生活泼、健康、开朗的优良品质。课堂上余老师的口令喊得铿锵有力,语言抑扬顿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听老师讲的清楚、明了,自然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动作做得成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余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也还存在着一点问题。水平二教材前滚翻动作的要领是:蹲撑,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后脑勺)、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
22、立。余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了团身滚动,而忽略了在前滚时一定是后脑勺先着垫,这样才容易翻过去或者在滚翻的过程中才不会受伤。恰恰有一个学生在展示动作做前滚时是用头顶先着垫的,而此时余老师不仅没有当众指出问题,反而带头鼓掌“做的好”,导致自由练习时又有几个学生在前滚时就是头顶先着垫翻过去的,我认为这就是老师的失误了。其次,学生在练习完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后进入游戏环节时,余老师突然转移地点,一声哨响,一个手势要求学生集合,导致出现了每个学生手提体操垫争相集合站队的混乱局面,好在学生的素质好,短暂的混乱局面顷刻间就化解了,如果此时学生反应不过来,老师又要重新调整队伍,那岂不是本节课的败笔。针对以上问题,我
23、也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教师在讲解团身前滚翻技术动作要领时,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在前滚时一定是后脑勺先着垫,然后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并且示范正确的动作。二是滚动、滚翻动作贴近人的生活和本能,具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滚翻还是技巧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展创意活动。可以先进行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如:身体左右滚动、屈体左右滚动等,再进行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三是学习完前滚翻技术动作后进入游戏场地时,可以按照开课时的模式退出。例如:开始上课时学生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进入练习场地,那么前滚翻技术动作学习完后可以按照顺时针方向跑步退出练习场地进入游戏场地集合,这样进的来,出的去,队伍的调动
24、就显得有秩序了。以上是本人对余老师这节课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尽请见谅。今天,听了苏老师的 实心球一课,通过和任课老师交流以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提几点粗浅的体会。1、充分利用实心球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通过“前抛实心球”和“弹跳”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投掷体育运动项目常识。 3、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把握课的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团体协作的集体主义的培养。积极解决学生的上肢
25、正确发力课的简要解析: 1、注重课的整体性。本节课在教学中都是利用实心球进行教学组合。从准备活动小游戏前抛实心球接力都主要应用的是这器材。内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发挥。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布置图形,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二个小游戏的联系中,对学生的合作要求更高,必须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练习。 3、关注学生心理。学生心理的体验过程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条主线。心理过程:心理准备心理适应进一步的心理准备与适应心理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性)心理
26、满足追求更大的心理体验与满足。课的器材有所创新:学生自制器材:每2人一个体操垫;实心球每人一个。课的整体队形整体性特强,基本没有队伍的调动,但队伍的变化很多。体育实心球、篮球评课稿X X老师执教的这节体育课以实心球前、后抛,篮球球性练习、运球为主,结构紧凑,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方式贯穿全课。实心球内容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充分“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简单的投掷动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篮球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立研究探索以及创新能力,从各层面上讲这堂课已超越了传统体育课的标准,很好体现了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指导理念,但优秀并不代表完美,课的中
27、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全面分析评价这堂课。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整堂课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得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立、辅两个教材遥相呼应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一、本课实心球内容主要有以下亮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本课通过分组面对面对抛教学情境,采用讲解示范、学生示范、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融于情境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28、,促进同伴的交往和学生的身心发展。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本课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通过安排多样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每个活动都把学生置于教师服务的对象。如教师个别指导学生抛球等。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充分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如在抛球环节,组织学生抛球、捡球等非常有序。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又使活动高效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面广、兴趣浓、积极性高。3、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再来分析一下教学的实施。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二、篮球内容主要有以下亮点:篮球的教学
29、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理论的导入,是通过师生的对话完成的。教师提出关于篮球知识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这个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完成开了好头。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来完成球性练习教学内容,运动量适中,很好地达到了热身的效果。而在球性练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两、三个手上练习之后自主创新并完成表演动作,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体育课最大区别之处,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紧接着进入了立教材的教学,原地运球为导入,体前换手为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完成行进间换手运球,并在最后加以应用。过程合理流畅,一环扣一环,技
30、术教学和练习都十分扎实,学生掌握也十分理想,在主教材之后为一个去保龄球的游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球性的进一步加强有一定的帮助,很好体现快乐体育的指导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内容还是相当丰富,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教师的指导,自主创新的变化。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为达到教学目标“不择手段”,结果表明效果突出。接着分析一下学生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激情,无论身体和大脑都无时无刻在高速地运转。总体的运动是从小到大,在课后主体(主教材)部分达到最高点,而后减少趋于平缓。可以说十分合理,学生活动最精彩部分在于创新部分,头脑和身体活动的结合可以说达到很高境界
31、。教师素养方面。郑老师表现出了很好的教学素养,在示范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突出,但唯一不足为口语表达准确性一般。三、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同各位商榷:1、实心球掌握过程要适当让学生多交流一些投掷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尝试、探索交流多种投掷方法?2、本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差异是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3、从整堂课看,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很扎实到位,但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对学生良好习惯和纪律性的培养还有待加强。4、在课的内容结构安排欠合理,出现两次准备
32、活动。把篮球内容放在实心球内容前进行教学可以把多余的放到学生活动中。听了赵老师的实心球一课,通过和任课老师交流以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提几点粗浅的体会。1、注重课的整体性。本节课在教学中都是利用实心球进行教学组合。从准备活动小游戏前抛实心球接力都主要应用的是这器材。内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发挥。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布置图形,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二个小游戏的联系中,对学生的合作要求更高,必须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练习。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实心球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通过“前抛实心球”和“弹跳”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投掷体育运动项目常识。 3、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