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底框血一样的教训! 为什么会有底部框架这种结构!强烈建议取消这种抗震及其不利的混合结构形式!路还的走!工程还得做!下面我希望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给那些做底框的新人一些忠告!如果您已经有十年的结构经验,那么请您离开!1、底框计算到底用那一种程序,怎么计算!PKPM有三个模块可以做!是什么顺序怎么做,论坛上很多,不知道可以搜一搜!我的答案是PK,用SATWE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吊筋和附加箍筋,论坛有一贴漏掉吊筋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很多人说偏大,的确是这样的,我感觉偏小。、看起来比较简单适合新手用,属于傻瓜型,不是很直观,需要一些技术含量!底框是需要靠电脑,但是手算是必不可少的!
2、有人说麻烦要一榀一榀的抽,不要怕麻烦,其实没有几根梁,如果截面尺寸不是反复的调整,不是很慢!因为的结果很多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它的准确性!这是新手最缺乏的!我们不是想刻意做大,因为我们这些新手还没有做小的能力!、怎么使用来做底框,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模,这个是基础,活载输入没什么好说,按照规范走,我的老师告诉我楼梯按照疏散消防楼梯3.5走,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恒载: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院里老人儿是怎么输的,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3)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东西来了:开始选项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
3、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上面说的我都是不选,但是必须要选的时候希望注意一下几点:此为网上收集仅供参考: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4、 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7.3.2条判断框架梁和过度层墙体是否符合墙梁的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的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的边框作用. 4、以上通过后,形成PK文件,要一榀抽,然后进入PK查看计算结果。重要的内容又来了:不要只看配筋,剪力图也是很重要的,强剪弱弯要深刻理解,箍筋的多少是剪力来
5、决定的,底框主要是剪力控制,我在剪力上吃过大亏,血+6一样的教训!一定要注意!很多新人问有剪力怎么知道箍筋,SAWTE配筋率这个东西不是很直观,我的方法查图表,我用的是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图表,其他应该也有,看图表!恒载,活载图很直观,还可以进行手算符合!重点又来了,附加箍筋,吊筋怎么来的!集中力啊!这在恒活图中表较清晰,还是要查表!上面的数值不知道是标准值,还是设计值!这一点还是请有经验的老师解答一下!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在中绘制梁图进行复核!总结一下:我说的方法可能有点麻烦,但是做结构就是不能怕麻烦。可能还有一点,就是设计时间的问题,很多工程问题都是时间太紧张的原因。这一点没有办法,最后我还是送
6、给大家一句话,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再小心!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我血一样的教训!底框 只能用于6 7度6 度可以 用砖砌剪力墙上面哪个更头大要考虑基础 的不均匀沉降规范本身对 砖砌剪力墙 说的不明白如果当砼剪力墙 而实际情况差异大下部按 墙梁考虑 洞口等 往往不能满足按 框架梁考虑 配钢筋 又太大而且上部 设置 压顶 梁最不喜欢的结构 就是 底部框架抗震墙对于地震区需要抗震设防的多层商住建筑,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空间商店,上部为小开间砖房或砌块建筑。结构设计中有的未作纵横两方面的抗震验算(包括承载力和变形),有的仅作了横向底层框架的验算,而纵向却按一般连续梁计算。在构造上,有些设计忽视了
7、在底层纵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或只有横向抗震墙,使整幢建筑上刚下柔,或横刚纵柔;地震作用下即容易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如果框架柱箍筋间距太大,特别是在柱上、下端箍筋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时,其破坏就更加严重。抗震设防问题设计人一定要重视,应当严格遵守抗规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在日常设计中注意下面的情况:a)仔细理解规范的要求,搞清楚底框结构在地震时的破坏情况。上面几层砌体结构,由于开间小、横墙多,不仅重量大,侧移刚度也大,而底层框架侧移刚度比上层小得多。刚度的急剧变化使得在结构刚柔交接处,应力高度集中,在柱端产生塑性铰,并使房屋的变形集中发生在相对薄弱的底层。这种比较薄弱的底层或中间层,可
8、称之为“软层”,对于这种“软层”在抗震设计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b)底层框架一般为大空间的公共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在客观上给纵横抗震墙的布置带来了不少困难。c)设计人有时未作详细计算,仅凭习惯上的概念,错误地认为底层框架的侧向刚度一定比砖房好,纵向框架侧向刚度一定比横向好,而实际上并非如此。3 防治措施对于底层框架抗震墙的砖房,底层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部分均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这两部分不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而且其过渡楼层的受力也比较复杂。为了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其防治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底
9、层框架砖房的底层,不应采用纯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人员要及早介入建筑方案与初步设计,并和建筑工种与建设单位反复协商,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使纵横外墙、室内分隔墙等尽量对称,并均匀地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使上层与底层的纵横向侧移刚度比,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01)条文说明,底层设置一定数量抗震墙的框支墙梁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其抗震性能不仅不比同样层数的多层房屋低,甚至还要好些。所以,在底框结构中合理设置一些抗震墙是非常重要的。2)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于具有薄弱底层的底层框架砖房,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另外,
10、经分析知道提高软层的屈服强度可以减少软层塑性变形的集中。因此,底部剪力法对底层地震剪力要乘以一个1.2l.5的增大系数。3)底层框架砖房的剪力分配不能按照框架抗震墙的方法进行,因为底层框架砖房只有底层是框架抗震墙,且底层还有塑性变形,所以要采取双保险的办法。对抗震墙要使其承担全部剪力,对框架要按刚度比分配,不过要注意,在刚度计算时框架是按弹性计算的,而抗震墙开裂后刚度会退化。据有关试验数据得知,其刚度将下降到弹性刚度的2030。4)底房框架柱应考虑地震的倾复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5)在底层框架砖房的上层,构造上仍应设置构造柱,并应每层设置圈梁,底层的顶板应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盖。软层中的柱,特别
11、是结构刚柔相接的地方,要避免出现塑性铰。6)设计人员要转变设计思路,提高设计部门及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快走出“不设防”的误区。要在严格执行抗规的前提下,在合理的平面布置上多做文章,同时设计单位可安排专人严把抗震设计关。参考文献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个人意见1.非抗震地区做底框不宜选择按规范的墙梁的做法取荷载,也不宜折减,如果这样取,那么托梁和过度墙的做法通通都要满足砌体规范的墙梁的
12、要求,实际上非抗震地区设计都没注意这些要求,比如层层圈梁等2.抗震规范里面的7.2.5.2条中要求在考虑地震时墙体开裂对墙梁的不利影响,这句话个人觉得比较笼统,又没有一个具体怎么考虑法所以底框最好还是不折减荷载为好,另外在生成梁平法图时,在绘制新图项中一定要将“该层是底框抗震墙的托墙梁”打钩,不然附加吊筋都不够本人04年曾经作过一个底框小区(全部用PK算的,汗。)后来PKPM出新版本了,其实也可以算底框了,关键要选PM-8菜单,如果柱网规则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我比较过同一建筑的C和PK的结果。但是有一点,用的计算的话,梁下如果有砼剪力墙话就要注意了,因为会把墙也当成支座,造成梁配筋偏小,应该用
13、PK复核一下。另外,本人总感觉的柱配筋太偏大了点,特别是有砼剪力墙的地方,好象是墙的地震力最后都有柱承担了,麻烦明白的朋友指点一下!总的来说,做地框最好和Pk一起对比着做,别怕麻烦非常同意18楼看法“不太同意楼主的观点,个人认为还是SATWE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PK计算方法已经落后了, 现在也没多少人采用了,PK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我说楼主不要忽悠新手,SATWE是算底框的最佳软件,PK早期还时尚,因SATWE还未出台或完善,近几年来,对于简单工程还可用PK,少复杂工程不提倡用PK,主要原因是它只能算平面内弯矩,平面外弯矩是程序根据平面内弯矩估算出来的,结果偏大,也不符合实际,TAT-
14、8只能算框架,不能算底框(高层版可以),唯有SATWE平面内外均可算,符合实际,比如柱子配筋两方向是算出来的,而PK只算一个方向,另方向配筋是软件根据算的方向估出来的。至于SATWE算出梁偏小,原因有二:第一对话框材料未点砌体,造成无法接PM-8荷载,梁配筋很小显然不对,这是未操作好,是错误;第二操作对了,梁筋小有可能梁下有剪力墙,是正常,按软件单位的解释,有时甚至比PK算的小一半配筋(指柱)都是正常,以前我们手算只是算一榀框架平面内弯矩,接近PK算法,故认为PK算的接合实际,其实是错,SATWE三维计算才符合实际,只是手无法算吧了。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
15、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框结构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底层框架,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结构设计中抗震墙如何设置,有时需要反复计算,多次与建筑专业协调。作者在总结多年底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对剪力墙布置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
16、解决办法。1 剪力墙布置原则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 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 5m。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另外要克服矫枉过正的偏
17、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 ,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2 剪力墙使用材料规范中规定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框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砌体抗震墙适用于总层数少、柱距较小、平面规整的建筑,它造价低,施工方便。但无率是在使用上或抗震上,还是采用混凝土墙好。计算其在相同高度和截面尺寸下的刚底之比,先假设它们同为整体墙(开小洞口),由整体墙截面的等效抗弯刚底公式:EIeq=EIw/1+9ulw/Awh) 式中,E为剪力墙弹性模量;I为考
18、虑洞口影响后的水平截面惯性矩;U为截面上剪 应力不均匀系数,矩形截面取1.2;Aw为考虑洞口影响后的水平截面折算面积;H为剪力墙计算。因IwAwH仅与墙的几何尺寸相关,由假设可知混凝土剪力墙与砖剪力墙的上述参数相等过样它们的刚度比就成为材料弹性模量之比。由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4.1.5可得,C3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310Mpa.由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表3.2.1-1得Mu10砖、M10砂浆砌体的抗辰强度f=1.89Mpa。所以同一位置相同几何条件的混凝土剪力墙与砖剪力墙的刚度之比i=EC/Em=310/3024=9.92。经验算这一结果
19、对于几何条件相同的小开口墙和连肢墙同样适用。因此相同条件下C30混凝土墙刚度相当于Mu10砖、M10砂浆砖墙的9.92倍,由此可见采用混凝土墙可大减少底层剪力墙的数量,经笔者总结多个底框工程实例经验,常规底框结构设计时既符合抗震,又较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剪力墙截面积大约占上层砖混结构同方向墙截面积的5%10%,而要达到同样要求所需的砖砌体剪力墙则远远大于这个比例,所以采用混凝土墙可使底层开间布置更加灵活,可利用空间更大。由于用量少,总造价也仅比砖砌体剪力体系,使结构遇地震时延性增大,避免了出现脆性破坏的概率。现在新规范已经缩小了6、7度时采用砖剪 力墙范围,并对底层砖剪力墙的构造做出了专门规定,因
20、此应尽量选用混凝土剪力墙。3 剪力墙布置方式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有8字方针,即“周边,均匀,对称,相交”。底框结构中山墙一般要布置剪力墙,因为只在每个住宅单元楼梯间两侧布置混凝土毅力墙的底框结构是不宜采用的。相关试验表明,加大底层空旷房屋两端平面刚度,对底层框架端部竖向位移进行控制,可有效增加底层杠架的安全储备,但尽管如此布置也并不全周边,中间还需要很多剪力墙。因此底框结构8字方针可概括为“竖直,均匀,对称,相交”,所谓竖直就是在布置底层剪力墙时应尽量对应上部上下竖直、中间不间断的墙体,否则即使底层布置的剪力墙刚度再大,若竖向无对应的上部墙体,不仅传力途径不直接,且上下层刚心相距较远,地震时上部
21、墙体与底层剪力墙间会形成很大扭矩,极易破坏。另外,布置底层剪力墙时要避开上部墙体洞口,若具体执行时实在难以避开,(例如楼梯间入户门等),那么应采取在上部洞口两侧增加构造柱等加强措施,以更好地传递地震力。对个别剪力墙未能与上层砖墙对应者,应设法加大底层与二层转换层之间楼板的平面内刚度例如楼板加厚,配筋率增加,双向双层配筋等。所谓相交主要是指剪力墙应尽量布置成L形和T形,以使它们相互支撑,增大每片单肢墙的平面外刚度,增强抗扭性。具体设计时剪力墙的长度、开洞等均需通过计算确定。剪力墙的计算长度确定后、应将实墙面布置在两端中间用洞口分隔,避免采用一端有剪力墙而另一端为独立柱的方式。总之混凝土剪力墙具体
22、布置时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并保证各墙段高宽比不小于2。 4 剪力墙施工顺序底框架结构中底层墙体并不全是剪力墙,也有一部分是用于分割空间的填充墙。一般当为混凝土剪力墙时,其区分非常明确,混凝土剪力墙以外的砖墙均为填充墙体,施工时混凝土剪力墙与框架柱同时浇筑,而填充墙应待混凝土与框架柱达到设计强度,甚至主体完工后再施工;但当底层剪力墙采用嵌砌于杠架柱间的砖墙时区分就不明确了,需设计人员出图说明。剪力墙和填充墙施工顺序不一致,砌体剪力墙必须与其周边混凝土框架形成整体,才能充分发挥其抗侧力作用。为保证与周边混凝土框架紧密结合,应先砌墙后浇框架柱,砌墙时要预留马牙槎,预埋锚拉筋,且框架梁直接坐于墙顶
23、,不需再支底模;而填充墙的施工时间则要晚得多,一般是在主体完工时后砌,墙顶预留二三皮砖,待沉实后再斜砖及砂浆填充。5 剪力墙、如何正确计算底框结构上下层侧向刚度比是有方向性的,一般只计算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比。对矫形布置的规则结构,其主轴方向即为互相垂直的X和Y向,现在常用的底框计算软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开发PKPM程序底框计算也只给出X向和Y向侧向刚度比,这就给两主轴不下交或L形、T形建筑的侧向刚度比难处带来一定的横墙来计算刚度比,这样从电脑的计算结果看K0和K90(0和90方向的刚度比)满足要求了,实际上局部单肢的K0和K90远远不能满足上述问题表面上是程序本身的问题但实质上是计算模型错误。当
24、前一些设计人员口重视上机计算而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电脑程序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计算模型上,这是计算结果正确的技术前提。因此在输入计算机前必须认真分析结构的特性,首先建立一个模型,并仔细阅读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编制原理、使用说明及技术条件与本工程相后才能正确使用计算机运算,准确辨析计算结果的正误。L形建筑正确的计算机运算,单肢计算时适当考虑另一肢的影响,这样才能防止两肢互相干扰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至于双主轴不下交的建筑,在输机前宜先用手算。通过以上5个问题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首先应满足规范对剪力墙布置中强制性条文要求,台间距;双主轴均布等(2)应尽可能采用混凝土剪力墙;(3)布置时遵循“竖直,
25、均匀,对称,相交“的8个字方针;(4)施工时必须区分剪力墙与填充墙;(5)不规则平面布局的剪力墙电算时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底框结构我认为只要用心设计,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很全面地学习结构。其中包括了上部的砖混结构,下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首先,整个结构体系应该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通过框架梁或次梁转换结构形式;其次,转换结构要求上下层的刚度比满足要求(底两框同样有要求),还有对转换层楼面的平面内刚度(涉及板厚,配筋);再者,底层对剪力墙的布置要求,比如周边分散,对称,双向布置的原则。因此,底框涉及到了两种结构材料,钢筋砼与砌体;两种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砌体;施工图要求中,包含框架中的
26、框支梁,而这的要求是高规中的第10章关于转换设计中的内容,可以参考设计。至于柱,6度区似乎没必要按照框支柱要求(太严),应该根据设防烈度以及建筑层数,场地类别区别对待;结构构造,需要参照高规中的框架-剪力墙设计,而抗震规范中也比较详细地提出了要求。关于计算程序:SATWE接力PM8,对计算参数设置很多同行都提出了合理的看法,比如墙梁上荷载折减,边框柱对整体刚度贡献问题。程序选用原则大体是,能简单合理地就选用简单的程序来算,比如规则的传力直接的用PK计算,可以得出很准确的2维计算结果,是真实可行的;而用整体SATWE计算,优点是考虑秆件的空间刚度,而三维空间刚度分析结构的内力,位移。从计算原来上
27、来说,SATWE似乎是完美的精确的解析,但结构专业的特点就是没有完全精确解,基于结构的模型假定,内力分析,以及后期施工图绘制时对构件设计采用的配筋构造做法存在差异,所以根据结构原理判断更合乎事实。对于平面复杂,传力曲折,计算程序的分析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判断,辅助PK进行单榀计算是很好的校核方法。弄清荷载的传递,刚度分配原则,并把结构分析与后期施工图结合起来,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结构构造来加强,计算只是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做底框本人浅陋地认为是能够很好的锻炼设计者的理解能力。基本上把结构形式都涉及到了。精心地去学习教材也好,规范也好,对自身设计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比如,抗震设计规范理解中,对底
28、框结构的墙梁分析,非常到位,墙拱的形成机理,对梁端部剪力的影响,以及梁身中的轴力等;高规中对转换构件,一般要求对应力复杂部位采取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专门分析,弄清内力,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这类关键构件。不同的形式,其中结构原理是相通的,也就锻炼了我们设计人能够举一反三,把各类结构知识融会贯通,理顺,认识结构的本质。浅谈本人的一点浅薄认识,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进步。个人认为还是SATWE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PK计算方法已经落后了底框确实比较麻烦, 特别是 纵横向刚度比很重要 还是要谢谢楼不考虑边框柱的刚度贡献,可能出现以下结果:过渡层与底部一层刚度比满足要求,比如1.5,而考虑边框柱后,可能就为
29、0.9了。这样就小于1.0不满足规范要求。造成薄弱层的转移到上层。所以,我觉得边框柱是实际存在的,其刚度贡献也是实际存在的,应该考虑。我倒是做了不少底框结构的,大体步骤如下:先按建筑要求建模然后用pm-8进行刚度验算,用satwe进行配筋算,当然选用的是接pm-8选项这其中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梁配筋计算时,把剪力墙删掉,进行柱配筋时用有剪力墙模型底框结构怎么啦?说的那么悬,这次地震就是个最好的证明,凡是按照国家的规范来做的设计,刚心和质心重合或者基本重合的,抗震墙布置的合理的,就没有见出问题,上部的砖混部分甚至连裂缝都没有。顺便说一下,楼主还在用啥子PK计算底框?还有那个啥子梁配筋的时候把抗震墙
30、取了配的,你不怕被甲方骂死?还有个关于刚度计算的时候考不考虑砼边框柱的作用,我来回答你,混凝土剪力墙要考虑,砖的不考虑,看了那么多的回复,好像还真的很多都是菜鸟,大家不用怕,按照规范精心设计就不会出问题的。!,顺便说一句关于抗震墙开洞的问题,开洞面积大于墙毛截面面积的30%时,按独立墙肢输入。关于底框的刚度,如果发现墙体配筋超筋,说明你的墙体少了或者墙肢短了,关于刚度,墙的刚度和墙肢的长度成立方关系。所以削弱下部框架部分刚度或者增大下部框架部分刚度,最好改变墙长。一、一般规定 1 底框结构的破坏特性 底框结构一般来说高度不是很高,风荷载的影响较小,主要是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当然,在某些
31、风载较大的地区当底层没有设置抗震墙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是: 1) 二层以上砖房破坏的状况与一般多层砖房基本相同; 2)底层的破坏比上面各层都严重,主要是底层柱丧失承载力,或因变形集中引起位移过大而破坏。底层柱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剪力的联合作用下,沿斜截面发生破坏后,又加剧了受压破坏。有的柱由于钢筋间距过大,特别是在柱的上下端箍筋没有加密的情况下,破坏更加突出。有的钢筋混凝土柱因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太高(超过 6%),使柱丧失韧性,发生脆性破坏; 3) 由于底框结构上部砖房的重量较大,底部重量相对较轻,在“头重脚轻”的情况下再加上平面布置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扭转破坏。 针对以上情况,规范规定对
32、此类结构的底层不能采用纯框架结构,一定要在两个方向设置抗震墙,成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至于抗震墙的材料,在6、7 度抗震设防时新规范虽然允许采用砖墙,但应计入砖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老的抗震规范无此要求)。其余情况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2 底框结构的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上海地区一般6度和7度抗震设防情况下,上海地区的抗震规范规定:底层框架结构的总高度限制在19米。但这个高度是指室外地平面至檐口的高度,不包括女儿墙的高度。层数一般限制在6层,即底层为框架,上部砖砌体最多为5层。但由于现在新的抗震规范已经对上述限制作出了突破(分别为21米和7层的限制,且允许采用两层底框结构)。而上海地区新的
33、抗震规范尚未出台,所以此时我们可以兼顾两个规范作出决定。 3 底层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横墙的间距限制主要是防止楼板平面出现过大的变形而不能使各层的地震作用传递到抗震墙上,因此与楼、屋盖的刚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底框结构的楼、屋盖采用现浇至少也应保证整体式装配。此时,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在6度时为25米,7度时为21米。4 底层框架的抗震等级 老的抗震规范中,底层的框架抗震等级6、7度时分别为四级和三级,新抗震规范中均将其提高一级处理。 二、计算要点 1 层刚比的控制 控制侧移刚度比的规定是根据底层为大空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实验和研究分析结果提出的。图二是两个结构模型的侧移曲线,模型A
34、是一般的抗震墙结构,上下刚度变化均匀,其弹性反应(虚线)与弹塑性反应(实线)的侧移曲线基本一致,上下变化也较均匀;模型B是底层大空间的抗震墙结构,弹性侧移反应中,底层稍大于其它各层,而弹塑性侧移反应中,底层侧移特别大,出现了显著的塑性变形集中。图三是层间位移曲线的比较,更明显的反映出底层存在塑性变形的集中。底层越弱,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越严重,其程度基本上与上下侧移刚度比成正比。而结构破坏的程度层面变形成正比。因此,要减轻地震时底层的破坏程序,就要对上下部的侧移刚度比进行控制。即对=K2/K1进行控制。其中,K2是砖混部分最下一层的侧移刚度,即该层所有砖墙的侧移刚度之和。K1为框架层最上一层的侧
35、移刚度,它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该层的框架侧移刚度之和,其二为该层混凝土抗震墙侧移刚度之和,其三为该层砖抗震墙侧移刚度之和。按上海抗震规范,7度时应在1-2之间。按全国抗震规范,老规范中由于对底部两层框架的结构未加考虑,故仅对一层底框的情况进行控制,应在1-3之间。而新的抗震规范则对一层底框架和两层底框均加以控制,一层时应在1-2.5之间,两层时应在1-2之间。这一点作为设计人员应予以重视。要达到上述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比采用砖抗震墙容易得到满足。因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约10倍于砖砌体的弹性模量。2 地震作用的计算 底框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一般为底部剪力法,其中地震影响系数一律取max。
36、在计算时,上海地区可注意五个不必: 1) 不必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2) 不必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3) 不必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4) 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 不必考虑地基基础与结构的相互影响。 底框结构的总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Fek=maxGeq。其中Geq为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但应注意其取值为各层等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85%。总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分布为:Fi=(GiHi/GiHi)Fek。 3 底层的设计地震剪力 各层的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为:Vi=EHFi。其中EH为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一般取为1.3。此处应注意的是,用上式求出的底层地震
37、剪力设计值还应乘以一个增大系数。这是因为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沿高度方向均匀变化的多层结构,而底框结构是具有薄弱底层的多层结构,故借用底部剪力法时应做适当的修正。上海规范规定纵向和横向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均乘以1.5的增大系数。而全国规范则按前文提到的上下侧移刚度比的大小,按=1+ 0.17来计算增大系数,其值在1.21.5之间。4 底层抗震墙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 在底层,抗震墙的侧移刚度比框架的侧移刚度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样,按刚度分配,框架所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还达不到总水平地震剪力的5%,为简化计算,可略去不计。因此,上海规范和全国规范均规定,增大后的纵横向的地震剪力,全部按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
38、,并按该方向的各片抗震墙的刚度的比例来进行分配。 5 底层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 既然底层的水平地震剪力都是由抗震墙承担,那为什么还要考虑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呢?这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抗震墙刚度降低而引起的框架承担的剪力的增大。此时,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按抗侧力结构的有效侧移刚度的比例分配。所谓有效侧移刚度指的是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某个变形阶段时各构件的实际刚度。当结构遭遇7度或以上地震时,目前一般方法设计的结构将进入弹塑性变形状态,即墙体有一定裂缝而使其刚度急剧下降,从而对地震剪力在框架和抗震墙间的分配产生显著影响四是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力-位移关系曲线,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5
39、00之前,二者基本上是线性关系,框架处于弹性变形阶段以内。图五是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侧力-位移关系曲线,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4000时,刚度就开始下降,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500时,其割线刚度约等于初始弹性刚度的 30%。图六是砖抗震墙的侧力-位移关系曲线,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500时,其割线刚度已经大约下降到初始弹性刚度的13%。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认为:当层间位移角接近1/500时,框架的刚度不变,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刚度降至30%,砖抗震墙刚度约降至20%。此后,位移加大,框架的刚度也下降,但墙的刚度也继续下降,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不变。这样,底层一榀纵向或横向框架所承担的水平剪力计算
40、公式为:Vf =KfV/(Kf+0.3Kcw+0.2Kbw)。其中Kf为一榀框架的侧移刚度,Kcw为一榀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侧移刚度,Kbw为一榀砖抗震墙的侧移刚度。 6 底层倾覆力矩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的分配 在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会产生底层的倾覆力矩。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往往将作用于底层的倾覆力矩视同水平地震剪力,按各榀构件的侧移刚度比例进行分配,使抗震墙承担过多的倾覆力矩,导致设计困难。实际上,倾覆力矩和水平剪力的性质不一样。后者产生侧移故按侧移刚度分配,前者产生转动应按底层的框架和抗震墙的转动刚度的比例进行分配。该倾覆力矩进行分配后将使底层抗震墙产生附加弯矩,使底层的框架产生附加轴力。
41、底框-抗震墙的设计 砖混-底框的结构形式,由于它的独特优点,被广泛采用,面多量广。它 在PKPM软件计算中需分三步走。地震作用和上部砌体结构计算由PMCAD菜 单8完成,底部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由SATWE或TAT、PK软件完成,下面 是它在PKPM软件中的实现过程。 第1步 用PMCAD主菜单1、2、3、建模,形成完整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当然根据新抗规的要求,此类结构需在底框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在布置构件时可以在相应的网格上,既布置梁也布置墙,这是由底框-抗震墙的特性决定的,同时也是PMCAD建模中的一个特例,其他情况是不允许的,还必须分清是梁承重还是墙承重。见图1。 第2步 完
42、成结构建模后,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同时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按基底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含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2: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撑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新版软件增加了参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参数(见图2、图3),可按软件的操作提示选用。 在满足了抗震验算以及上、下刚度比(抗规7.1.8-3、4)等各项指标后,程序分别给出文本计算书以及底框荷载(见图4)。 第3步 底部框架-抗震墙的计算。软件把房屋底框顶部切开,将上部砌
43、体的外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在底框顶部,不考虑上不砌体的刚度的贡献,把底框部分作为独立结构分析。此时有PK、TAT、SATWE三个软件可供选择计算,其中SATWE、PK可适用于同时设置钢筋混凝土和砌体抗震墙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而TAT仅适用于砌体抗震墙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 1:PK软件计算: 在PMCAD菜单4生成的各轴线平面“砖混底框”数据文件,顶层在同一平面,不出现错层、斜梁,上部荷载选择传给梁,不传给墙。(见图5、6) 外荷载应注意捡查调整,并应把横梁定义为底框梁。(见图7、8) 2:SATWE三维设计软件计算 在“总信息”栏中“结构材料信息”设计参数里选择“砌体结构”(图9) 随
44、后是“砌体结构信息”栏中“底层框架层数”(图10),可填写一个正数,也可填一个负数。填正数则按“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根据“抗规GB50011-2001“),这是首选方法。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在生成SATWE数据文件时,程序将只生成底框部分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自动滤掉上部砖房部分信息。可在前处理”图形检查与修改“中”各层荷载简图“里检查修改(如图11);在结构分析时,读取的是第二次生成的数据文件。 若填一个负数,则按”有限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做为一个整体,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特殊的底框,如有抗震缝、多塔等,第一种方法程控编制暂未考虑这些特
45、殊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此方法有些内容已超出了现行规范的规定,做为一种辅助手段,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3:TAT三维设计软件计算: 仅”高层版“TAT提供了底框部分的空间分析计算。首先在”接PMCAD生成TAT数据“对话框里选中”作为底框砖混计算“选项,参数对话框中选中”框架结构“体系,通过数据检查后,进入”特殊荷载查看和定义”项,并在结构顶层平面图中选中 ”砖混底框L“(如图12)即可校对确认。 底框计算的一切后处理,均与普通框架结构一样,如位移、内力、配筋、裂缝、施工图等,其查阅方式、输出打印方式等也与普通框架结构一样。 此贴来源与钢结构网站,谢谢老济南!你就说那天
46、我给那老师打电话,那老师也没问问我的工作经历,也没说是不是要我,他也没告诉我什么时间上班?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你?有点纳闷。自己在家也没有事。我给他找了个搞建筑的,那个建筑的让我帮着问问待遇,那个搞建筑的说他在建筑院年薪7万,那老师说先让他干点活看看再说,说让他把简历发到他得邮箱,结果也没把邮箱发给你。你说当时你不应该帮着建筑的问待遇的事,这事该让他们俩自己谈,感觉从中间传话不大好,你再说今天你同学又给介绍一个建筑的。是不是再告诉他一下。网上的一些经验,供参考.底框结构注意问题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47、: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 底框建模问题:(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既然柱与墙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