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 通顺流畅的朗读课文,正确翻译全文,积累重点词语。
2.品尝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反思:《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以“杰出人物”为主题,不仅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还要了解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简练生动很有情趣,作为一篇文言文,準确朗读疏通文意是前提,作为杰出人物故事,品析对话分析人物是关键,作为思想性很轻的文章,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是情商训练。因而确定了以上三个目标。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汇入
师: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特别有缘和同学们共度这一节课,信任每位同学在这节课上都能展现出最优秀的自己,都能学得开心,学有所获!大家信任吗?
生:信任!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一、 準确朗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沟通】
师:我们这节课以小组展现的方式来学习,一项一项进行,现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準确朗读并把文章翻译下来,下面开始!
(学生认真学习小组沟通,教师巡迴观察学习情况,并对问题做以指导)
反思: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因为是一篇熟课因而高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时只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2、【质疑问难】
师:好!大家已经自学结束,那位同学现在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生:没有了。
反思:学生清楚的不够自信,心里也觉得学生很可能还有问题,虽然是疏通文意但对一局部学生肯定还有难度,现在想这里应该再启发一下才好,但不知怎样去做。
3、【展现学习情况】
展现朗读:小组推选代表朗读
师(笑):很好,下面那位小组现为我们展现一下朗读?
(各小组积极推荐代表)
反思:小组展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
(小组1朗读 )
师:这位同学特别英勇,其他同学留意听,读后点评
(读后)
生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在“卿”后停顿而不是“孤”后
师:大家认为应该在停顿?为什么?
生:应该在“卿”后停顿,因为“孤岂欲卿”意思联络紧密
师:划分句子停顿,根据意思,意思联络紧密的读到一起。
(又一小组朗读比较準确,其他同学纠正失误)
反思:本意是让学生能够点评,但借班上课,对学生缺少更多的了解,结果学生仅仅纠正了了错误。老师这时再启发点拨一下,让学生归纳不仅仅找错也对读的语气语调读的仪态等进行评价,学生会做得更好。
展现翻译:
师:现在展现翻译,那位小组来?
(小组1边读边翻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
生:“及鲁肃过寻阳”,他没翻译“及”
师:“及”什么意思?
生:到了------的时候
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到了鲁肃过浔阳的时候。
师:很好!
生:但当涉猎,他没翻译“但当”应该是“只是应当”
师:翻译时不能掉词,尤其重要的词。
师:“士别三日”怎么理解?是分别三天吗?
生:应该是分别几天。
师:这里的“三”是约数,说明时间短,整句话的意思是——
生: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对待。
(又一小组翻译比较準确)
反思:这一环节以沟通展现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好,但因高估了学生对熟课的理解把握程度,这一环节运用的时间超出了预计,但课堂就是不断生成的,课堂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庆幸当时没因为课堂的完整忽视过学生遇到的障碍,对课堂程序做了及时调整程序。
二、理解内容,分析人物
师: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那么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提示:概括情节要抓住人物,大事。
(学生思索,同桌沟通)
生:讲了孙权劝学的故事
师:怎样劝的?
生:以亲身经历
师:学习结果怎样?
生:吕蒙大有长进
生:鲁肃与他结为朋友
生:孙权以亲身经历劝不爱读书的吕蒙学习,吕蒙开始学习令鲁肃惊歎与他结为朋友。
师:概括很完整,概括时不要漏掉一些情节。
反思:在学生思索不全面时及时点拨不代替学生思索,这点比较满意。
师:那么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
师:鲁肃为何要与吕蒙结为朋友?
生1:因为爱才
生2:敬重人才
师:孙权、鲁肃、吕蒙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1:孙权爱惜人才
生2:孙权善于培养人才
生3:吕蒙刻苦学习
生4:吕蒙善于学习
生5:鲁肃敬重人才
反思:问题的提出是一个个丢掷还是全部丢掷,现在还有些困惑。若将三个问题先交给学生让学生沟通思索后答复,可能学生会理解的更到位。但课堂时间可能很不够用。
三、品析语言
【品读】
师:这篇文章以语言来表现人物,现在大家自选一个人物读出人物语气语调。
(生积极朗读)
(生有情读孙权语言)
(掌声)
师:很有王者风範(掌声)
反思:学生积极性很高,这里若点拨一下让学生抓住句末语气词“邪”去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学生会更快的把握朗读的方法。
(生读鲁肃语言)
师:大惊曰,那种大惊吃惊讚叹怎样读?揣摩一下再读。
(生再读比前次有进步)
反思:这里若範读一下会更好。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效果比较好)
【分角色朗读】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再次品尝文章语言。一个小组选一个角色,其他同学读叙述局部。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那个角色读得最好?
(说法不一多数说孙权)
师:朗读要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读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语气语调,朗读水平要不断锻鍊才能要提高,如:及鲁肃过寻阳,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要读出惊喜,而吕蒙的话要读出骄傲。大家再读!
(生齐读效果良好)反思:在学生读不到位时及时指导点拨使学生学有所获,比较满意。
【情感体验】
师:现在想一想吕蒙的变化给了你什么启发?
生1:要虚心承受别人的意见。
生2:要善于学习
------
反思:在自学环节用时较多,这里学生没有够多的时间畅所欲言,但现在还觉得当时好的调整是正确的,课堂只能预设,要心中有学生,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需要调整就调整,不能为追求课堂的完满追求一个假象。课堂要有效应是学生学习的有效。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篇文章确定给了我们许多启发,下去我们要多多沟通,这篇文短小但是精悍,我们还要把它背下来作为积累。
【结语】
师:盼望同学们学习吕蒙的学习精神,假如有缘我们再相见,同学们肯定会让我再次大吃一惊。能不能?
生(大声):能!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总结:反思课堂,比较满意的是课堂语言比较简练,避开了一些口头语一些无用的语言,课堂语言力求做到少而精。但课堂点拨还不够“精”需要不断锤鍊。
教师始终处于点拨指导的位置,将学生放到首位。让自学沟通小组展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习力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进入有效学习状态,需要更多的思索和学习。
根据课堂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对教学程序做以调整,遵循课堂不断生成的规律,这点比较满意。但在课堂上问题的设定如何才能抛砖引玉这需要对文字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更多的了解,更需要训练的机智。
学生课堂发言声音比较低,这让我很意外,虽然屡次鼓励引导,但学生声音依旧不够清楚。可能学生不够自信,可能学生有点紧张,
可能学生平时就如此,也可能没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现在还是困惑。根据经验七年级学生该是发言积极而且很英勇大胆的,但课堂感觉有点反常。面对这样的状况老师若更有激情,课堂语言声音嘹亮,学生就可能有所改变。
看了许多遍课堂实录,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声音也不够高,这可能也是一个缘由。作为语文老师课堂语言要有亲和力也要有力度。教师就是榜样,不但要要求要引导学生更要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在这方面自己要多多锻鍊,记得一位名校长说,教师要会用嗓用好嗓,让自己的声音对学生充满无穷的吸引力。这话自己要时时记着时时加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魅力。
整理一次课堂实录对自己就是一次剖析,就是一次提高。若条件允许以后会多整理如此的实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更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好老师才可能有好学生好课堂,好老师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好老师不仅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更要有超群的教学艺术。以后要不断锤鍊追求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