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艺术史,课题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前言,“诗意”,是诗思?是诗情?是诗的内容?还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中无论是思想、内容、美感都重在意境,而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想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与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从而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意境之美的。,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独有诗意之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几何形园林为代表,有整齐、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组织的特点,一切都要求严格的几何制约;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其特点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2、,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因此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所以,中国才独有这种巧夺天工的“诗情画意”之美丽。,中外对比,中国独特的“诗意”意境之美,到底中国古典园林,是如何表现出诗意的,意境美的呢?,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古典园林中含蓄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曲折自由,表达含蓄美常用假山、小院、漏窗来作为屏障,适当阻隔观者的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因此,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就能使观赏的人感受到意境的含蓄深远。,自然美则是通过植物姿态的自然天成,不受人
3、工约束的布置,使得整体的景象如山水画表现树木花卉形态一样的潇洒自然。所以布局洒脱而不墨守成规。,如何具体去表现园林的含蓄与自然之美呢?,一、筑山,文人雅士们,在建造屋第时都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从而追求这种写意式的叠山,由于山水画的发展,他们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对此明朝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等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
4、园林造山的佳作。,二、理池,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利用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所以,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古代园林理水
5、之法,一般有三种:,(,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三、植物,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态的优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色广玉兰,紫色的
6、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同时,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其实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咫尺山水蕴千里江山之韵,小中见大,虚实可见。
7、,中国古典园林巧妙的空间处理和虚实对比,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园林常用假山、建筑、廊、墙来分隔空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池塘,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漫步庭园树石之间,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注重虚实对比。,在园林中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而在山水画的画面上,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如何具体表现空间与虚实呢?,一、空间的处理:利用借景、点景、框景等构景方式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8、,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 景,这叫做漏景。,借景,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对景
9、,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在一个景点可以看到另一个景点,完美的处理空间的美。,二、虚实的对比:,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通过墙体的黑与白来达到山水画中虚与实的对比。,在自然景观中山水的恰当组合,园林中各种建筑(厅堂、轩、馆、楼、台。隔、亭、榭、等等)与自然景观的充分协调,以达到色彩的对比,虚与实的相互呼应。,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布置,崇尚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达到天人合一,并追求梵我合一,,法界一相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中传统
10、儒家、道家和禅学思想的融入,从大自然的天然生机趣味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透过有限的景观的表象,去感受意象内蕴的无限的深意,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和哲理性,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的潜能。而对意境的追求也可从自然景物的观赏中获得“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这也是对自然美自身审美价值的真正体现。,苏州狮子林,儒、道、禅三者从根本上是立足于心性的修养。,一、儒家思想,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把“比德”的思想以自然山水的方式来比拟。注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因物喻志,托物寄兴
11、,感物兴怀的比兴传统。,劲松坚忍不拔,寒梅独傲霜雪,翠竹谦虚高节,夏莲出淤泥而不染,都显现出一种理想高尚的人格情操。从而在园林布置中通过自然的景物比拟起象征意义。,扬州片石山房,扬州个园,苏州拙政园,二、道家思想,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焉。”的天人合一。,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显示作用,以及他们各自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崇敬天就是崇敬大自然和它对生命的滋养;获取天地生机来追求自身的繁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万物生命同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带来生生不已。,海盐绮园,“天人合一”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通常借助诗文绘画对园景进行审美点化,然后与自然的山
12、水景物结合创造出超脱的景象。,“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所以,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的书画墨迹,可以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书画墨迹的点缀作用,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书
13、画则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三、禅宗思想,禅宗的“梵我合一,法界一相”则是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它主要通过影响文人士大夫的性格和审美情趣,从而折射出不同园林风格和意境。,佛山梁园,禅宗思想在古典园林中以反观、空寂、含蓄、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曲径幽深的意境。,其主要运用在中国古典寺庙园林中。,番禺余荫山房,北京碧云寺,禅宗以空灵为意境的寺庙园林其影响远大,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可以作为寺庙园林的代表。,总结,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妙造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文人士大夫将他
14、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于是“诗情画意”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到明、清两代,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以,最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就是通过自然美与含蓄美的结合,空间的合理处理与虚实的对比以及不能不提到的三个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的融入,君子比德思想、崇拜自然思想、佛教禅意思想。所以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参考文献与资料,(,1,),【,明,】,计成,园冶,(,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3,)佘志超,细说中国园林,(,4,)钱正坤,中国建筑艺术史,(,5,)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6,)查阅相关网络资料,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