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怪你成不了海明威
梁凌
女儿将睡时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老人与海》。
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个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去一条大鱼,发财了吧?
她“切”了一声表示鄙夷。叫我怎么说你?真是看书越多越迷糊!
我问,为什么?
她说,因为大部分书的结尾都是说,谁谁谁经过奋斗发财了,谁谁谁成了名人,或者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你就是受了这些书的影响。而《老人与海》的结局恰恰是:老人一无所有,他总说自己被打败了!他很累,一身伤,回去就睡着了,他不在乎别人看见他的眼泪。
我说,他不是打了一条大鱼吗?
但大鱼被鲨鱼们吃了!她说,他白出了一次海,一无所获,就像某某那样,白参加了一次奥运会,摔倒了,没拿到金牌。
我一时失语。
她说,如果叫你写,你就会写成老人捕到大鱼发财了,成名了,某某又获奥运冠军了……就像大多数作者那样,哎,难怪你们都成不了海明威!
……
在十二岁的女儿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庸俗了。
她一下使我看到了深处的自己。既然我给老人设置的结局是发财,是成名,又怎能说不庸俗?难道经过这一次海上大搏斗,能安然入梦不是最好的结局吗?难道有这样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不是最大的成功吗?我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和那位老人一样,一无所获,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我们搏击过,出过力,流过汗,甚至伤痕累累,但仍默默无闻,既没有成为比尔·盖茨,也没有成为牛顿,亦没有拿到奥运金牌,有的还摔倒在运动场上,受了重伤——这算不算成功?
倘若只看过程,不看结果,不成王败寇,那么,受伤的老人,摔倒的运动员,不虚度的年华,都应该是成功的吧?
在庸俗的价值标杆下,许多人在潜移默化中成了势利眼,不关注过程,只看结果,不把拼搏过的一无所有当作成功,所以都成不了海明威!
常常,我们不如孩子,一个孩子,无意间,就推翻了我们的价值评判!
(来源《大众日报》,有改动)
品读提示:
这是一篇杂感。作者由《老人与海》的故事结尾,老人空手而归,联想到我们应怎样评判一个人的奋斗过程,成功抑或胜利的标准是什么。引导我们思考“和那位老人一样,一无所获,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我们搏击过,出过力,流过汗,甚至伤痕累累,但仍默默无闻”,算不算成功这一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