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米26直升机运重型机械抵堰塞湖坝顶(图).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975632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161 大小:6.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26直升机运重型机械抵堰塞湖坝顶(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米26直升机运重型机械抵堰塞湖坝顶(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米26直升機運重型機械抵堰塞湖壩頂(圖)   2008-05-26 21:04:06   5月26日,米─26直升機在吊運重型機械。當日,一架米─26直升機從綿陽機場起飛,經擂鼓鎮吊運起挖掘機等重型設備空投至唐家山堰塞湖壩頂。這標幟著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搶險通道已經打通,隨著大型機械設備的不斷空投運進,搶險工作將提速。    5月26日,米─26直升機在向唐家山堰塞湖壩頂吊運挖掘機。當日,一架米─26直升機從綿陽機場起飛,經擂鼓鎮吊運起挖掘機等重型設備空投至唐家山堰塞湖壩頂。這標幟著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搶險通道已經打通,隨著大型機械設備的不斷空投運進,搶險工作將提速。新華社    5月26日,米─26直升機將挖掘機吊運到唐家山堰塞湖壩頂。新華社    5月26日,在北川縣擂鼓鎮,救援人員將大型機械設備吊掛在米─26直升機下的鋼索上。新華社    5月26日,米─26直升機在向唐家山堰塞湖壩頂吊運挖掘機。新華社 米─26直升機在吊運重型機械。    快訊/米26勘測唐家山堰塞湖 試降成功   2008-05-26 10:18:44     中評社快訊/9時40分,米-26重型運輸機經過對唐家山堰塞湖壩頂上空勘測後,於9時43分在擂鼓鎮機場試降落成功。 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搶險通道成功打通!(組圖)   2008-05-26 14:17:41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5月26日上午,一架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從綿陽機場起飛,經擂鼓鎮吊運起一台挖掘機,成功空投至唐家山堰塞湖壩頂。同時,多架次米-17軍用直 升機也陸續將人員和物資運抵壩頂。這標誌著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搶險通道已經打通,隨著大型機械設備的不斷空投運進,搶險工作將提速。   據新華社報道,26日一早,綿陽機場地區能見度達到2500米。7時許,設在機場的飛行指揮所命令一架米-17軍用直升機起飛,前往北川唐家山地區偵察飛行線路區域的氣象條 件。直升機很快傳回消息,唐家山地區氣象條件滿足飛行要求。緊接著,某陸航團多架米-17軍用直升機從綿陽機場搭載人員、食品、物資和燃料開始陸續起飛, 搶運至唐家山堰塞湖壩上。   8時,隸屬中國飛龍專業飛行公司的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機組進入隨時待命狀態。根據綿陽機場飛行指揮所意見,空中通道將重點保障米-26飛行。“只要米-26起來,所有飛機讓行。”擔任空中指揮部總指揮的成都軍區空軍參謀長戰厚順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如果大型機械設備能運入一線,唐家山堰塞湖壩上搶險將不再僅僅依靠人力,效率將得到大大提高。   9時01分,因天氣原因待命多日的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於綿陽機場起飛,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執行搶險任務。10多分鐘後,米-26飛至北川縣擂鼓鎮上空,從飛機上向下看,數十輛挖掘機、推土機等設備整齊地在地面等待吊運。沒過多久,直升機飛至唐家山堰塞湖壩頂上空,在經過了短暫的勘測後,直升機返回擂鼓鎮。   回到擂鼓鎮後,機組人員和地面工作人員迅速將一台13噸多重的掘土機通過鋼纜和機身相連,11時06分,米-26直升機機外懸吊第一台重型機械設備起飛, 並將設備空投到唐家山堰塞湖壩頂。此後直升機就不停地往返於擂鼓鎮和唐家山堰塞湖壩頂之間,執行搶運任務。按照計劃,這架直升機26日至少要運送10臺重型設備至壩頂。   截至26日13時,記者在擂鼓鎮看到,已有多架米-17軍用直升機往返於擂鼓鎮上空,米-26也已成功吊運多臺重型機械設備至堰塞湖壩頂。   “我們現在是搶運,充分利用今天的‘天賜良機’。”戰厚順告訴記者。從23日至25日,由於綿陽機場地區和唐家山地區空中能見度差,雲層過厚,在綿陽機場待命執行搶險任務的40餘架直升機一直無法執行運輸任務。  唐家山堰塞湖現場    唐家山堰塞湖現場 唐家山堰塞湖現場 受到唐家山堰塞湖威脅的北川縣城 武警水電部隊旗幟高揚在唐家山堰塞湖上方   唐家山堰塞湖壩頂被削低2米 27日開始緩慢洩洪 2008年05月26日 14:48 中國新聞社   昨天,北川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綿陽市100萬居民、村民,終于可以稍微放心一下了。隨著包括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等的598名水利專家、工程技術人員以及15台大型施工設備空運到壩頂,唐家山堰塞湖應急搶險決戰全面提速。   昨天,唐家山堰塞湖堰頂控制高程已削下2米,下降至750米。   13.2噸挖掘機成功空降   昨日0:35左右,武警水電部隊、成都軍區1800人的突擊隊已抵達壩底。他們將為開挖洩流槽做好先期準備。   昨天9時01分,隸屬中國飛龍專業飛行公司的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從綿陽機場起飛,10多分鐘後,飛至北川縣擂鼓鎮上空勘測。回到擂鼓鎮後,工作人員迅速將一台13.2噸重的挖掘機通過鋼纜和機身相連。11時06分,米-26起飛,11時27分,將設備空投到唐家山堰塞湖壩頂。   截至17時30分,15台施工設備運到壩頂,主要是挖掘機、推土機和裝卸機。   所有飛機為米-26讓道   據介紹,昨日7時,一架米-17軍用直升機從綿陽機場起飛,前往唐家山地區偵查,隨後傳回“唐家山地區氣象條件滿足飛行要求”。隨後,多架米-17直升機搭載人員、食品、物資和燃料,飛往唐家山堰塞湖壩上。   擔任空中指揮部總指揮的成都軍區空軍參謀長戰厚順稱:“昨天的飛行任務,重點保証米-26空投大型施工設備的通道,只要米-26起來,所有飛機讓行。”   18時30分,指揮部已能利用普通移動通訊方式,實現與唐家山堰塞湖壩上的溝通。唐家山堰塞湖告別了與外界通訊的“孤島”狀態。   今天開始緩慢洩洪   記者從北川抗震救災指揮部了解到,米-26直升機將大型挖掘機送上指定位置後,昨天以挖為主,配合小規模的爆破。今天,將正式從壩頂開啟洩流槽,向下游緩慢洩洪。(特派記者 趙君輝)   洩流槽有望10天之內修成   據新華社電 武警水電部隊一總隊負責人昨晚介紹,唐家山堰塞湖洩流槽共設計高中低三種方案,水電部隊傾向于採用挖掘量最大、保險系數最高的低方案。高方案需挖土石5萬立方米,中方案需挖土石7萬立方米,低方案需挖土石10萬立方米。   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劉寧昨晚介紹,如果天氣情況正常,應急疏導洩流槽將於10天之內修成。   老鷹抓小雞   昨日,北川縣擂鼓鎮,碩大的米-26重型直升運輸機,調運重達13.2噸重的挖掘機,就像老鷹抓小雞一樣,讓記者大開眼界。   9時15分,一陣渾厚的馬達聲從擂鼓鎮西南方的峽谷中傳來。“米-26來了!”人群中一陣歡呼,一架橙紅色的直升機由遠及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5分鐘後,飛機懸停空中,地上一陣飛沙走石,少頃穩穩降落。從飛機肚子下露出兩根直徑超過3厘米的鋼繩,足有30米長。武警官兵很快將一台挖掘機開到離飛機約20米的地方,並將鋼繩與飛機鋼繩上的挂鉤連接。11時06分,飛機緩緩升高,一台重達13.2噸的挖掘機,像小雞一樣被輕輕抓起懸在空中。飛機“叼”著挖掘機向東邊飛出約1公里,然後飛向唐家山。   據介紹,這架飛機機身長35.91米(尾槳除外),8片旋翼直徑達32米。特派記者 趙君輝 【編輯:邱觀史】 災區女子下跪謝溫家寶:一看到總理就想哭了   2008-05-26 12:00:46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結束第二次赴四川地震灾區的慰問和考察後,于25日上午回到北京。   “灾區群衆吃上米飯和白菜了”   南方都市報報道,溫家寶總理24日上午9點55分坐直升機再次空降汶川。10點13分,溫家寶乘大巴來到汶川縣婦幼保健院對面的威州鎮電影院受灾群衆安置點。走到威州鎮南橋村何翠蘭家的帳篷前,他停住脚步,先後揭開了擱在門外煮飯和炒菜的鍋蓋朝里看,自言自語“灾民們吃上米飯和白菜了”。    在帳篷里,總理拍著哭泣的何翠蘭的手說:“莫哭,莫哭。國家不會不管你們的。你們年紀大了,要多保重。你們暫時的困難,我們會逐步解决,不要焦不要愁,會有飯吃會有衣穿的。”   “想給全國人民叩三個響頭”   59歲的威州師範學校老師韓文勇聽說總理來了,擠進人群但被安保人員攔住。他又返身跑回帳篷里,抱起4歲的小孫子楊鄭煬當“擋箭牌”再次擠入人群中,以“我孫子好想見下總理”的理由擠到了路邊。   總理經過時,他孫子兩嘴角的藍藥水也引起了總理的注意,總理捧起小家夥的臉說“這小家夥上火了”。韓文勇抽出手跟總理握手,幷一口氣說出了“感謝總理感謝黨感謝解放軍感謝全國人民”。跟總理握過手後,韓文勇還舉起手喊“總理辛苦了”。   韓文勇說要是他能上賑灾晚會,他要給全國人民跪在地上叩三個響頭,以謝大家對灾難中汶川的支持。   “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   聽說總理來的消息時,汶川縣婦幼保健院55歲的退休醫生黃群華正端著碗准備吃早餐。她丟下碗朝人多的地方跑去。“我沒想到會跟總理握手,只是想去看看”。黃群華擠進人堆時,“總理兩只手抓住我的手握了起來說‘你們受苦了’,我一看到他,就想哭了,我真哭出聲了,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我想跟他說感謝,但我沒有語言可以表達”。   黃群華後悔自己當時光顧著哭沒來得及多說些感謝,她說其實她還想感謝把口糧都分給了灾民的解放軍,還有好多好心的人。   “最遲三個月就能上學”   威州師範附小四年級的王涵宇是昨天惟一給總理提問的人。她歪著頭細聲問總理:“我們什麽時候可以上課?”   總理彎下腰聽清她的問題後說:“我告訴你,很快。我們很快就把板房運來了,板房里有教室,最遲遲不過三個月。現在自己在家里要看看書,不能荒廢時間。”   總理是在一片掌聲中上車的,跨上車門,他轉過身向身後的群衆一再揮手。車開動後,他拉開車窗再次伸出身子向後揮手。掌聲,“總理辛苦了”的叫聲在他的車後響成一片。 強震發生 梁平縣小學40教師無一自顧逃生   2008-05-26 09:23:52   教學樓廢墟上的白花祭奠遇難同學。重慶晚報圖片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2008年5月12日,是一個灾難的日子,也是一個書寫了人間真情、值得銘記的日子。   重慶晚報報道,當天下午2時28分,四川汶川8.0級强地震,導致重慶明顯震感,梁平縣文化鎮中心校校舍頃刻間垮塌。磚瓦齊掉、哭聲四起,危急時刻,該校40多名教師無一自顧逃跑,首先想到的是營救學生。短短數十秒內,老師們齊心協力,將全校900多名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一個都不能少!”這是老師們在那一瞬間不約而同的想法。   灾難發生得太突然,老師們雖拼盡全力,仍有5名學生不幸遇難,這成了文化中心校師生心中永遠的痛。相關部門事後前往調查,認爲房屋在幾十秒時間內垮塌,全校946名學生還能安全撤離,教師反應之快,組織撤離之有力,堪稱“不可思議的奇迹”。   “所有學生操場集合!”   23日下午,采訪車在梁平縣文化鎮一片廢墟前停下。“請問文化中心校在哪?”“就在這里。”幾名男子手指正在堆砌的圍墻。他們是文化中心校的老師,廢墟上,工人們正忙著砌圍墻,爲今天將正式開始的學校複建工程作准備。   “這里是教學樓,那邊是學生宿舍……”站在廢墟上,校長唐泉和同事興奮地討論著新學校的藍圖,10天前的驚魂數十秒仿佛已經淡去。回頭看到舞台邊的小白花,哀傷涌上唐泉心頭:“如果當時我能早點守在教學樓這邊,就不會有那麽多學生遇難。”   地震發生時,唐泉正在綜合樓3樓辦公室接收文件。突然,他感覺地板抖了一下,“學生動作也太大了!”樓上舞蹈室,學生們正爲10天後即將舉行的藝術節排練節目。唐泉准備上樓招呼,地板又抖了一下,一抬頭,電腦屏幕在晃動,很快,地板左右搖擺起來,唐泉站立不穩。   “不好,地震了!”該樓大多是教師辦公室,只有一二樓有4間教室。其他老師在上課,三樓只有唐泉一人,他三步幷作兩步沖出去,“地震了,快招呼學生跑!”唐泉邊喊邊往另一幢教學樓跑去,那幢樓里,有近800名學生正在上課。   剛到樓下,唐泉遇到也在奔向教學樓的盧先文老師,“快用廣播通知!”盧先文沖進位于底樓的廣播室,打開廣播:“所有學生全部出教室!”顫抖著說完這一句,廣播就斷電了。此時,位于綜合樓右邊的廣播室已開始垮塌,磚塊不斷往下掉,盧先文拿著斷電的喇叭繼續喊:“到操場集合!”盡管後半句很多人都沒聽見,但驚慌焦急的前半句依然引起了很多人注意,陸續有人從樓里往外跑。   唐泉至今慶幸自己當時沒亂方寸,如果不是緊急廣播通知,學生也許不會在短短幾十秒內全部撤出教室。   “快跑!老師在後面!”   6年級2班教室在教學樓頂樓,最危險,却是最快撤出教室的班級,這歸功于數學老師何文建的一次車禍經曆。   當天,何文建正給學生講解月考試卷,他剛轉身准備在黑板板書,拿著粉筆的手突然不聽使喚,還沒反應過來,何文建感覺房屋晃了一下。恐懼涌上何文建心頭,一瞬間,他想到了十年前那次車禍——也是這樣的晃動後,車翻了。雖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但他意識到:“這肯定是巨大的危險”!   沒來得及多想,何文建放下試卷,沖學生們喊了一句:“快往樓下跑!”感覺到异常的學生紛紛擠到門口,害怕擁擠出事,何文建一邊疏散學生,一邊大喊:“別擠,別摔倒,老師在後面,不要怕!”最後一個學生跑出教室後,何文建也往樓下沖去。   可能是學生大,動作快,6年級2班幾十個孩子從4樓沖到操場時,何文建發現,綜合樓左側,一年級門口竟沒有一個人,而這幢樓右側的磚塊已直往下掉!顧不上砸在自己手上、肩上的磚頭,何文建幾步沖進綜合樓,發現底樓的1年級2班,教室兩道門都已變形,無法打開,女教師劉曉瓊在前門處使勁拉,也只打開一個狹小的門縫,透過門縫,能看到里面40多名學生擠在門口哭成一團。當了10年體育教師的何文建拼盡全力,一脚踢開教室後門,又跑到前門,將半開的門完全打開。看著孩子們蜂擁而出,松了口氣的劉曉瓊差點癱在地上。一轉頭,她發現兩個小孩被磚石灰塵迷了路,也不知哪來的力氣,平時體弱多病,已45歲的劉曉瓊一把拽住兩個孩子就往外跑。踩著亂石塊沖到操場,她發現眼睛蒙塵,睜不開了。   正慶幸孩子們全都跑出來時,突然有人高叫“我的書包!”往教室方向沖去。“別去!沒了書包,老師給你買新的!”劉曉瓊一邊喊一邊循聲追過去。“轟……”一聲巨響,大地再次劇烈搖晃,一塊板子帶著許多碎磚掉下,攔在劉曉瓊面前。烟塵散去後,劉曉瓊發現,原已沖出教室、7歲的唐陽潤被埋在了廢墟里。“說了一個都不能少的,可還是少了一個……”至今,劉曉瓊仍自責不已。   “一個都不能少!”   劉曉瓊帶著1年級學生往外沖的同時,位于綜合樓2樓的2年級1班教室,也正上演著緊張逃亡一幕。   女教師唐小松是2年級1班的班主任,那堂課是她上語文。唐小松和平常一樣,站在講台上邊講邊書寫。突然,唐小松感覺頭暈目眩,她發現教室地板劇烈搖晃起來,教室窗戶“嘩嘩”直響。   “不好了,同學們快跑!”唐小松招呼全班52名學生往外跑,孩子們哪知道這是一場劫難,不少人還低著小腦袋收拾書包。“書包不管了,快跑!”唐小松又一次焦急地喊。這時,綜合樓左側開始垮塌,磚塊和墻上的灰不時往下掉,烟塵四起,教室瞬間烟霧迷蒙,看不清人。一個、兩個、三個……唐小松站在門口,一邊招呼孩子,一邊在心里默數,班上52個孩子,每一個她都非常熟悉。   年幼的孩子們受到驚嚇,邊跑邊哭:“媽媽,你在哪里?”“我要爸爸!”“唐老師,你在哪兒?我看不到!”一片哭聲中,唐小松一邊把孩子往外拉,一邊安慰他們:“老師在這里,在你們身邊,你們快跑,不要摔倒!”墻灰掉進了唐小松的眼睛,但她忍著疼,努力將孩子一個個拉出教室。   數到51個時,唐小松發現教室沒了動靜,她焦急不已,雙手擋著頭往教室後排跑去。果然,最後一排一個男孩還在睡覺,看到唐小松走過來,他抬起頭無辜地盯著老師。那是孫進,一個11歲的智障男孩。“快走!”瘦弱的唐小松抱起孫進就往外跑,磚梁斷裂的“啪啪”聲直響,磚頭不斷砸在她身上,唐小松顧不了那麽多,只有一個念頭:“一個都不能少!”   52名學生都沖下綜合樓時,唐小松發現,隔壁教室的女教師唐芳也正帶著2年級2班的學生趕下來。兩人帶著學生跑到操場邊安全地帶,回頭發現,身後已是一片白烟,整個綜合樓已成一片廢墟,只剩下中間的樓梯還在搖搖欲墜。  唐芳班上一共有49名學生,她清點人數,除了一個男孩自己爬樹翻墻回家,其他48名學生都完好無損圍在身邊,唐芳松了一口氣,這才想起在梁平小學讀二年級的兒子,可手機始終無法接通。無奈,唐芳只好一邊祈禱,一邊片刻不離地陪著班上的學生,直到下午6點多鐘,孩子全被家長接走,唐芳才走出學校,給母親打電話。得知兒子無礙,她又返回學校。   “老師能出去,你就能出去!”   劉文清是文化中心校副校長,53歲的他身體非常瘦弱。12日下午,劉文清正在6年級1班上語文課。突然一陣天眩地轉,劉文清以爲自己發病了。但很快,他發現學生在下面小聲議論:“窗子在抖!”“地板在晃!”雖沒經曆過地震,但略懂地理常識的他,立即開始組織學生疏散。   劉文清和其他老師一樣,站在門口,一邊招呼學生快跑,一邊默數人數。當多數學生紛紛沖下樓時,女學生金光美抱住了劉文清的腿,她全身發抖、臉色慘白,嚇得挪不開步。金光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金光美跟著親戚住,膽子一直比較小。   “必須沖出去!”劉校長抱起金光美,跟在其他學生後面往樓下跑。跑到3樓,他累得氣喘籲籲,剛停下,他透過走廊看到旁邊的綜合樓左側已開始垮塌,磚瓦齊掉,揚起的塵烟讓他看不清更多。   “劉校長,我們出不去了……”金光美嚇得哭起來。劉校長來不及多想,抱起她繼續往樓下跑,邊跑邊安慰她:“只要老師能跑出去,你就一定能出去!就算老師出不去,也會把你送出去的!”從3樓到1樓,劉文清一步也沒停,一直把金光美抱到操場。   校長唐泉說,劉文清年齡大了,已很多年沒跑步,抱著學生從3樓跑到1樓,在很多老師看來都不可能。對此,劉文清說,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我死了不要緊,但孩子在我手上,出了事,沒法跟孩子父母交代。”   和劉文清一樣,盧先文當時也只有一個想法:孩子出事,沒法跟學生父母交代。所以,在灾難襲來的一瞬間,他沒有想正在該校6年級讀書的兒子,而是沖向了綜合樓。廣播通知學生撤離後,盧先文一直守在綜合樓前幫助疏散學生。   2年級的王彬跑到台階時,被掉下的水泥板砸斷手臂,坐在地上動彈不得。當時,綜合樓已大面積垮塌,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聽到王彬的哭聲,盧先文顧不上雨點般落下的磚塊和水泥板,幾步跨上五六級的台階,沖進綜合樓一把抱出王彬。此時,就在學校門口擺攤的盧妻也聞訊趕到學校。“兒子呢?”面對焦急不已的妻子,盧先文幷沒停下,一邊抱著王彬往前沖,一邊回答:“我不知道,你自己找找看。”   把王彬交給其他人後,盧先文又從綜合樓廢墟里抱出一名滿身灰塵的小女孩。將她抱到操場放下時,女孩緊緊摟著盧先文的脖子,哭著叫了一聲:“爸爸!”——原來,這恰是寄養在盧先文家、平時叫他“爸爸”的侄女。   “學生在哪里,課堂就在哪里!”   “我特地看了時間的,綜合樓不到一分鐘就垮完了,那時候大多數人已在操場站好。”何文建說,從樓房晃動,到16個班900餘名學生全部撤出教室,“最多只有50秒時間”。遇難的4名學生,除了返回拿書包的唐陽潤,其他4人均是跑出教學樓後,不幸被掉落的欄杆砸中致死。“如果當時任何一個授課教師反應慢一點,就會有不少學生埋在廢墟下。”校長唐泉說,樓房垮塌的一瞬間,他以爲孩子們都完了。事後,縣、市兩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多次到學校調查、慰問,對他們能在幾十秒內迅速撤離都認爲是“不可思議的奇迹”。   對此,唐泉有兩個慶幸:因爲學校樓道窄,平時一直强調學生上下樓靠右走的秩序,所以在逃生的幾十秒內雖慌却不亂,沒有一個學生摔倒引起混亂;綜合樓是從右側垮起,左側教室的學生們得以迅速撤離。   所有學生都在操場集合後,學校大門已被垮下的房屋堵死,無法進出,學生們全站在圍墻下。爲將孩子們疏散到離房屋更遠、更寬闊的空地,也爲了方便他們回家,唐泉和幾名男教師一起欲將圍墻推倒。但磚砌的矮圍墻幷沒太受地震影響,要推倒談何容易?唐泉和八九名男教師一起,試了一次又一次,手擦破了,圍墻依然紋絲不動。最後,學校的女教師也圍上來幫忙,幾個高年級的學生也自覺前來搭手,“一、二、三……”數十人合力,圍墻終于倒下。通過推倒的圍墻缺口,老師們將孩子一個個交到家長手里,   在各級政府部門和熱心單位、市民幫助下,5月16日,停課3天後,5人死亡、15人受傷的文化中心校租借了4個臨時教學點,16個班900餘名學生正式複課,成爲全國地震受灾學校率先複課的學校之一。來自方圓幾十里的村民和老師們一起,排成兩行,在大門口迎接回到校園的學生。每來一個孩子,老師們就給他系上紅領巾,發一個新書包。   校長唐泉說,社會各界爲學校捐助了120張床、桌椅1000套,重慶新華出版集團緊急趕印課本300套,提供作業本5000多册,足够學生們使用了。爲保證學生安全,學校還安排了23名教師輪流值班,晚上和低年級的孩子們住在一起。   複課當天,很多學生家長涕泪橫流:“如果不是老師,我們的孩子可能就沒了,老師是他們的再生父母啊!”被老師抱出教室的金光美表示,今後一定好好學習,報答老師的救命之恩。   沒有像樣的教室,沒有正規的講台,女教師唐芳說:“雖然我們的教室垮了,但我們的學生沒丟。學生在哪里,教師的講台就在哪里。”   梁平縣委副書記、文化中心校複建領導小組組長戶邑說,經各方努力,今天,該校複建工程將正式動工,施工單位將24小時連續作業,力爭9月——下學期開學時,能投入使用。   采訪結束時,幾個剛放學的孩子在廢墟上嬉戲奔跑。夕陽下,鮮紅的國旗迎風招展,廢墟邊,一車車建築材料正不斷卸下——希望,正從這里開始…… 唐家山堰塞湖將爆破 疏散十萬人   2008-05-26 09:15:32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作爲目前威脅最大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昨日確定了最新的處置方案,該方案將以爆破爲主。   新京報報道,在國務院新聞辦昨日下午4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表示,根據天氣預報分析,25日至27日堰體以上的區域將有50-70mm的强降雨,這不但會加大入湖的水量,同時也會影響正常施工,形勢比較嚴峻。   交通遇阻   大型設備難抵唐家山   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介紹,唐家山堰塞湖庫容達到3.2億,高度在82米-124米之間,集雨面積3550平方公里,“而下游又是很多人群密集的聚居地,所以它是風險比較高的一座堰塞湖。”   處于峽穀之中的唐家山位于北川上游,距北川只有3.2公里。由于交通損毀嚴重,至今未找到運載大型設備抵達唐家山堰塞體上的道路。因此在制訂工程搶險方案的時候,將飛機的運輸能力限定在15噸以下。   更新方案   疏導和爆破相結合   此前的24日,前方指揮部制訂唐家山堰塞湖的處置方案,即實施應急疏通。但受天氣制約,前日派出的幾架飛機,只有一架把有關人員送到了施工現場,“現在堰塞體上有三十幾位武警戰士。”   針對此種情况,劉寧透露,昨日上午確定了新方案,將采用疏導和爆破相結合、以爆破爲主的處置方案。   此外,不再單純依賴空中運輸,開展空中運送施工設備和在周邊尋找新的進入唐家山的方式相結合,“已派武警部隊等尋找新的水路、陸路進入堰塞體。”   加强預警   24小時不間斷監測   在采取工程處置措施的同時,爲確保一旦出現問題不造成人員傷亡,水利部加强了預警,“已在堰塞體上設置了四個觀測點,24小時不間斷觀測,一旦出現險情將及時通知下游。”   同時,地方政府也積極制訂了下游群衆的轉移方案,“從最不利的條件考慮,制訂周全的政策,做好人員的轉移安置准備。一旦風險度增加,將及時地啓動預案。現在已經轉移了一部分人口。”   爆破之前   疏散十萬人口   劉寧在發布會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確定的表示,目前唐家山一億多的庫容,不會潰决。   采取爆破的方式處置堰塞湖,是否會有危險?劉寧稱,這個方案是安全的,同時要做一個疏導的方案,讓水流下來。   劉寧透露,該方案有個淹沒綫,至于涉及的人口,地方政府正在排查,“應該有十萬人,必須要確保民衆的安全,寧可讓民衆在灾前駡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在灾後哭泣。” 快訊/已有九台設備運至唐家山堰塞湖堰頂   2008-05-26 16:01:20     中評社快訊/新華網引述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指揮部最新消息,到下午3時,堰頂控制高程已削下2米,由752米下降至750米。截至發稿時,已有九台設備運至堰頂施工。 中國西部到土耳其一帶地震活動期將持續20年   2008-05-26 15:47:51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日本氣象廳地磁觀測所所長石川有三(研究地震學者)說,包括中國四川大地震震源在內的中國西部到土耳其一帶,進入地震活躍期的可能性很高。   環球網報道,這一帶的地震活躍期將持續30年左右,目前已經過了10年,今後20年有必要提高警惕。中國西部、印度尼西亞、伊朗、土耳其一帶是大陸板塊相接的地方,經常發生大地震。   石川所長通過美國地質調查所的紀錄,研究了這一地帶1850年以後7.5級以上的地震。結果是1958年至1997年的39年間發生了6次。1997年到現在的11年間發生了19次。1888年之後的32年間,1930年後的27年間,這一地帶都曾進入活躍期,平均每年都發生一次7.5級以上的地震。 紅十字會救災物資發放不暢 面臨變質(圖)   2008-05-26 12:59:59   在成都雙流貨運機場,從全國各地運來的救災物資正卸下飛機分批送達各個災區。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在去往都江堰的途中,段容腦袋里只有一個詞:奶粉。    這是震後第六天,5月17日。數萬名士兵、志願者奔赴災區。救援不僅包括搜尋生命跡象,還有為生者提供生活保障。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地震中,段容所在的虹口鄉95%的房屋坍塌,電力、通訊和公路瞬間中斷,成了一座孤島。在政府救援物資到達之前,這里進行著相對有效的自救,食物獲得基本保證。    當一名親戚抱著剛滿一歲的孫子請求他找點奶粉時,段容突然想到,村里同樣大小的孩子還有20多個。嬰兒奶粉和婦女用品已成為救援盲區。    19日,中國民政部慈善捐助資訊中心發佈的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前線急需物品最新清單顯示,目前災區除急需藥品、食品外,最缺的是嬰兒奶粉。    段容決定出去尋找奶粉,他艱難地走在路上。這條路修於2000年,是都江堰———二王廟旅遊線的延伸地。路本不長,平常開車只需半個小時,但這一天,他翻山越嶺到達都江堰市中心,足足用了8個小時。    “救救孩子!”此時在G213公路上奔走的鄭鶴紅也這般說道。她是進入北川縣城的兩名女防護消毒組志願者之一。    當天下午鄭鶴紅趕回成都。她在這里要等的是一批剛從1187公里外的廣州空運過來的奶粉和紙尿褲,這些嬰兒物品由廣州媽媽網志願者捐贈,兩位母親志願者———Lerer和白雪負責押運。    信息    地震倖存者最恐懼的是音訊全無,志願者最匱乏的是來自災區的資訊———物資往哪投。   與通往災區的道路一樣被堵塞的,還有資訊。    鄭鶴紅在14日早上從北京飛到成都,她是天使媽媽基金會的成員,此行目標十分明確———救助災難中的兒童。    一批價值24萬元的奶粉和十幾箱藥品從捐贈廠家的倉庫里裝上車後,由兩輛廂式小貨車直接送往都江堰。    在成都大慈寺救災物資捐贈點,市民送來的物資堆積在一起,等待運往災區。     這天下午,她還去了一趟四川省紅十字會,從那里弄到了通行證。里氏8.0級的汶川地震,迄今造成6萬餘人死亡。彼時,尚有汶川、青川、映秀、阿壩的道路沒有打通,震中近10萬人的地區仍無任何音訊。通往災區的高速公路已實施交通管制,只有貼著紅十字會通行證的救援車輛才被放行。這也顯示了,在中國,除了政府部門,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是吸納民間捐贈的兩個被認可的最主要管道。    晚上10點,鄭鶴紅找到都江堰市救災指揮中心,那里的救援物資堆積如山,工作人員告訴她說,“都江堰的傷患和孩子已經轉移出去了,這些物資可能都用不上。”    鄭鶴紅在不安中將3箱藥品留下,又急匆匆趕往下一地:綿陽。    也是在這天上午,最早的一批救援物資到達了虹口鄉,在唯一一條艱險的山路上,段容和他的同伴馬不停蹄地在當地和外界之間傳送雞毛信。到達的物資包括:食品、飲用水、藥品、防疫藥和帳篷。    但段容心神不寧,站在都江堰新建小學門口,他挨個挨個揭開蓋在小屍體身上的白布,看看有沒有6歲的兒子。晚上,他終於收到了妻子的短信,這是一條喜悅的消息:母子平安。    除了死亡,地震帶給生者最大的恐懼是音訊全無,“你甚至不知道該往哪里走。”段容說。    鄭鶴紅也不知道該往哪里走。之所以直奔都江堰,這是地震後她知道為數不多的受災最嚴重的城市,這個判斷是基於媒體和網路密集的報導和跟帖,她認為,“對於志願者來說,最匱乏的是來自災區的資訊。”從都江堰出來後,廂式貨車淩晨4點到達綿陽。福利院還沒有收養地震兒童的跡象,車上的嬰兒用品又不知送往何處,鄭鶴紅決定向設在火炬廣場上的綿陽救災指揮中心求助。    綿陽市紅十字會一名唐姓工作人員接待了她,“你們需要什麼?”鄭鶴紅問。    在她向記者的講述中,這名工作人員是這樣回答,“我們什麼都缺,你把這些東西都放到倉庫里吧。”    這名工作人員將她領到倉庫前。在那里,鄭鶴紅看到了擠滿倉庫的物資,有的已堆到了倉庫外面,這些物品看起來很隨意,甚至沒有分類擺放。    鄭鶴紅在心里想,“救災物資發放到災民手中,會是什麼時候?”繼而感到憤怒,她不願將這批急需用的奶粉和嬰兒用品埋在堆積如山的衣物、礦泉水和速食麵下面,她決定帶走自己的貨物。      管道    在懷疑志願者送的饅頭有問題後,虹口鄉政府決定不輕易接受私人的外來救援物資。   虹口鄉政府又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不輕易接受私人的外來救援物資。    虹口鄉通往都江堰的道路直到19日才被打通,這意味著,在震後7天里,這里都是一座孤島。    15日傍晚,這個封閉的鄉鎮發生了狀況。有傳言說一些村民吃了志願者送來的饅頭後,口吐白沫。他們找到並毆打了這名志願者,接下來,志願者被帶到鄉政府審問了一夜。吃過饅頭的村民沒有檢查出什麼不適,志願者也當眾咽下了他送的饅頭後,村民才確信是一場誤會。    一名副鄉長向記者介紹說,這名志願者其實是成都某搬家公司的工人。但虹口鄉還是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不輕易接受私人的外來救援物資,接受的話,一定要登記對方詳細位址和身份資訊。    虹口鄉的救援物資主要管道和其他受災地方一樣,地震後,四川省設立了6個指揮中心,彙集了四面八方捐獻的救災物品,逐級下撥,負責向所轄的縣市調配救災物資。    都江堰救災物資調配中心設在一家藥業公司里,總指揮薑科向記者介紹了物資的來源和分配。“主要是由設在成都市公安局內的指揮中心調撥。”但每天,來自全國各地運送捐贈物資的車輛絡繹不絕。在這里,救災物品登記處、發放處、貯存區等分佈有序。    據薑科介紹,中心實行按需分配,每天由下面各縣區上報所需物品單,統計後,再上報上級指揮中心,統一層層撥發。“救災中,政府是主力,這樣的調配方式盡可能確保了物資的去向。”說話的這名中年官員三天只休息了幾個小時。    與物資調配中心相比,鄭鶴紅選擇了另一條管道,她決定點對點直接將物資發給有需要的災民。這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分配方式,但很快,她意識到,自己的貨物只是杯水車薪———雖然,每天仍有捐贈物資從總部發來。    在十多箱藥品和奶粉散發後,鄭鶴紅報名參加了當地防護消毒組,以志願者的身份進入北川縣城。   段容在得知妻兒安全的消息後,專心致志地傳送雞毛信,然後從都江堰物質調配中心背來生活物資。17日上午,他從鄉政府出來後,被叔叔攔住問:“你能幫我弄到奶粉嗎?”望著只有1歲的侄兒,段容才想起,自己每天運送的救援物資中,並沒有嬰兒的奶粉。   這種情況在災區不是個別。映秀鎮的臨時直升機場,一名老人為把自己剛出生20天的孫兒送上飛機,同工作人員發生爭執。他對記者說,由於沒有母乳,小孩已喝了兩天的礦泉水。在都江堰通往映秀的路上,記者遇到抱著嬰兒撤離的災民,這些嬰兒都處於饑餓狀態。    奶粉問題在都江堰物資調配中心也沒有解決。17日,該中心某負責人對採訪記者說,現在問題在於資訊傳遞不暢,投遞存在盲點,不知需求在哪里,因此配送比例“非常非常低”。有需求的災民要及時與鄉鎮一級物資發放中心聯繫。該負責人呼籲各地趕赴災區的志願者提供相應幫助。    矛盾    紅十字會倉庫爆棚,一些救災物資快變質———是保證效率,還是遵守規則?    鄭鶴紅終於和Lerer以及白雪見面了,這批廣州發來的物資一共102件,全是紙尿褲和奶粉。    仍然是依據網路和媒體的報導,鄭鶴紅決定把這批物資運往重災區映秀鎮。之前,從現場發回的資訊顯示,從映秀鎮至汶川的57公里路段損毀非常嚴重,有多處路面斷裂落差達到1-2米。17日,在道路搶通之前,絕大多數村民從水路或者空中撤離出來。    鄭鶴紅並沒有留意到這則消息。奶粉從機場拉回來的日子,正是段容爬了8小時山路,到都江堰買奶粉之時。尋遍整個市區,都沒有奶粉的影子,段容焦急萬分。    19日,鄭鶴紅和Lerer押運著貨物開進映秀鎮。很顯然,這不是她們想像中的樣子,她們只在山上找到了3個孩子,其中只有1個是哺乳期的嬰兒。    留下一箱奶粉和藥物食品後,兩位母親志願者又幾乎將原封不動的奶粉拉回成都。捐贈者和需求者失之交臂。    當天,通往虹口的公路打通了,段容和他的鄉親終於等來了奶粉,經媒體呼籲後,得知消息的四川省紅十字會運來了一批救援物資,其中包括了奶粉。    “奶粉的問題主要是道路問題。”成都市紅十字會秘書長郭勇強據此發表看法。截至5月20日18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地方各級紅十字會已接收到來自國內外捐贈的款物達30.29億元人民幣,其中總會12.21億元,地方各級紅十字會18.08 億元。根據目前款物到位情況,全國紅十字系統已向四川省等5•12地震災區提供價值13.12億元的救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