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 知觉的发展,1,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简答,】,(一)感知觉
2、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2,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感觉与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觉就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3,【,简答,】,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的恒常性,,2,、,1,岁后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3,、,1,岁多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4,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4,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岁后
3、,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5,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视敏度,的发展,2,颜色视觉,的发展,6,一、,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7,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8,【,简答,】(,一,),视觉敏度发展的机制,1,晶状体的变化调节;,2,中枢神经系统对视感觉的信号加以辨认;,3,视觉系统突触组织的发展是辨别能力发展的基础;,4,控制眼动的能力;,5,经验的参与,即视知觉。,9,(,三,),视觉敏度
4、发展的年龄特点,1,新生儿的视觉敏度,孩子出生后即能看见眼前东西,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2,婴幼儿的视觉敏度,6,个月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4,个星期的婴儿视力为,20,60,,,8,个星期为,20,100,,,5,6,个月为,20,20,。,10,(,三,),视觉敏度的测定,1,视力检查表测定:,一般的,E,字检查表;,专为儿童设计的图形视力表;,2,用简单观测方法。,11,(,四,),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简答,】,1,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响视力减退的条件:,(,1),光线照明不足;,(2),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3),坐姿不良。,2,
5、儿童弱视: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弱视儿童的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意一个目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置,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1),表现;,(2),成因;,(3),治疗。,12,二、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一,),婴儿的颜色视觉,婴儿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第四个月比较稳定。,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13,(,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
6、的联系。,。,3,岁儿童不能认清基本颜色和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4,岁区别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发展,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5,岁注意到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能辨别更多混合色。,颜色辨别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14,(三)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可分为,4,种。,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15,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发声特点;,2,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3,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听觉对智力、个性发展也
7、有影响。,16,一、儿童听觉的发生,(,一,),胎儿对声音的反应,胎儿对声音有反应。据此,孕妇应多听宁静悦耳的音乐避免过多噪音刺激。,(,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17,(,三,),听觉与视觉协调活动的发生,1,听觉和视觉协调很早就发展起来;,2,持续、复合的听觉刺激有助于视觉定向;,3,听觉刺激能导致视觉的,去习惯化,;,4,婴儿能识别同时出现的视听觉刺激的一致性。,(,四,),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柔和的声音、高音调的声音。,18,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随年龄增长,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
8、训练的过程中,婴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儿童的听觉阈限值逐渐降低,听觉感受性提高。,19,三、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听觉反应已可分五等,反应形式、强度也不同,存在音高差别阈限。,四、学前儿童听觉的测定,1,观察听觉行为;,2,简易测听;,3,用仪器做听力测查。,20,【,简答,】,五、听力的保护与培养,p91,(,一,),避免噪音污染,1,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2,在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3,采用吸音设备;,4,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乐音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段。,(,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在幼儿园
9、,可组织专门训练听力的游戏,训练听力辨别力等。,21,六、聋儿听觉康复的训练,1,早期验配助听器,2,早期听力训练,(1),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在游戏中运用音响玩具、游戏,感官功能代偿,音乐训练等;,(2),对声音的辨别:结合图片、实物或模型,使聋儿感知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22,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23,(,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出生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24,(二)口腔的触觉,对物体的触
10、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早于手的触觉探索。,25,(三)手的触觉探索,1,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儿童出生就有本能触觉反应;,2,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是半岁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3,眼手协调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表明儿童知觉达到了能知觉到物体的位置、手的位置、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26,听觉和触觉的协调(,5-6,个月),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27,二、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动作越来越准确,动作感受性提高,有助于手控制自己的动作而系统训练有利于提高动觉感受性。,提供声音和视觉刺激物等作为信号有助于提高儿童对动觉的意识
11、。,28,三、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的提高。,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29,1,疼痛发生的条件:,(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2),痛觉阈限;,(3),痛的情绪。,2,疼痛包括,痛的感觉和痛的情绪,,孩子疼痛的阈限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0,第六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一,),婴儿的形状知觉,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31,(,二,),幼儿的形状知觉,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
12、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具顺序性;,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4,形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32,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1,婴儿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已经形成;,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3,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33,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1,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2,正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4,幼儿方位知
13、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5,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6,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人学准备的重要内容;,7,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34,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我国:,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35,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14、36,1,防御反应表明婴儿已有距离知觉;,2,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3,距离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4,已有深度知觉,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条件的影响;,5,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较大。,幼儿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因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出现安全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37,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38,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39,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由生物节奏周期,(,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2,
15、随年龄增长,会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4,6,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40,第七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简答,】,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41,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低级、中级、高级,42,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16、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在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43,五、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1,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2,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和培养,如指导不当,反而阻碍幼儿观察的发展。,3,成人的指导语,往往影响,幼儿观察图画的水平。,44,第八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论述),一、适应现象,1,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
17、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45,二、对比现象,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很大。,46,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
18、、声音和强度方面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的重点部分,使用粗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2,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被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47,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凡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实现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上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理解。,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来。,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