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导处范文之学科教学中浸透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什么是学科教学浸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浸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老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认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开展他们智力和制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学科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目的、内容、方法等的设计),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治理等。这些征询题关系到学科教学浸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浸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在课程的编制、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符合社会开展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开展的年龄特征;既要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又要考虑到学生各种心理质量的开展。
2、 针对目前情况,在数理化等学科上切忌偏深、偏难;在文史政等学科上,切忌唱高调,一味强调道德信仰,无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 要依照学科内容的需要,采纳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使学生在浓重的兴趣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防止疲劳和厌学情绪的发生。在教学目的上,要依照学生开展的年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认识的才能。在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要以鼓舞性评价为主,注重构成性评价,不要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防止考试焦虑的发生。 在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治理中, 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
3、在愉快、有平安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二、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假设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留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主要是由于:(一)课程、教材、教法、考试等方面的内容安排要合理。 这些方面是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将产生直截了当、宏大的妨碍。中小学生的诸多习惯不良征询题,如厌学、逃学、考试焦虑、批判性思维缺乏等与当前存在的课程繁杂、教材偏难、教法单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选拔性考试等直截了当相关,这些征询题不加以处理
4、,只通过个别的心理辅导等处理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习惯不良征询题是不可能的。(二)留意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 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活动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所占时间最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表现出他们的各种心理质量,心理状态,习惯才能,人际关系,而且,他们的不习惯行为,心理障碍也会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表露出来,这使得老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这是学校专职心理辅导员所不能做到的。倘假设能完全施行,则全体学生无时不在全体老师的关注协助引导之下,符合老师人人参与心理辅导的根本精神。(三)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对学
5、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妨碍极大。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或对学生已有的细微的心理障碍、征候行为起着负强化作用的显在或潜在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假设不采取积极措施净化教学情境,任其蔓延,将会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即便在个别心理辅导或征询中获得的成效,也会被减弱或抵消。(四)学生成长开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特别大。 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应随时随地进展,不可能预期某个学生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发生某种行为,以等待专门心理辅导老师去辅导,实有赖于全体老师在教学情景中给与学生及时的辅导。 学科浸透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认识地运用心理学与技术,协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
6、行为水平。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认识地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教材进展经历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经历力等等。也确实是说,要求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要素和手段来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心理质量和人格。 实践证明,要使心理辅导与教学有机结合,互相浸透,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教学要素的转变。 第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详细表达为主体性的学生观, 广义的知识观、开展性的教学目的观。传统的教学,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被动容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实验证明,有效的学习,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之下才能发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视知识为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现代的
7、广义知识观将知识、技能、策略融为一体;传统的教学目的着眼于知识的获得,现代的教学目的更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开展,它要求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构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根底。 第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详细表达为合作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以根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不正确的人性观根底上的,认为人的天分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的教导才能启迪良知,老师应是权威,学生是被管束的对象,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本身具有成长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越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的动机越强烈,人
8、具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训斥、侮辱,向家长告状等强迫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老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和谐、互动、合作的根底上,调动学生本身的潜能,使学生获得自主开展。 第三,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包括理解学生的心理征询题,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开展辅导的技能,与家长等其他教育资源的沟通合作技能等。依照现代的教学开展性目的,教育要促进人的各种心理质量的开展,要求老师不仅要理解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理解学生各种心理质量的开展规律,学会观察他们,评估他们的开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这对现代老师来讲是更加重要的必备才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
9、学科教学浸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四,组织教学、治理教学的技能。它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必需的环境条件和活动程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与老师合作,消除课堂冲突、矫正征询题行为,努力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 “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开展他们的才能和制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学生健全人格”这里的“同时”,涉及对浸透含义的理解。 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心理辅导的思想,心理辅导和学科教学是交融的,对大多数课堂教学来讲,不必把心理辅导单独抽出来,变成“穿衣、戴帽”的款式,一堂好课就像一个美丽的苹果,学生见了就喜爱,吃了它营养也自由其中。维生素C就好
10、似一堂课的心理辅导,假如把它从苹果中提炼出来,制成片剂,再和剩下的苹果一起给你吃下去,反而不顺乎自然了。因此说,浸透不等于机械的做加法,在目的上都加上一点心理辅导,它是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这一思想与美国教育家克伯屈(William H.Kilpatrick)所提出的“同时学习”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将学习分为三类:主学习(Primary Learning),指教学时直截了当所要达成的目的,包括知识、或是技能、或理想、态度、情操等,视目的性质而定。副学习(Associat Learning),多属于主学习的有关知识、思想、观念,是侧重于知识方面的,可视之为补充材料。辅学习(Concomitan
11、t Learning),又可称为附学习,是指学习时所要养成的态度、理想、情感、兴趣而言。在学科教学中浸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注重辅学习方面,亦即开展性目的的最后达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远大的理想,合理的态度,适当的抱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兴趣,对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推断,身体力行、变化气质,开展健全的人格。 第五、转变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开展。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留意,以满足加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还能够利用各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
12、我教育,完善自我认识,学会自我操纵,培养自我开展才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健康成长的典范和范例。如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认识地严密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的百折不挠、攀登科学顶峰的感人业绩,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在上化学课讲纯碱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学家、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候德榜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碱法,并将其研究成果毫无保存地公布与众的高尚人格。在讲解硝基化合物时,向学生介绍诺贝尔为研制硝化甘油,屡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操作一个又一个实验的感人事迹。鼓舞学生发奋图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构成坚持性、自制性、果断性等良好的意志质量。老师还能够抓住化学教学以实验为根底的特点,
13、利用化学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意志质量。如除按大纲和教材做好规定的实验外,还可采纳设计无机、有机系列实验,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开放实验室,布置家庭实验,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验气氛中去探究新知识,处理新征询题,在获得发觉的喜悦同时,深入领悟到化学学习既是一个复杂的认识和崐实践过程,又是一项艰辛的制造性的劳动,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坚韧的精神,擅长操纵本人的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地调控本人的内外活动状态,才能实现学习目的。 第六、转变教学方法,留意师生间的协商或讨论式的教学,倡导民主的、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给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学生上语文课。学生课堂都
14、特别活泼,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特别高,而在课前,他们都没预习过一分钟,听课后,许多老师征询他是用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他说:“根本的方法事实上只有两个字民主。老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另一方面科学需要在民主的土壤上生存。没有民主常常找不到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即便找到了,也常因缺乏民主而难于实行。”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平等、民主、互相协助、互相竞争的参与认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主动开展,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建立。 第七、转变教学效益观,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
15、学校里仍普遍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学效益。只关怀学生的学习而不关怀学习的成长。不管学生其它方面开展如何,只要成绩考得不好,就认为教学是失败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实际上,国家需要我们如今培养的学生80以上今后成为高素养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因此,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开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专长,开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使师生生活在一种互相理解、尊重、关怀、协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
16、氛中,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开展。三、学科教学如何浸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浸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治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要素,预防由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总结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历,概括出以下几条原则 (一)积极情绪原则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对其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妨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考虑, 课堂知识吸收率高,从长远看,会获得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尊重与接纳。在这一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创设积极环境 积极的教学
17、环境,指良好的课堂气氛。它是教学的软情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能够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品种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泼、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以紧张拘束、心不在焉、反响迟钝为根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意插嘴,成心捣乱。 研究说明,老师的教学和领导方式,老师的移情,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老师的焦虑是妨碍课堂气氛的主要要素。 创设平安的教学环境 平安的教学环境,指的是老师要接纳学生,并设法使学生之间在互相理解的根底上互相接纳,构成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接纳的社会心理气氛,进而使每个学生
18、构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老师在进展教学时,要防止使用惩处性的操纵技巧,不挖苦、挖苦学生,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决心,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人格。 (二)体验成功原则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使本人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到达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开展性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以下做法可供参考: 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感。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本身潜能得以发挥的强
19、大动力。教育教学的实践说明,没有比获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的了。对学生来讲,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种成功的感受,也确实是体验到做成本人想做的事,实现本人计划时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假如学生在校经常遭到老师的批判、训斥和同学的冷嘲热讽,在家里经常遭到家长的责备,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就会视学习如猛兽,提到学习就害怕,遇到考试就发慌,学习带给他们的是沉重的心理负担。经常的失败,使他们感到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和绝望,导致恶性循环。 贯彻成功原则,要求老师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因人而异,协助学生确立适宜的目的,要求老师去发觉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专长,发觉每一个学生心理开展的可能性,给
20、以正确的引导和培植。假如要求过低,缺乏挑战意味,会失去目的对学生的鼓舞作用,相反,假如要求过高,学生也会因失败而却步,并导致自暴自弃的消极的自我观,导致学生开展性心理障碍的出现。 防止考试压力造成的不良后果。学校常常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甚至人格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定,不一定与学生的真实情况相符,但却妨碍学生的自我行动。假如学生考不好,就会遭到老师的批判,怕同学看不起,觉得没面子,感到一切不如别人,故而逐步对考试构成恐惧,产生考试焦虑,严峻妨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符合心理健康要求的考试,应注重学生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为此,老师应强化考试的诊断功能,弱化考试的价值评价功能,应协
21、助学生及时发觉学习中的缺乏,而不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拿考试分数来挖苦、挖苦学生,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 (三)民主自治原则 在课堂教学治理中浸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达为民主自治原则。要求老师克服对课堂治理所持有的“压、训、罚”的错误观念,实行民主化治理,培养学生的参与认识与合作认识, 以积极的指导为主,消极的限制为辅;标明恰当行为在先,奖惩在后。一旦学生发生课堂行为征询题,在处理时,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惩处应就事论事,切忌把惩处作为老师报复泄愤的手段,切忌滥施体罚。其目的是透过课堂治理,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强、自律的才能,尽量消除引起课堂纪律征询题的各种要素,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
22、合理负担原则 如今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重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的直截了当后果是疲于奔命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及家长留的课外辅导作业,学生用于本人支配的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去独立考虑,去与人交往,去安排本人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人际交往才能的开展遭到限制,严峻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要求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限制课外作业量。有的老师在课内完不成教学任务,靠占用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靠大量课后练习去提高学习效果,有的学校不是引导老师们去比谁的教学效率高,而是比谁能加班加点,多占用学生的课
23、余时间,这些做法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个别辅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觉他们的心理征询题并进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表现出本人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等方面存在征询题,老师要擅长从学生外表的行为征询题捕捉和发觉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征询题,作出精确的推断,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才能协助学生从根本上处理本人的征询题。 总之,要实现教学与心理健康辅导的互相浸透,有机结合,必须首先转变以上教学要素和条件,不能简单、机械地把两者相加或者随意地组合。否则,就会收效不大。学科浸透能够促进更多的老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
24、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才能。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心理辅导,有利于在学校中营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气氛,学校心理辅导单靠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工作,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学科浸透是一种全员性策略。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 学科浸透要求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要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要素。它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必须从传授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学家。 学科浸透关于老师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老师努力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勇于实践,同时它又是富有制造性的工作,为老师才华的施展提供了广泛的舞台。 学科浸透是每一个老师一生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