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必修2 第一章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好。通过《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关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展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复原反响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穿。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能够为今后有志深化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根底。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才能目的:
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预备:
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 1 -
老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不明白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的:
老师:原子构造大家在初中就已经理解了,刚刚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构造理解的不成征询题了,那么核外电子详细如何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表达出哪些构造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络,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
预习内容:
⑴原子是由居于_____________的带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带________的______构成的。
⑵原子核是由带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构成的。
⑶原子符号“ZAx”中,Z表示_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核内中子数用______表示。
(4)写出1-20号原子构造示意图
探究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老师:阅读课本P13 表1-2,小结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考虑以下征询题: 展示投影:
(1)各电子层最多包容_______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_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____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的电子层。 分组讨论:
1、写出1至20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找同学板书) 2、总结1至18号原子构造的特别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
11
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He、Be、Mg (4)最外层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5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8)氩原子电子层构造一样的阳离子是: K+;Ca 2+
与氩原子电子层构造一样的阴离子是: S ;Cl 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
- 2 -
2--
分子: CH4;NH3;H2O;HF;Ne
阳离子: NH;H3O;Na;Mg;Al 阴离子: O2-;F-;OH-
探究二、元素的原子构造和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 的变化规律
老师:请阅读P14科学探究部分,比拟1-18号元素化合价和半径的有关数据,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
学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Ⅰ)半径
讨论:(1)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变化规律是什么?第三周期呢?为什么?
(2)比拟O2- 与O半径大小? Ca 2+与Ca原子半径大小? (3)比拟O与Na半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给出各组答案.
最后总结:简单微粒半径的比拟方法:
(1) 电子层书一样时,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步减小。 (2) 最外层电子数一样时,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步增大。 (3) 同种元素: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
(4) 电子层构造一样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5) 带一样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总体方法:比拟微粒半径大小,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一样,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Ⅱ)化合价
老师:价电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或某些元素的原子的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投影: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最高正价+|负化合价|=______
(注:副族和第VⅢ族化合价较复杂)
学生阅读课本答复: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的族序数8 老师:考虑:金属的化合价有什么特点?记住氟没有正化合价. 学生:金属元素全是正价。
2-+
4+
+
+
2+
3+
- 3 -
(四)
1、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以下递变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 ()
A.电子层数逐步增多B..原子半径逐步增大
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逐步增大D.从Si到Cl,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 2、以下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陈列的是 ( )
A、Li Na K B、Ba2+ Ca2+ Mg2+C、Ca2+ K+ Cl- D、N O F 3、以下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 B、F C、NaD、Cl 4、按原子半径增大的顺序陈列的一组是 ( )
A、Be、N、FB、Mg、Si、CC、Na、Mg、Ca D、Cl、S、P
5、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6、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好是A原子L
层的两倍,那么A元素是( )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要素是( )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8、aXn-和bYm+两种简单离子,其电子层构造一样,以下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 )A、a – n = b + m B、a + m = b – n C、氧化物为YOm D、氢化物为HnX或XHn
9、已经明白元素X能构成H2X和XO2化合物,那么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_.
10、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位于周期, 族,属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位于 周期,族,属于 类单质。
11、A、B、C、D、4种元素,已经明白A— 核外有18个电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D原子核外电子数多2个,B原子比D原子多2个电子层;D核外没有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多5个。(1)、写出四种元素的名称 。(2)、画出C和D原子及A-的构造示意图。 (1)A 、B 、C、D
(2)
+
- 4 -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略。
九、板书:
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元素的原子构造和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 的变化规律 三、简单微粒半径的比拟方法
十、教学反思:
十一、参考见学案
- 5 -
篇二:元素周期律教学案例(共三个课时)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1
教学流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2
3
4
5
篇三: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
必修2 第一章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通过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好。通过《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关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展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复原反响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穿。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能够为今后有志深化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根底。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三维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学会概括,体会构造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明白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预备:
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老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不明白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的:
老师:原子构造大家在初中就已经理解了,刚刚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构造理解的不成征询题了,那么核外电子详细如何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表达出哪些构造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络,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老师:阅读课本P13 表1-2,小结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考虑以下征询题:
1
展示投影:
(1)各电子层最多包容_______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_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____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的电子层。 分组讨论:
1、写出1至20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找同学板书) 2、总结1至18号原子构造的特别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1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He、Be、Mg (4)最外层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5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2+
※(8)氩原子电子层构造一样的阳离子是: K;Ca
2--与氩原子电子层构造一样的阴离子是: S ;Cl 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 分子: CH4;NH3;H2O;HF;Ne
4+++2+ 3+
阳离子: NH;H3O;Na;Mg;Al
2---阴离子: O;F;OH
探究二、元素的原子构造和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 的变化规律
老师:请阅读P14科学探究部分,比拟1-18号元素化合价和半径的有关数据,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 学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Ⅰ)半径
讨论:(1)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变化规律是什么?第三周期呢?为什么?
2-2+
(2)比拟O与O半径大小? Ca 与Ca原子半径大小?
2-+
(3)比拟O与Na半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给出各组答案. 最后总结:简单微粒半径的比拟方法:
(1) 电子层数一样时,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步减小。 (2) 最外层电子数一样时,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步增大。 (3) 同种元素: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 (4) 电子层构造一样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5) 带一样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总体方法:比拟微粒半径大小,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一样,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Ⅱ)化合价
老师:价电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或某些元素的原子的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投影: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最高正价+|负化合价|=______
(注:副族和第VⅢ族化合价较复杂)
学生阅读课本答复: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的族序数8
2
1
老师:考虑:金属的化合价有什么特点?记住氟没有正化合价. 学生:金属元素全是正价。 投影:填写表格;
(四)
1、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以下递变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 ()
A.电子层数一样 B..原子半径逐步增大
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逐步增大D.从Si到Cl,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 2、以下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陈列的是 ( )
A、K Na Li B、Ba Ca MgC、Ca K Cl D、N O F 3、以下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 B、F C、NaD、Cl 4、按原子半径增大的顺序陈列的一组是 ( )
A、Be、N、FB、Mg、Si、CC、Na、Mg、Ca D、Cl、S、P
5、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6、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要素是( )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7、aX和bY两种简单离子,其电子层构造一样,以下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 )A、a – n = b + m B、a + m = b – n C、氧化物为YOm D、氢化物为HnX或XHn
8、已经明白元素X能构成H2X和XO2化合物,那么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_.
9、原子序数为34的元素位于周期, 族,属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位于 周期,族,属于 类单质。 10、A、B、C、D、4种元素,已经明白A
+
—
n-m+
2+
2+
2+
2+
+
-
核外有18个电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D原子核外电子数多2个,B原
子比D原子多2个电子层;D核外没有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多5个。(1)、写出四种元素的名称 。(2)、画出C和D原子及A的构造示意图。
(1)A 、B 、C、D(2)九、板书设计: 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层的划分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元素的原子构造和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 的变化规律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