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 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1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
2、,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 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 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 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 亚洲的方位。学生看图回答。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
3、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1,亚洲与欧洲之间。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 临非洲1,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 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2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 洲D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4、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 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 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 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 国的哪个方位?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 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
5、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 的亚洲地形的特点。3(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 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生: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 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 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 的合作意识。)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ER度河平原和德干高 原、伊朗高原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引导:根据以
6、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引入地形剖面图。(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 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 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展示“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4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 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 上找出:里海、
7、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 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ER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边界:P2二、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 政史地科组 何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5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 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
8、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 合作意识。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 要原因。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O)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
9、么特点?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6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 在哪儿?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 布在亚洲中西部。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
10、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 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学生分析讨论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 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 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 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第7页共88页(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 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
11、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 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 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 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 的影响?(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
12、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 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展示非洲气候图提问:在图中,非洲的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 的影响因素。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 广第8页共88页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
13、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 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 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 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 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 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 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
14、媒体报道、互联网 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 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 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 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构思】第9页共88页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 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
15、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 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 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 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U活动2
16、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 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 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 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 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 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
17、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课前准备 游戏、质疑、问题整合表演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 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 立正确的人口观。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10页共88页(二)过程与方法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18、。4表演、反思。(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 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 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艮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19、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晴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旧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阱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第11页共88页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服饰为各式长袍一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 影响着人文环境。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瓯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
20、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 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 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 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图6 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 14“2000年世界上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CL 55亿)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Z 95亿)工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度、美国、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 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ER度、度尼西亚、巴基斯 坦、孟
21、加拉国、日本)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1、大洋州)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1、欧洲)工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L 3%,计算2001 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 少人在亚洲?提示 2 000年世界人口总数X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W界净增人口数(6Q第12页共88页55亿建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 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 8亿以4%。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a 5Mt 791006)0
22、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版书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 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 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
23、,人类社会才 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慎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A要求增产粮食 R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G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E恶性循环 R 土壤肥力下降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第13页共88页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 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 言。反馈练习:课课练10页课后作业:1、请大家交
24、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 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 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 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课程标准: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2读图说出世
25、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工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工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第14页共88页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多媒体景观图P”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 到了什么?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
26、单峰驼。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 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阱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臼然条件有什么联系?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 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 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活动完成14页活动1瓯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 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
27、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ER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 流域)地区。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犊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第15页共88页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 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 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 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
28、相关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 料。服饰展示四幅图片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ER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 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 文化不断交流。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回答APEC高官会。阱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 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29、?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第16页共88页饮食习俗礼仪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 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阱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阱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 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
30、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阱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 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 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展示民居图片讨论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2各有什么特点?3请解释原因。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 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ER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阱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 地转一转。展示图片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回答中国的长城、故
31、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 第17页共88页窑;印度的泰姬陵。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ER度尼西 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 的佛教殿堂。阱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 与哪国相似?回答中国阱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阱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 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阱述好,这些
32、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 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 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艺术和体育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 段。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 相。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 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 恒的财富。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ER度河流域文化
33、、恒河文化、第18页共88页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回答存在。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回答理解和尊重。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 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 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
34、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瓯转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 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提问为什么不同呢?播放ER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 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小结历史条件皤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 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 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第19页共88
35、页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小结社会条件。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 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小结自然条件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眩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 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 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 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 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
36、大 活动将图6 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 序。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 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
37、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 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阱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 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 第20页共88页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 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 图学生完成P16活动2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
38、总值三类产业构成(为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 样?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 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 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 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 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 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9、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 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 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反馈练习:第21页共88页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 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
40、和难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和方法:1、课件樱花2课件0本3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 导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踝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 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 入日本话题。版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版面1)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第22页共88页1、汽车2火车入飞机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
41、是一个岛国o)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 结果。探究题活动口:(版面2)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 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 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版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 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
42、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 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 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版面3),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 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版面4、(版面5)、接着屏 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版面,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 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 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探究题活动2:读图7.y-7.7分析完成(版面7)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 利用火
43、山为人类造福吗?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 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第23页共88页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版面赖,(版面 亚(版面Wo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 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第二课时:国家 人口数 亿)面积 平方千米)人口密度 人片方千米)中国13 960万日本1.27 37.7万阅读材料(版面12)?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版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
44、13)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 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 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版面13)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 图”(版面14),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 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探究题活动3:(版面15)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 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有利条件:(D丰富的人力资源 较高的科技水平6)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最后布置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
45、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 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版书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第24页共88页探究题活动:闺:(版面15)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0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 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 么分布在
46、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 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版 面W(版面12)版书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 Q)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日 本茶道”图片(版面2叽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 Q)(略)探究题活动:3:最后布置本节课堂作业: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 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 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 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
47、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反馈练习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日本概况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第25页共88页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D丰富的人力资源 较高的科技水平6)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户内海沿岸;2原因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
48、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重点和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第26页共88页教学准备:1、东南亚地图;2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 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 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 亚的位置。(放映东南亚的地图)。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 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 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
49、少个国家 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 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版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总结上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度洋的东 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o:25q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 就是指这里。版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 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
50、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 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 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第27页共88页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版书:东南亚的国家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 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ER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 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