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考点梳理21页资料仅供参考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考点梳理一、名词解释: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3、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它人员;4、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5、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
2、、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6、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7、学校文化能够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1)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只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2)物质文化: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3)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8、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9、教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
3、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10、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11、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学校教育12、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她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13、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14、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经过实践
4、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安排的。15、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教学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6、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她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程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17、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与安排18、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19、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
5、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20、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该概念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21、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22、班集体:是中小学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23、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24、难度: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经过率的信息(1、最简单;0、最难;难度中等时,最易拉开考生的档次)25、区分度: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中等难度的区分度最高,难度为0.5的区分
6、度最大)26、法律责任:(广义)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第一性义务)、(狭义)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第二性义务)27、学校事故包括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可抗力。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责任。过错事故: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学校、教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件28、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及 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9、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7、,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 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二、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2、教育学代表人物:(1)培根(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她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
8、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这是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而且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基础上的;(7)裴斯特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3、教育学的创立过程(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
9、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 代表人物: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代表著作: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实验教育学纲要 实验教育学强调定量研究(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杜威的基本观点:(可做简答题)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
10、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代表著作: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 代表人物:美国
11、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和法国的布厄迪尔4、学校制度的发展双轨制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型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当然,双轨学制并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
12、制。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5、190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未实施) 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1903 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1922 壬戌学制 六三三学制6、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7、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8、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她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她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9、家庭教育的分类: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10、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
13、师这也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11、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识记】 幼儿、小学、初中资格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 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12、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 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教师考核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13、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识记】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14、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
14、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在当代社会,它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夸美纽斯、法国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其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它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在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可是它过分夸大了其作用。(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君子欲化民成俗”、“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治国平天下”;论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15、人学道则易使也;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王”;“社会功能学家”;诺笃尔、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它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点,但它没有吧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所谓的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变成空中楼阁。(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4)教育无目的论。这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她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她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
16、身联系起来。(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她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她就是自己的目的)15、课程目标能够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即aims 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即goals(语、数、英等)(3)课程目标。即o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16、课程目标能够水平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17、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1)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认识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
17、践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教学时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过程。18、教学模式的分类【识记】 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瓦跟舍音的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1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班、课、时20、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21、咨询者的直接目标,当然是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的危机。根本目
18、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22、主要咨询方法【识记】 (1)着重调整感情的方法:鼓励表示、 深入共感、 身体放松(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模仿学习(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4)关于游戏及艺术活动的运用(5)关于团体咨询(6)关于环境因素23、测验的类型:根据测验目的分: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内容分:成就测验、学能测验根据规范程度分: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根据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常模参照性测验(选拔性考试,高考,侧重同学间的比较)、标准参照性测验(有一个标准在那里,只有达到标准的
19、才要,关心有没有达标)24、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 (1)实用性(2)可信度(3)有效性(4)难度(5)区分度25、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识记】 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能够分成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群体中进行对比,衡量标准是相正确。绝对评价要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从评价的功能上分区,能够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26、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法是在工厂法之中27、最初的普及义务法主要是围绕初等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28、1980 中华人民
20、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9、教育法律体系的4个层次:教育法部门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30、学校的2种主题资格: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取得行政上权利与义务时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取得民事上权利与义务时31、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三、简答题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识记】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
21、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特征: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
22、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4)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
23、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1754年。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5)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4、现代教育的特征(1)公共性:(2)生产性:(3)科学性:(4)未来性:(5)国际性:(6)终身性: 5、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1) 设置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2)
24、 手段: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3) 与政府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4) 产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具体体现:(1)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2) 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6、中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识记】(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公主管理7、学校绩效评估:(1)按性质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2)按形式分:口头评估与书面评估;个别评估与集体评估;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3)按主体分:上级评估、同级评估、自我评估、下级评估、(4)按时间分:日常评估、定期评估、不定期评估(5)按标
25、准分:绝对标准评估与相对标准评估8、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9、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一、遗传决定论: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一)基督教的“原罪说”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
26、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她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她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她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她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她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足够了。(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中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
27、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她们的行为。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但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
28、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种外在于儿童主观控制的某种因果关系的制约。 “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中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洛克教育漫话儿童有如一块白板三、辐和论 辐和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辐和论认为,心理的发展不是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
29、现,也不是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但并非所有肯定这两个因素的学者,都简单地同意“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判断。 辐和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方法选择方面的控制,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控制。10、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1、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识记】 (1)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
30、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2)客观依据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12、中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特征(1)中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中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3、人的全面发展的几个功能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31、。(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智育的功能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1)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体育的功能 (1)健体功能。(2)教育功能。能够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3)娱乐功能。美育的功能 (1)关于美育的直接功能,即“育美”(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2)关于美育的间接功能。它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功能,具体讲,就是美育的德育功能,促智、健体
32、功能等。(3)关于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美誉的超越性功能。14、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15、决定课程有哪几个基本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为主的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2)知识与能力。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16、课程设计大致能够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 (1) 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
33、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2) 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3) 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课程实施,由教师进行再设计。17、评价课程程序的四个步骤:(1) 确立评价目标 (2) 确定评价情境 (3) 设计评价手段 (4) 利用评价结果18、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
34、的认识过程。应注意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中,教育性带有客观必然性和目的性19、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 (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20、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应遵循哪些要求 (1) 备课(基础)(2) 上课(中心环节)(3)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有机组成部分,上课的延续)(4) 课外辅导(重要组成部分,上课的补充和辅助)21、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1)集体经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能够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
35、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经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22、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一)基本手段和方法:(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二)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的原则) 2.目标一致的原则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23、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
36、家庭及社会的纽带。2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2)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25、班集体对班主任工作的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实施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2)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获取工作经验的宝贵资源之一。26、学校咨询与辅导有哪些主要工作(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课程辅导(3)为其它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27、咨询的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
37、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28、如何对教师授课的质量进行评价 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1)对新事物的感受 (2)教育分寸(3)本学科的知识 (4)发展学生的思维(5)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技能 (6)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7)以个体方式对待学生 (8)学科课外活动的组织评价涉及方面:(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学生的课堂参与 (3)内容安排 (4)教学方法 (5)语言表示 (6)教学原则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包括专家、同行、学生和自我评价。29、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
38、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39、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张(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
40、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30、提起学生申诉制度的条件: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其次,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包括做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之内。四、论述题(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
41、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2、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的结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与子女的亲密程度、等等3、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对她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能够有以下几类情况: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任务:(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与学校配合(2)加强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学
42、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其体制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1) 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 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 学校经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三)、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内容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识记】 儿童的发展
43、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她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提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识记】 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
44、差异性。(四)、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儿童身、心发展都有顺序性,先做才走再跑,后面才有精细化的写字与绘画;儿童的认知与思维也是先具体后抽象的。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速度不与时间完全一致,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速度与水平是有差异的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勤能补拙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例如残疾儿童能够经过口型的精细感知来交流,普通人的这种能力被抑制了(五)、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
45、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六)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1、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
46、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示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3、职业道德素质:(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这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