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怪 兽》教案
美术组 孙凤云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
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形象的设计能力。
教学方式:启发法 讲述法 讨论法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森林里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但引来了很多动物朋友。
2.教师展示几种自然界中特点突出的动物,如老虎、狮子、鹿、乌龟、牛、鹰、猪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提问:如果这些动物最有特点的部分长在一种动物身上,那是会什么样?
展示麒麟图片。
问:它有哪些动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麒麟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像这样的怪兽,自古以来还有许多。
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怪兽很孤独所以要帮助它找朋友,于是请来了年长的乌龟爷爷,乌龟爷爷打开了怪兽宝典为大家介绍。
播放课件
借用其他动物的特点,组成新形象的方法就叫替代。(板书替代)
2.学生讨论
你从哪儿看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给你什么感受? 怪兽的特点与优势?怪兽的五官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和生活中的动物比较有什么不同?(板书夸张 想象 变形)。
学生讨论分析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三、合作交流
1.麒麟为了感谢朋友,决定到怪兽乐园找伙伴,帮动物们改变现在的生存环境,重建它们的家园。
课件播放破坏自然环境图片
2.学生讨论。
谁能自己编一个简短的怪兽的故事?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
3.同学们 ,看了这么多怪兽想不想设计一个来重建动物的美好家园啊。让我们开动脑筋用你喜欢的形式来创作。
4.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选出组内最好的作品到板前展示,作者说出自己的创意特点。
四、拓展延伸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能用彩纸等纸质材料表达自己想象的怪兽;激发了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了动手操作能力。
怪兽
图片 替代
夸张 想象 变形
板书设计:
- 3 -
- 3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