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人物评述结业论文历本111班 章新乐我心中的张学良我对张学良将军的崇敬是错从初中历史课堂开始的,只可惜自己贪玩儿,一直以来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翻阅一下他的一生,如今上了大学,由于种种原因,终于有机会见识到了这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爱国英雄,也算是了却了我自己一个未竟的心愿吧!张将军生于1901年6月3日,诞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一生投身战争事业,深谙用兵之道,军功卓著,声名显赫。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直至1991年才被允许离开台湾。后定居夏威夷,2001年10月15日,因病抢救无
2、效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他说:“我的一生只到1936年。”是的,他的辉煌他的梦,一切都终结在了36年的寒冬。那年,他只有35岁。我们姑且叫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一生,少帅。我不知道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史中有多少人能像少帅一样,仅用35年的生命便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赞颂与争辩。这就好比一件商品的性价比,你出了同样甚至更少的见前,却收到了比别人高出几倍的成效。可想而知,少帅的一生是多么的绚丽、不凡与惊心动魄。最惊心动魄的便要数西安事变了,可西安事变也只是一切是非纷争的高潮,在那动荡的年月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单独拿出来说事儿的。事情要从28年说起。那一年,少帅27岁。这一年制定是他一生中
3、最重要是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在这一年,大帅被日本人杀害,少帅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人。悲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随之而来的重担更是让他无暇喘息,东三省这块日本人眼中的肥肉,现在一下子全落到了少帅的肩上。而这一年,他才27岁。接管东三省,他必须这么做,否则东三省的人民将全部沦为奴隶。从少帅秘密潜回奉天,到公开发表大帅去世的消息,再到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这一切的事宜少帅做得果决而冷静,他充分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政治才能。而这一年,他仅27岁。年底,少帅作出决定,东三省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从此,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东三省也从沦陷的绝境中有了重生的希望。转眼到了31年的9月18日,日本人策划发动了令
4、人发指的“柳条湖事件”,一时间,日本与东三省陷于千钧一发的境地。作为东三省总司令官的张少帅,自然是国恨家仇齐涌心头,誓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可就在此时,少帅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其内容坚决阻止少帅与日本人交锋。此时的少帅也傻眼了,面对仇人的挑衅自己只能退避三舍?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而且,纵使少帅一意孤行坚决抗日,仅凭东三省的兵力也只是以卵击石。在这进退维谷的境地,少帅再次冷静的做出了抉择:奉命不抵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口恶气,他忍了。可还有些事他真的忍不了,那就是全国人民的诽谤和唾骂!少帅心寒,可也无济于事。从此,他开始低靡,与两年后辞职下野,出国考察。34年少帅回国,35年在庐山会见蒋介
5、石,蒋重新起用了少帅,任命他为西北剿匪总司令,并限其3个月内剿灭“共匪”。少帅奉命来到西安,与共产党打了几场小仗,渐渐了解了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心理深是赞许,于是,于36年4月与周恩来秘密会晤,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从此,少帅开始消极反共,并频频劝谏蒋介石实行抗日政策,软硬兼施,有理有情,可老蒋却以在反对,完全不予采纳。在替老蒋背了5年“卖国贼”的骂名后,少帅终于忍无可忍,况且国家危难,民族正当生死存亡之际,血性的少帅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联合杨虎城于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一发生,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国内形势高度紧张,各国势力也蠢蠢欲动,整
6、个中国格局瞬息万变,西安事变如何收场也成了燃眉之急。收到消息的中共中央立即派遣代表飞抵西安,助少帅尽快解决西安事变。此二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经过漫长的八天九夜,两人终于达成共识:和品解决西安事变,将蒋介石安全送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了抗日联合统一战线,中华大地映出火红的朝阳。可与此同时,我们的少帅被蒋介石囚禁,开始了他半辈子的幽禁生活。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张少帅那炽热的爱国之情。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为张少帅求情时曾说:“西安事变,(张学良)不要钱,不要地盘,要的是牺牲!”是的,张少帅为我们的祖国
7、牺牲了太多,他的军衔,他的前程,他的生活,他的自由。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但快乐的理由与方式却不尽相同,老百姓的快乐,是得到解放的单纯的快乐;毛主席的快乐,是完成使命的成就感;而少帅的快乐,我想,应该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少帅明白,他的牺牲,是值得的。张少帅的忧国之深,爱国之切,天地为证,日月可鉴,世人有目共睹。但爱国只是他性格准哦个较为突出的一部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汉要想活的丰满,就必然要说说他的性格。我认为,少帅除爱国之外,最大的性格特点便是坚毅。少帅年轻时毒瘾甚深,发作时,头痛欲裂,生不如死,而他却能在七日之内戒除毒瘾,其中所受苦楚,非普通人所能忍
8、受。这是他身体和上的坚毅,再来分析一下他心灵上的。28年,其父被日本人谋害,少帅虽心痛难当,却仍能以大局为重,坚毅之心,实为可贵。31年,少帅奉蒋介石之命,对日本对东三省的寻衅不予抵抗,因此被冠以“不义”之名,少帅内心的冤屈能有几人知晓?但他仍然挺立不倒,挽救民族于危亡,这份坚毅的品质,正如那巍巍雪山,任凭风霜雨雪,亦岿然不动。说过了少帅短暂的一生以及爱国、坚毅的性格,我想再说说他与她周围的人们。他的父亲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他们的关系只一“好”字便足以概括,那些“不孝”“无耻”之类的诋毁,世人心中自有定数,多说无益;还有他的女人们,但那些也都是无关痛痒的题外话,不说也罢;唯独他与老蒋的关系,
9、是盘根错节、纷乱如麻的,最值得一提。悉看少帅与老蒋的关系,还是少帅为老蒋所写的挽联最为准确、深刻:“关怀只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短短十六个字,便涵盖了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西安事变之前,与中共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的少帅,曾多次劝谏老蒋要先攘外、后安内,却屡屡遭到老蒋的强烈反对,后来少帅据理力争,与老蒋争执不下,到了36年12月初,他们的争执已达白热化程度,据少帅亲口回忆说:“(12月3日)我实在忍无可忍,愤然起身斥蒋:你这样听不得劝谏,这样专治,这样璀璨爱国人士,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两样?蒋介石气的浑身发抖,猛地一拍桌子吼道:全中国只有你一个人敢对我这样放肆!出
10、了你张学良,每人敢对我这样讲话!”从之一小段故事我们便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少帅与老蒋之间的“情同骨肉”“宛若仇雠”的含义。再举个例子。12月25日,西安事变后的第13天,少帅不顾周恩来的强烈反对,执意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临上飞机的时候老蒋转身对少帅说:“汉卿啊,我看你不用送了。南京方面,恐怕会不原谅你,去了反而有麻烦”少帅心智自己所做虽为民心所向,问心无愧,但对于老蒋,他还是抱有一丝歉意,于是答道:“委员长,学良主意已定,为了抗日,我万死不辞!”老蒋“哦”了两声,似乎有些感动,而他一向冰冷如霜的眼中,也流露出一种让人捉摸不定的心境。被囚禁后,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台湾,每到一处,蒋介石都命人为少帅准备
11、最好的宅院与厨子。唐德刚老先生层问过垂暮之年的“少帅”:“你觉得蒋介石原谅你了吗?”少帅答道:“原谅了,否则他便杀掉我了。”我想,蒋介石之所以幽禁少帅那么多年而没有杀掉,正式由于那如同骨肉的深情。说了这么多少帅的生平事迹,我想我也该对少帅作出我自己的评价。少帅有胆有识有情有义,为人诚恳,待人坦诚,风流倜傥,青年才俊,不因循守旧,却又不玩物丧志,在个人恩怨与民族恩怨之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处处以大局为重,冷静谨慎,心思细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他永恒的信仰,视救亡图存为众生之己任,可以说,少帅是中华历史上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看完了张学良口述历史这本书,感触颇多,于是想到网上搜寻一下大家看过这本书后的感想。令我失望的是,网上尽是一些对作者唐德刚老先生的抱怨,以及这本张学良口述历史如何如何不好,没有唐德刚老先生的笔迹之类的话。我看了这些感到很困惑,大家似乎只在意了书的本身,却不在意书的内容。不过随即我也想通了,那些个文人墨客都好舞文弄墨,只在乎书的本身,而只有那些真正懂历史、向了解历史的人,才会把书的内容记在心里,为心中的张少帅刻出新的模样,作出自己的评价,而不需要站出来为少帅作一句或褒或贬之辞,因为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扭曲不了,谁也改变不了,公道自在人心,真相定会大白。我在此对张少帅甚深鞠躬,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