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十九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青少年保护自我、避免侵害的前提是 A.保持高度警惕B.主动与人沟通 C.敢于奋力拼搏D.学会拒绝他人 2.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需要我们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方法。下列做法中,最可取的是 A.地震来临时,应选择电梯尽快逃生B.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并打电话报警C.遇到不法分子抢劫,要勇敢地与其拼到底D.陌生网友邀约见面,不要轻易答应3.“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自尊自爱要牢记,远离网吧不沉迷,个人行为要规范,夜不归宿不可以,遇到侵害莫惊
2、慌,灵活机智巧周旋,法律武器保平安。”这段话主要告诉未成年人 只要不夜不归宿,就能保平安 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A. B. C. D. 4.初中生小强在放学回家的途中,遇到两名不法分子的挟持。她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言辞怒斥,以死相拼 冷静对待,避免激怒 心灰意冷,坐以待毙 巧妙周旋,借机脱身A. B. C. D. 5. 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是靠( ) A.国家保护 B.社会保护 C.自我保护 D.家庭保护 6.下面这组漫画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思想,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A. 遵
3、纪守法,开了生活B.安全问题,不容忽视C.学会自我保护,避免伤害D.维护公共安全,人人有责 7.由于父母离异,初中生李帅成了无人管的野孩子,常常是东家吃一顿,西家住一晚。长期的无人管束,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跟着一些同学逃学、打架、玩游戏。两年下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混混,花光了钱,就开始偷东西,学校多次对他进行教育都无济于事。从李帅的身上我们可以认识到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 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A. B. C. D. 二、简答
4、题8.家庭、学校、社会与司法方面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保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要使我们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9.许多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其实都非常简单:有的是由于发生碰撞,有的是因为瞪了别人一眼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在与同学相处时该注意些什么?三、活动与探索题10. 某校七年级(11)班决定开展一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了活动。 (1)请你为该班同学提供几种公共场所自我保护的方法。(2)如果一个人身上着火,此时,他该怎么办?【答案】1.A2.D3.
5、D4.B5.C 6.B7.D8.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效地求救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9.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讲文明、懂礼貌、互相尊重;要宽容他人的无心之过,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冤冤相报;遇事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体谅他人,与人为善;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遇到性质不严重的欺凌事件可以先找老师、学校或家长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对于性质恶劣的欺凌事件应该及时打110报警,用法律武器
6、保护自己等。(评分标准:写出三层意思即可)10.(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善于辨别骗术。(2)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设法脱掉衣帽。如果来不及脱掉,可以把衣服撕破扔掉,若这都来不及做,可以在没有燃烧物的地方倒在地上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用麻袋、毯子等把着火的人身体包裹起来等。【解析】1.此题考查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由教材可知,青少年保护自我、避免侵害的前提是保持高度警惕,故A符合题意;B错误,主动与人沟通,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必要的条件,但这会增加我们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正好与题意相反;C“敢于奋力拼搏”多指遇到困难
7、能够迎难而上不退缩,与题文无关;D学会拒绝他人可以减少青少年受到侵害的概率,但不是前提。故选A。2.此题考查对自我保护的认识。A说法错误,地震来临时,很容易造成断电,所以,不能选择电梯逃生;B说法错误,发生煤气泄漏,很容易造成爆炸,所以,不应该立即开灯;C说法错误,遇到不法分子抢劫,要机智的与其斗争,不能与其拼到底;D说法正确,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有很多陷阱,所以,陌生网友邀约见面,不要轻易答应。故选D。3.此题考查自我保护。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故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
8、到侵害,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作为青少年还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正确;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4.此题考查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的相关知识。当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机智灵活地与其作斗争,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做法正确;言辞怒斥,以死相拼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错误;心灰意冷,坐以待毙,只会助长歹徒的嚣张气焰,错误。故选B。5.此题考查自我保护。依据教材可知,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是靠自我保护。
9、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此题考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图片一反映了安全措施有漏洞,不能完全排除事故隐患;图片二体现的是未成年人在交通道路上玩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问题堪忧;图片三反映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未成年人溺水现象,说明了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问题严重;图片四反映的是电梯事故频发,像猛虎一样“吞噬”人的生命,安全隐患严重。四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安全问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此题考查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都能体现出来,故正确。故选D。8.此题考查自我保护的方法。本题属于教材识记知识点,由教材可知:青少年要树立安全
10、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效地求救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9.此题主要考查未成年人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在与同学相处时该注意些什么?”这种问法与我们所学内容相差甚远,回答此类分析题,首先要进行问题转化,把它转化成能够用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回答的问题。此题可以转化成“与同学相处时,怎样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这样,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生活经验进行回答。10.(1)此题考查公共场所自我保护的方法。此题属于教材基础识记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善于辨别骗术。(2)此题考查怎样处理火情。此题属于急救常识,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设法脱掉衣帽。如果来不及脱掉,可以把衣服撕破扔掉,若这都来不及做,可以在没有燃烧物的地方倒在地上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用麻袋、毯子等把着火的人身体包裹起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