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885052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材分析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

2、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3歌曲红蜻蜓 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教 学 建 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 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

3、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新课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

4、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5、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彼得与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新课聆听彼得与狼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

6、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

7、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新课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

8、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