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题
一、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2、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小树长高了; B 太阳落山了; C 人的思维不断变化 D 铁生锈了
2:参照物
4、小明在窗前看见小狗汪汪正在墙边晒太阳,过一会儿,小明又发现咪咪已躺在花园中,小明笑了笑说:“汪汪跑得真快啊!”小明判断小狗汪汪在跑动的依据是:汪汪相对于窗户的 改变了,这里的窗户就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 。
5、如图所示,卡车和联合收割机
正在农田里作业。选地面为参照物,
卡车是 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
卡车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
6、当我们站在海边观看涨潮或退潮时,是以 为参照物的。
7、站台上停有两列火车,甲车开动时,乙车上的乘客会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甲车; B 乙车; C 站台; D 自己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 。
2、速度的单位有 和 。人的步行速度为5km/h,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72km/h= m/s; (2)5m/s = km/h
4、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约135km,某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共行驶了1.5h,这列火车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小时。
2:匀速直线运动
5、物体沿着直线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物体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以不变的速度沿平直轨道出站的火车; B 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
C 匀速通过拱形桥的汽车; D 机场环形传送带上被输送的货物
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物体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关系是( )
A V甲> V乙 ;
B V甲< V乙
C V甲= V乙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变速直线运动
9、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 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 ,比它小的单位有 、 等。
2、有三把刻度尺的规格不同,钢板尺量程25cm,分度值是1mm;钢卷尺量程2m;分度值是1mm;皮卷尺量程20m,分度值是1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 ;(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 ;
(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
3、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 ,要求测量精确程度较高时可用 和 。
4、如图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量出物体长度的是( )
5、如图所示,木块A的
长度是 厘米。
2:时间的测量
6、时间的测量工具通常是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其他单位有
、 等。
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h= s; 3600s= h
3:误差
8、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与 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在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B 测量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结果会出现误差;
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 选择精密程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 叫做力。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 ,也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变化。
3、如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4、手中提着一条用细绳穿着的鱼,提拉细绳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地球; B 细绳; C 鱼; D 手
2:力的要素
5、力的 、 、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6、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若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7、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8、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N的是( )
A 一块红砖; B 一个苹果; C 一个板凳; D 一张桌子
3:力的示意图
9、(1)用力的示意图作出电灯受到电线向上的的拉力
(2)如图所示,砖放在水平面上,画出砖对地面的压力示意图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 船的重力; B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 水对桨的推力; D 人对船的推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 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 基础上,经过 得出的。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 的改变、 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 ,所以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 的原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不受力,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
D 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可能运动
2:惯性
4、大量事实表明,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 不变的性质叫做 。
5、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倒会向 倾倒,这是因为脚碰到石头受阻力 ,而身体上部由于 继续保持原来 状态。
6、火车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放有一粒钢球,当火车突然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时钢球将 ;当火车运动时,钢球静止在桌面上,表明火车在做 运动;当乘客看到钢球突然向前滚动,这表明火车在做 运动;当乘客看到滚珠突然向右滚动,这表明火车在 。
六、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刚好相互抵消,相当于是 ,我们就认为这几个力 ,这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状态和 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
2、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它一定不能处于 状态或 状态。
2:判断二力平衡
3、二力的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 上的两个力 相等、 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一条绳子拉一个重为30N的物体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是 牛,方向是 ;若拉着该物体在空中静止时,拉力为 牛,方向是 ;若提着该物体匀速直线下降时,拉力为 牛,方向是
5、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本书,则( )
A 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如图所示,哪个图中的两个力是平衡的( )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