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883010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单元语文要素在

2、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31.认识2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与英雄形象。文言文二则2“诺曼底号”遇难记2黄继光1口语交际1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习作2语文园地21

3、.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2.在8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4.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5.积累名言。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2.积累古诗。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芙”的声调,指导“雁、壶”的书写,如“壶”

4、字不要多笔少画。2.阅读理解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3.表达运用学习作者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激趣导

5、入。(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

6、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

7、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

8、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读诗题。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别董大 赠汪伦 山中送别(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4)关

9、注诗人王昌龄。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体会情感。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交流。示例1: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示例2: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

10、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相机出示课件)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

11、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书:孤独)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师指名读第3、4句诗。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

12、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生齐读第3、4句诗。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生交流。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师生合作朗读。(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

13、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板书:顽强 纯洁 清廉 正直)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2)有感情地朗读。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生再自由读)(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4)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天还未明,早起的

14、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4.默写古诗。5.拓展练习。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板书设计第2课时塞下曲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3.

15、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4)初步了解边塞诗。课件出示资料。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2.板题读题。(1

16、)课件出示诗题。(2)师指名读诗题。【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n ”。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

17、字的书写。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课件出示:,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师指导书

18、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

19、的战斗生活。(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生自由交流。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2.品读,理解诗意。(1)课件出示古诗。(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3)理解诗意。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20、。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1)解读“逃”。课件出示第1、2句诗。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生

21、齐读。(2)解读“逐”。课件出示第3、4句诗。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4.课堂总结。(1)朗读全诗。(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

22、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5.拓展延伸。(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

23、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板书设计第3课时墨梅课时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教学过程板块一 初读,知诗美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1)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相机出示课件)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

24、片有什么不一样?(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1)认识诗人。课件出示王冕资料。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导入诗文。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课件出示图文。(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

25、奏。(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7)师小结: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8)师: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

26、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进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板块二 品读,知诗意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1)师指导: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生自由朗读)(2)师引导交流。2.引导质疑。(1)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2)生质疑。【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

27、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板块三 再读,知诗味1.知淡味。(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3)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4)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来。(生齐读)(5)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6)示例: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

28、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l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l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l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8)师指名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淡泊名利(9)师小结: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10)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2.知清味。(1)师引导: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回答。(2)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3)课件出示诗句。(4)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

29、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5)生交流。示例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示例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6)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3.知诗味。(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2)引读第1、2句诗。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3)合作朗读第3、4句诗。师引导: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

30、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师引导: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4)配乐诵读。师引导: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播放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师范读,指名读。(5)师引导背诵诗句。4.知手法。(1)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板书:托物言志)(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3)生齐读。(4)拓展延伸。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出示课件。课件出示:l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l 零落

31、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l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l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l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于中段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老师要指导学生走进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

32、资料,再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读,反复诵读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古诗,因其语言凝练、语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点,类文链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才会让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可打印】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33、一、 看拼音写词语。zh jin jing yng o m jng p l ji gun gi g w ku bi y hu hn j 二、 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改正。昂首东望(yng)(_) 潜水(qin)(_) 漆黑(q) (_) 人声鼎沸(bng)(_) 坠落(du) (_) 依赖(li)(_)三、 辨字组词。副(_) 谈(_) 蹲(_) 风(_) 蝠(_) 淡(_) 遵(_) 凤(_) 四、 把词语补充完整。(_)地阔 变化(_) 无能(_) 生气(_) (_)斑斓 (_)凝视 (_)如诉 炊烟(_)五、 选词填空危险 危害 发现 发觉 发明(1)环境污染每时

34、每刻都在_着人类的健康。(2)他不顾_跳到水里救起了落水儿童。(3)工作将近结束的时候,她突然_有点饿了。(4)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_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5)瓦特善于观察思考,所以他_了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六、 按要求写句子。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用上带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_2溪水流着香味。(把句子写具体)_3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缩句)_4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用加点词语造句)_七、 课文回顾。1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这篇课文是按照_的顺序来写的。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_

35、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_为线索。3海上日出描绘了_和_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文中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_之情。4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_(外洞内洞孔隙)的景色。八、 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签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

36、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安静(_)(_) 清晰(_)(_)坚定(_)(_) 赞叹(_)(_)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描写;画曲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描写,从这句描写中可以看出该同学_。3“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运用了_修辞,我能仿照修辞写一句话:_。4“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

37、思是_,“效”的意思_,这句话的意思是_。5选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_6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_7作为小学生,你为什么而读书?请联系生活说一说。_九、 快乐习作。假如“齐天大圣”孙悟空来到了你的身边,你想和他去哪里?去做什么?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放飞想象,和他来一次奇妙之旅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_参考答案1、逐渐 僵硬 奥秘 精疲力竭 灌溉 鼓舞 溃败 疑惑 痕迹2、ng qin dng zhu 3、副手 谈心 蹲下 风光 蝙蝠 清淡 遵义 凤仙花4、天高 多端 为力 勃勃 色彩 屏息 如怨 袅袅 5、(1)危害; (2)危险; (3)发觉; (4)发现; (5)发明。6、示例:秋天的落叶犹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示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科学家揭开秘密。 如果人生没有困难,没有失意,没有惨败,也没有落寞,这便称不上是真正的人生。7、巴金 早晨太阳变化 游览 溪流 晴朗的天气 有云的天气 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和赞叹 内洞8、1 安定 喧闹 清楚 模糊 坚决 动摇 赞美 挖苦 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