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程单(等腰三角形1) 【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一、 你知道吗?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腰三角形,腰,底边,顶角,底角)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二、你发现了吗?(1)把探究1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根据得到的信息,填入右表:(2)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顶角平分线有什么样的特点吗?要证明两角等只需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想一想辅助线应怎样添加呢?(3)你能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吗?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
2、等。已知: ABC中,AB=AC.求证: B= C.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简写成“ ”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相互 。【我是小翻译】请将等腰三角形性质(文字语言)“翻译”成图形和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边对等角ABCA AB=AC,_=_三线合一CADB (1)AB=AC,DAB=DAC,_=_,_(2)AB=AC,BD=DC,_=_,_(3)AB=AC,ADBC,_=_,_=_三、你学会了吗?(基础练习)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它的底角为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
3、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5.在RtABC中,若A =B,则A = ,C=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_7.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 cm,一边长是6 cm,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是8.在ABC中,AB=AC,ADBC,BAC=90,BD=2,则CD=_,CAD=_。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归纳:等腰三角形中要注意_的数学思想,同时兼顾_关系。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 = BC = 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2:.如图,在ABC中,AB=AC,AEBC,
4、求证:AE平分ABC的外角DAC.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O为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AOBC.BADC【课堂小结】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2. 数学思想【课堂检测】1. 如图,若,则的度数是()A、 B、 C、 D、2.在 ABC中,AB=AD=DC, BAD=26,求 B和 C的度数3.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 , 过屋顶A的立柱AD BC , 屋椽AB=AC. 求顶架上B、C、1、2的度数.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先让学生通过在建筑物图片来认识等腰三角形;以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由个别形象到一般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应用性质计算时,注重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方法的总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还突出了三个注重:1、注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学生为主体;2、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