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周彩善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所在班级
0704班
指导教师
刘智成
学生学号
2007106030476
专业方向
学前教育艺术与管理
开题时间
2010年9月24日
导师职称
讲师
论文题目
从一个骨干教师的成长经历看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文献综述:
一、 概念界定:
骨干教师一词在我国始于1962年12月,教育部《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中学骨干教师一般的界定为: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学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研究方面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的师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中学优秀教师代表。
当前,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新课改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概念,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指出了他们的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他们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念的阐述。
潘懋元(200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一文中提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思潮,是指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突出教师本人对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性和创造性。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
姚安娣(2007)发表的《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中指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主反思、自主专业结构剖析、自主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主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主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专业发展和自主更新的目的。
代慧玲(2005)在所撰写的《反思: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期刊中写道: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定义,不同专家(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大同小异的,不外乎于,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教师本身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通过自主反思、自主专业结构剖析、自主专业发展设计和自主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来实现和超越自我,并不断促使自己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相关研究:
本人通过期刊网上的文献搜索,获得大量的有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文章和硕士(博士)论文,同时结合相关书籍的阅读,进行了相关的整理,总结出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的现状、我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一)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传递,以及职前、职后的培训。这种专业发展的方式,根本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其自身的专业发展中根本没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依据教育决策部门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开展。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Bullough对于现代教师发展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提出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 Bullough,R.V.,Kauchak,D.F.,Crow,Stockes.D.K.Professional DevelopmeSchool.Catalysts for Teacher and School Chang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2)
姜勇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一文中提出:“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叶澜等人提出:“‘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仅转变了教师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学习者的身份,而且也从局限于特定时空的、断断续续的、不连贯的、缺乏内在逻辑与发展关联的教师教育,转到了不受时空限制的、持续的学会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认清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和必然趋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使教师从原来的教书匠恢复到教师的本质,使教师逐步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强调的必然是自主二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自主”一词的语文学意义是自己做主。《辞海》的释义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虽然自主的词义是“自己做主”,但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在使用该词时,教师们是在“自觉”“主动”的意义上来运用该词的。教师所使用的“自主”已经不是一个词的意义,而是在表达他们“自主发展”的概念。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实质性内涵;自主性是人格的内在统一性的核心要素;自主性事“理想的动机”——机能自主,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动机系统;自主性的形成以自我意识的形成为开端,即自主性的生成,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条件的,即有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意象。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不难看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其中发展的对象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强调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
(二)我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的现状
在东方,尤其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而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师发展理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认识与接受,与西方国家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我国现阶段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1、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社会各界对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即使是在国际范围内,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含义也没有公认的理论,这使得教师在专业自主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整体培训造成对专业自主发展的错误认识,将专业自主发展与职业培训混为一谈。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突出强调“自主”,盲目地进行个体的学习和培训,在发展中只求自身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发展,淡化了与其它同事的相互协作,忽视了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影响。吴 瑾.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发展观念落后
传统的教师发展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形式主义倾向十分严重的现状,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清,许多教师都是以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为目的,而不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的得到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上的进步,这种发展观念基本谈不上“自主”发展。同②
3、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假设与实践领域失衡。由于目前没有成功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经验,因此大部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都有假设内容,多是将个体专业发展以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传递给其他教师。同②
4、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教师对自主发展的要求不高,个别教师对专业发展态度不够积极;另一方面,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信心,对专业自主发展前景没有乐观的态度,满足现状,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没有积极的要求和想法。
(三)我国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
我们知道,任何问题的产生,必定有其产生的缘由。而教师专业自主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次偶然,经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笔者整理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产生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陆枋,李蓓(2009)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行动研究》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实施栽培式管理,但实践证明,这并不利于每个教师的发展。学校管理者“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管理预设错位及体制不完善造成教师发展的被动局面:缺乏自主发展时间与空间;缺乏自主发展的平台与动力。这也造成不同层面教师发展的被动状态:“老教师彷徨停滞不前”“名优教师困惑处于瓶颈”“骨干教师回避状态不佳”“年轻教师发展鲜有机会”。 一些骨干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各种赛课、研究课、外出学习的机会面前,以身体不适或压力太大等为由加以推脱,放弃发展良机。
田宗学(2010)所发表的文献《对教师自主发展的思考》中写到:教师如果不注重在工作过程中发展,将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必须与教师自身主体性同步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发展程度。
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改革的实践也证明,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那种把教师只作为别人思想的被动实施者的自上而下式的教育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教师的发展观念与理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一种适合当代教师发展的新型发展理论来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自主发展观的出现,带来了曙光。
(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1、唤醒自觉意识,激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James E.G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能性在于教师本身对成长的承诺,这说明专业成长的动机来自于教师内在的主动的意愿。教师要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把引发教师内在的成长动机作为理想的基石,即要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所以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马颂行(2007)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一文中还说到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其核心是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2、树立目标、开展行动研究
吴瑾,梁泽程(2008)在期刊上所发表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和途径》指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首先要确立专业自主发展目标,查找教师自身的问题,以其个人的特点为依据出发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其次,从实践中搜寻课题,并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研究。通过对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制定与发展目标的设计相辅相成的实施计划。最后,展开行动是实现行动研究的中心,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在这个环节中特别要注意材料的收集和积累。
3、提倡教育叙事
近年来,后现代学者提出教师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叙事研究,而不再是传统的教育理论研究。所谓教育叙事即教师对自己在课堂生活中的小故事加以讲述。正如Jalongo&Isenberg(1995)在《Isenberg,J,P.Sto-ries:From Personal Narrative to Prof Teachersessional Insight.San Francisco》提出的“叙事就是叙述或者说是讲故事,它可以是教师讲自己经历的故事,或者是教师观察到的发生在课堂生活中真实发生或体验到的。换句话说,教育叙事是“叙事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4、加强自我反思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就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发展理念、方向以及手段等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思考,主动地进行修改,最终达到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目的。自我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尤为重要。在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等措施中最终都要开展自我反思,并通过自我的反思,正视和面对自身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5、创建校本文化
吴瑾,梁泽程(2008)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和途径》一文中写到所谓“校本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学校文化”,它是以学校的群体成员为根本,在教学活动等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一定现实特征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以及发展定向的建设目标。校本培训最容易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快速掌握先进经验的途径,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捷径。当校本文化产生文化的向心力,教师则会在专业发展中自觉地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并对校本文化产生依赖、敬仰,自主的将自身发展与校本文化的发展结合到一起,积极的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同时,良好的学校文化会创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风格,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当教师的创新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受到校本文化的鼓励,教师会感觉到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意义,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成为终身发展。并且保证教师之间不断的自觉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逐渐形成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首要强调的就是自主二字,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自主能动性应放在首要位置的,这是属于内部因素的;外部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策环境,组织文化环境,以及学校的校本文化等等。
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象在国内已经有了大范围的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够全面,更别谈及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程度,本人通过在期刊网上的进一步搜索,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进行研究。因此,以上的文献综述都是针对中小学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从中小学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现象深入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去。
开题报告(正文):
一、 选题缘由
(一)教育实践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在我国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逐步深入,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性的问题在专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并严重制约了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为此,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造成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缺乏的重要因素,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进行探讨,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兴趣的关注点
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研究已经存在许多。但是,目前研究的对象多限于中小学教师,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很少,同时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还不够高。因此,为了幼教事业的平衡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急需给予解决。
(三)现实冲突
目前,幼教事业飞速发展,各种幼教机构腾空出世。但是这些幼教机构只注重了硬件设施的投入(有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甚至超过的中小学),却忽视了师资力量,更不用谈及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程度,飞速发展的幼教事业与落后的师资力量形成了冲突,要想幼教事业平衡正常发展,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漏洞。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研究,使人们重新去认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提高幼儿园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希望能给同样身为幼儿教师的同行提供一些小小的参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从新的的教师群体——幼儿教师的角度,对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进行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园的教师发展问题的相关理论,促进幼教事业的协调发展。
2、实践意义:
(1)从幼儿方面来看: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观念,教学素养得到提高,从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2)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价值升华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质。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叙事研究法以及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期刊查阅及著作的阅读,收集并整理好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相关的资料,对这些资料与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二)访谈法:对黄石市某一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进行访谈,并及时做好访谈的记录,以便日后收集整理资料。
(三)叙事研究法:丁钢(2003)在《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一文中将教育叙事研究定义为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本研究选取了一位幼儿园骨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实物收集等方法来收集有关这位老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资料,透过这位老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故事,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揭示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过程。
四、研究的主要框架
(一)前言
1. 选题缘由
2. 文献综述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5. 概念界定
(二)一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故事
1. 职前阶段
2. 职后阶段
(三)从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故事看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源
1. 择业原因:我为什么要做一名幼儿教师?
2. 工作起点:我进园时的工作现状。
3. 人生追求和目标:我的理想是什么?
4. 发展轨迹:我成为骨干教师的发展历程。
5. 自我总结:我认为成为骨干教师的首要条件和准备。
6. 信念支撑:是什么支撑我在发展历程中继续前进?
(四)研究者的反思
1. 研究存在的问题。
2. 获取的经验。
五、时间安排
(一)2010年9月 由学生自主选题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二)2010年9月末 正式开题,并上交开题报告
(三)2010年10月初——11月末 幼儿园实习,同时搜集资料
(四)2010年12月初——2011年1月中旬 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初稿
(五)2011年3月上旬 第一次修改
(六)2011年3月下旬 第二次修改
(七)2011年4月上旬 第三次修改
(八)2011年4月下旬 定稿
六、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朱小蔓.教师自主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4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7胡海燕.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10)
8宋广文,魏淑华.教师自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 [J]. 早期教育.2006(2)
9鸥用生.教师专业成长[M].台北:师大书苑.1996
10代慧玲.反思: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5(5)
11王明平.探索新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J].教学研究.2004(6)
12周建忠.如何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7(27)
13吴瑾,梁泽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和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14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15吴瑾.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6卢维兰.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7郭红英.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状况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18黄珊.高效教学呼唤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J].天津教育.2009(1)
19邱德乐.深度思考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之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0(13)
20谭维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8)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开题指导小组意见:
指导小组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
1.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分两部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正文。文献综述要有6篇以上相关文章阅读量,开题报告正文(2500-3000字)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与任务、分析或调研报告、拟定的方案或路线、撰写提纲及实施计划等。
3.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院系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自存。
4.开题报告需经各系或论文指导小组讨论、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阶段。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