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现象练习题(45分,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把一条橡皮筋,扣在椅背上,用手拉紧,并且拨动它,如图3-1所示。这时可以听到_所发出的声音,它是由_引起的。因为,在人听觉的范围内,任何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_。2.如图3-2,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通过_传给_。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_。3.声音是由_产生的,必须通过_才能向外传播。4.你听不见手的挥动声,是由于_。人能听见蚊子的嗡嗡声,
2、是由于(1)_,(2)_。5.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_传播最快,_传播最慢。6.在离开高墙17米以外拍拍手掌,立刻可以听到自己拍手掌的声音传了回来,这种现象是由于_,这种现象叫:_。7.如果你站在用石灰和沙土所砌成的粗糙的墙的前面,在用力拍手掌,也听不见掌声的回音,这是因为_。8.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声音的大小决定于_。9.乐音的三要素是_,_和_。10.客观环境的调查中,农村人口的寿命比城市人口长,在很多原因中跟声音有关的有_污染造成的,农村的_污染较小。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男
3、女声音的不同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才有音调高低的不同。 3.声音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振动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 4.任何人都喜欢音调不变的一种声音。 5.各种声音的振动快慢都相同。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面括号内),(每小题8分,共24分)1.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A.只要有发生器声源就可以B.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C.必须有声源和声音的传播物质D.只要有发生物和传播物质,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声音。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递的物体,就一定能听到声
4、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物体C.在声的传递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传播物向外传播的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所能感觉得到的一种振动3.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听音乐、乐曲动人与否的原因是: A.音调的高低转化B.响度大小的变化C.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要素的谐调性的统一D.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统一还不够,还必需有音调和响度自然变化四、实验题(每空3分,共15分)把发声物体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泵把罩里面的空气抽空。1.在抽空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_,最后_。2.如果用秒表计时,能否计算出抽空罩内空气的时间:_,这种确定把罩内空气抽尽的时间的测定方法是_。3.声音需要两个条件:振动和传播物质。这个
5、实验是把哪个条件去掉了,答:_。五、问答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5分,共11分)1.在声音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说话就可以分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为什么?2.在室内说话要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亮,为什么?六、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35米秒。一架在268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答案一、(每小题3分,共30分)1.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声音;2.振动,
6、空气,轻质塑料小球造成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必须通过物质才能向外传播;3.物体振动,物质;4.手振动的太慢(1)蚊子翅膀的振动较快,能引起人的听觉;(2)振动由空气传到人耳;5.固体,气体;6.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了反射,回声;7.声音被墙吸收;8.声波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和离声源的远近;9.音调,响度,音色;10.噪声,噪声。二、(10分)1.2.3.4.5.三、(每小题8分,共24分)1.B、C2.B、C、D3.D四、(15分)1.逐渐变小;听不到声音2.能够;从抽气开始计时,到听不见声音时停止计时,此间所用的时间即为抽气时间3.传播声音的物质五、(11分)1.女同学的声带振动快,所产生的声音音调高。男同学的声带振动得慢些,所产生的声音音调比女同学低。(6分)2.教室内存在反射的回声,它是回声与所发出声音的混合。同时由于回声反回时间很短,与发话时差值小,人的听觉感觉不到,所以在教室内听到的声音很响亮。操场上较空旷,不容易产生回声,同时声音又向四处发散,这样声音就不如教室中响亮。(5分)六、(每小题5分,共10分)(公式答对分,代入数字分,结果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