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度信息技术提升培训校本研修管理和培训方案 2015 .10省四川省区域眉山市学校仁寿县板桥乡九年制学校填写者吴建如职务管理员电话15183316878EmailWujianru324学校组织管理学校组织管理学校组织管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52号)、教育部(教基二20144号)等文件精神,依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2015年“国培计划”项目招标公告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本校教师培训团的实际需求,特制订2015年度信息技术提升培训校本研修管理和培训方案。我校培训教师现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教师的信息
2、技术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1.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90%的教师认为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2.技术工具使用层次较低。多数教师经常使用office常规软件,不经常使用音视频和动画编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需要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达到65%。3.教学资源制作技能薄弱。能自己制作上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视频、图片、动画、课件等)只占30%,从未制作过教学课件的超过10%;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指导的超过50%。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较低。“不了解”内涵的超过四成;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及相关指导的超过60%。5.缺乏应用信息技术
3、变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的意识与能力。研修目标1.“学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常识,常用软件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概念图、博客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素材处理,网络资源获取,教学软件下载、安装与卸载,操作系统优化与管理,文件存储,基于网络的自主与协作学习等。2.“会用”: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基础知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等。3.“善用”:内容包括: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技术支持的学科内容获取,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学科教学工具与平台的使用,网
4、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等。教研组及组长教研组名称小学研修组初中研修组组长陈淑群施勇全人数13人7人组班形式:(选择下列那种形式,请在括弧内打钩)1.【 】独立组班 2.【 】“手拉手”跨校组班3.【】以“区域”为基层单位组班(即将“区域”作为“校本”研修门户)研修类型:(选择下列那种形式,请在括弧内打钩)1.【 】引领性研修 2.【 】自主性研修保障措施:为加强我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周勇 指导、督促、支持教师培训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施勇全:检查、评估实施情况及教研组的工作绩效等。初中培训组长。成员:吴建如:管理
5、员,建“板桥学校信息培训群”:传达研修相关文件、要求,及时通报学员学情等。包括一份校(园)本研修管理和考核制度。(含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校级骨干培训者团队建设),一份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和两年规划。(校本研修须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特色突出,含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及更新机制。)一期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一期研修总结曾东林:初中培训组长,完成相关工作。陈淑群:小学培训组长,完成相关工作。朱裕琨:保证基本设施保障 (场地、电脑、网络)落实;培训经费落实。考核评优标准:参考培训的考核等级标准,结合本校情况:1.教师培训与绩效挂钩:2.成绩优秀300元,良好200元,及格100元;3.教师晋级同等条件下按照
6、优秀、良好、及格等级筛选。物化成果:1、提升自身价值,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枯燥的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课件制作重在创设情景、揭示问题。3.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的教学难点。 4.优化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能改善传授
7、式、接受式学习,加强指导性、探究式学习。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建议:以参训学员为纽带促进校本与网络两个平台的对接,开展三个方面的活动:课程平台持续开放,保证学员学习的连续性,视需要增加新资源,不断拓展学研领域;学员的实践成果在平台展示推广,与更多的教师共享;积极引导区县教研员在平台上组织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加强生成资源的整理提升,把分类整理的生成性资源加入专家综合评述通过研修社区及时提供给学员,供学员在教学实际中参考借鉴;优秀生成资源进一步加工完善,纳入课程资源库,作为后续教师的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