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类人群各类人群 的合理膳食的合理膳食1.一、孕妇的营养与膳食一、孕妇的营养与膳食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三、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三、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四、儿童、青少年营养与膳食四、儿童、青少年营养与膳食五、老年人营养与膳食五、老年人营养与膳食六、运动员营养与膳食六、运动员营养与膳食七、特殊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七、特殊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一一 孕妇的营养与膳食孕妇的营养与膳食3.1.1.血液血液 第68周,血容量开始增加。第3234周,血容量比妊娠前约增加35%40%。与非妊娠妇女相比,血浆容积增加为45%50%,红细胞数量增加为15%20%,使血液相对稀释,容易
2、导致生理性贫血。(一)妊娠期的生理特点4.2 2.消化消化 孕酮分泌增加可引起胃肠平滑肌张力下降、贲门括约肌松弛,产生烧心感;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等,易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等妊娠反应。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道平滑肌松弛,胆汁变黏稠、淤积,易诱发胆结石。5.3 3.体重体重 体重增加是反映妊娠期妇女健康与营养状况的一项综合指标。妊娠期母体的体重发生明显变化,平均增重约12.kg。孕期体重下降或增长偏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围生期死亡危险性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巨大儿 继发性头盘不正致产妇死亡危险性增加 妊娠高血压6.1.1.能量能量 孕妇除了维持自身的需能量外,还要
3、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胎盘和母体组织增长所需要的能量。孕早期所需要的能量与非孕时近似。从孕中期开始能量需求增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中期后能量RNI在非孕基础上增加200千卡/日。(二)妊娠期的营养需要7.2.2.蛋白质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早、中、晚期妇女蛋白质RNI分别增加5g、15g、20g;膳食中优质蛋白质至少占蛋白质总量的1/3以上。8.3.3.脂类脂类 能量来源 以备产后泌乳 胎儿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孕期平均储存24kg,孕妇血脂水平较平时升高,脂肪摄入不宜过多。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妊娠期妇女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9.4.4.钙钙:孕晚期胎儿
4、钙储留量大大增加,母体尚需储存部分钙以备泌乳需要。当缺钙严重时,血钙浓度下降,母亲可发生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严重时导致骨质软化症,胎儿也可发生先天性佝偻病。10.因此,孕妇应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膳食中摄入不足时亦可适当补充一些钙制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妇女膳食钙每日适宜摄入量(AI)为:孕早期800mg,孕中期1000mg,孕晚期1200mg。11.5.5.铁铁:妊娠期母体生理性贫血,需额外补充铁;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的损失;胎儿储存以供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需要12.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妇女膳食铁的AI为:孕早期15mg/d,孕中期25mg/d,孕晚期35mg/d。13.6.6.锌锌:妊
5、娠期妇女摄入充足量的锌有利于胎儿发育和预防先天性缺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妇女膳食锌的RNI为:孕早期11.5mg/d,孕、晚期16.5mg/d。14.7 7.维生素维生素D D:可促进钙的吸收和钙在骨骼中的沉积,缺乏维生素D与孕妇骨质软化症及新生儿低钙血症和手足搐搦有关;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早期维生素D的RNI与非孕妇女相同,为5ug/d,妊娠中、晚期为10ug/d,UL值为20ug/d。15.8 8.B.B族维生素: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时,新生儿却有明显脚气病表现。维生素B1缺乏还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尤其妊娠早期妇女由于早孕反应使食物摄入减少,更易引起维生素Bl缺乏,从而导致胃肠功能下
6、降,进一步加重早孕反应。孕妇维生素B2缺乏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有关。16.9 9.叶酸叶酸 不足与新生儿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脊柱裂等)的发生有关。妇女在孕前1个月和孕早期每天补充叶酸400ug可有效地预防大多数神经管畸形的发生1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自妊娠第四个月起,保证充足的能量;妊娠后期保持体重的正常增长;增加鱼、肉、蛋、奶及其他海产品的摄入。(三)妊娠期合理膳食原则18.二二 乳母的营养与膳食乳母的营养与膳食19.1 1.乳母的营养状况可影响泌乳量。乳母的营养状况可影响泌乳量。泌乳量少是乳母营养不良的一个指征。婴儿体重增长率可作为奶量是否充足的指标。(一)哺乳期生理特点20
7、.2 2.乳母营养状况还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乳母营养状况还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 乳母膳食蛋白质质量差且摄入量严重不足时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21.1.1.能量能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乳母每日能量RNI应较正常妇女增加2090kJ(500kcal)。衡量乳母摄入能量是否充足,应以泌乳量与母亲体重为依据。(二)哺乳期的营养需求22.2.2.蛋白质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对乳汁分泌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乳母每日增加蛋白质摄入20g。23.3.3.脂类脂类 婴儿的生长发育加上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的需要,乳母膳食中必须有适量脂肪,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每日脂肪的摄
8、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24.4.4.矿物质矿物质 人乳中主要矿物质(钙、磷、镁、钾、钠)的浓度一般不受膳食的影响。25.碘和锌碘和锌乳汁中碘和锌的含量受乳母膳食的影响,且这两种微量元素与婴儿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关系较为密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乳母碘和锌的RNI分别:200g/d和21.5mg/d,均高于非孕妇女。26.5.5.维生素维生素膳食中维生素A转移到乳汁中的数量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则乳汁中的维生素A含量不再按比例增加。维生素D几乎不能通过乳腺,故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水溶性维生素大多可通过乳腺,但乳腺调控其进入乳汁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不再增高。27.1.中国居
9、民膳食指南中关于乳母的膳食指南特别强调:保证供给充足的能量;增加鱼、肉、蛋、奶和海产品的摄入。(三)哺乳期的合理膳食原则28.2.乳母的合理膳食原则(1)食物品种多样化(2)供给足够的优质蛋白质:1/3以上来源于优质蛋白质。(3)多食含钙丰富食品29.三三 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30.(一)婴幼儿的生理特点1.1.生长发育生长发育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周岁。体重:1周岁时将增至出生体重的3倍。身长:1周岁时将增加至出生时的1.5倍。31.幼儿期指从1周岁到3周岁。体重每年增加约2kg,身长每年增加约913cm,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能力增强。32.2.2.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1
10、)口腔 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中淀粉酶的含量低,不利于消化淀粉。(2)牙齿 未发育好 33.3.3.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婴儿出生时的脑重量约为370g,6个月时脑重约600700g。大脑皮层细胞的增殖、增大和分化主要是在孕后期和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尤其出生后头6个月内,是大脑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34.1.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婴儿的乳糖酶活性比成年人高,有利于消化吸收奶中的乳糖。但3个月以内的婴儿缺乏淀粉酶,故淀粉类食物应在34个月后添加。(二)婴幼儿的营养需要35.2 2、蛋白质、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RNI 婴儿:1.53.0g/kgd;12岁:35g/d 23岁:40
11、g/d 36.(1 1)钙)钙6个月,AI 400mg/d;母乳,35mg/100ml;配方奶,5070mg/100ml;6个月,600ml加辅食3 3、矿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和维生素37.(2 2)铁)铁 婴儿出生后体内有一定量的铁贮备,可供34个月之内使用,6月龄可出现贫血;患病高峰年龄主要是6月龄至两岁的婴幼儿。母乳母乳:1个月,0.60.8mg/L;个月,0.50.7mg/L。牛乳:牛乳:0.45mg/L,吸收率低。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参考摄入量为10mg/d。婴儿在46个月后需要从膳食(强化米粉、蛋黄)中补充铁。38.(3 3)锌)锌 6个月,锌参考摄入量8 mg/d;来源:配方奶
12、粉、肝泥、海鱼、蛋黄39.(4 4)维生素)维生素A A 婴幼儿维生素A摄入不足可以影响体重的增长,并可出现上皮组织角化、干眼病、夜盲症等缺乏症状;但维生素A过量摄入也可引起中毒,表现出呕吐、昏睡、头痛、皮疹等症状。40.(5 5)维生素)维生素D D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我国婴幼儿膳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佝偻病的患病率一直较高,因此,应给婴幼儿适宜补充维生素D,并且应多晒太阳。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41.1.1.婴儿喂养方式婴儿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三)婴幼儿喂养42.2.2.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的需要,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蛋白
13、质:利用率高,易消化吸收 脂肪:更易消化吸收,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乳糖 矿物质:含量低于牛奶,吸收率高43.2)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各种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G、IgM、IgD;乳铁蛋白;溶菌酶;免疫活性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因子44.3)不容易发生过敏。4)经济、方便、卫生。5)促进产后恢复、增进母婴交流。脂肪消耗 婴儿心理和智力发育 远期效应45.幼儿膳食 (1)以谷类为主,包括肉、蛋、禽、鱼、奶和豆类及其制品。(2)合理烹调:切碎煮烂 (3)膳食安排:45餐。46.47.四、老年人营养与膳食48.1.基础代谢率(BMR)下降 基础代谢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从20岁至90
14、岁每增加10岁,BMR下降2%3%;40岁以后的能量供给每增加10岁下降5%。老年人的能量供给应适当减少。(一)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49.2.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 脂质代谢能力降低3.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牙齿的脱落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味蕾、舌乳头和神经末梢的改变;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胆汁分泌减少;肝脏功能下降也会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50.4.体成分改变 体内脂肪组织逐渐增加,而瘦体重逐渐下降 脂肪向心性分布的趋势 细胞数量减少 身体水分域少 骨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51.5.代谢功能降低 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弱,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6.
15、体内氧化损伤加重 自由基作用于PUFA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主要有丙二醛(MDA)和脂褐素。老年人心肌和脑组织中脂褐素沉着率明显升高 自由基使一些酶蛋白质变性,活性降低或丧失。7.免疫功能下降 52.1.1.能量能量 老年人对能量的需要降低,所以膳食能量的摄入主要以体重来衡量,以能维持能量平衡、达到并可维持理想体重为宜。(二)营养需要53.2.2.蛋白质蛋白质 老年人容易出现负氮平衡;肝、肾功能降低,摄入蛋白质过多可增加肝、肾负担。老年人膳食蛋白质的摄入应以适量优质蛋白质为宜,蛋白质摄入量每天为1.01.2g/kg,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12%14%。54.3.3.脂肪脂肪 老年人胆汁分泌减少和酯
16、酶活性降低而对脂肪的消化功能下降。脂肪的摄入不宜过多,脂肪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20%30%为宜。一些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脑、鱼卵、蟹黄、蛋黄、肝、肾等食物不宜多食。胆固醇摄入量300mg55.4.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老年人的糖耐量降低,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容易发生血糖增高。过多的糖在体内还可转变为脂肪,引起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建议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55%65%为宜。降低单糖、双糖和甜食的摄入量,增加膳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56.5.5.钙钙钙吸收率低,一般20%;钙的利用和储存能力低,容易发生钙摄入不足或缺乏而导致骨质疏松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膳食钙的AI男女均为1000m
17、g/d,UL为2000mg/d。57.6 6、铁、铁 吸收利用率下降 造血功能减退 老年人铁的AI 15mg/d7.7.钠钠老年人食盐摄入6g/d为宜,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以5g/d以下为宜。58.1.膳食平衡,维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饥饱适中,保持理想体重2.控制脂肪摄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30%。3.蛋白质以优质蛋白质为主,荤素合理搭配,提倡多吃奶类、豆类和鱼类。4.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重视膳食纤维和多糖类物质的摄入。(三)膳食原则 59.5.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补充老年人机体所需的抗氧化营养素,新鲜蔬菜每天摄入量400500g,水果100200g。6.重视钙、铁、锌等
18、的补充。7.食物要粗粗细搭配,易于消化;烹调要注意色香味、柔软,不吃油炸、烟熏、腌制的食物。8.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淡少盐,不吸烟,不过量饮酒。60.五五 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61.1.心血管系统 2.神经系统3.消化系统4.免疫系统5.内分泌系统 (一)生理特点62.1.1.能量能量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呈现代谢强度大、消耗率高以及运动后恢复期过量氧消耗(即氧债oxygen debt)的特点。(二)营养需要63.我国运动员能量供给标准一般5060;男40004400;女3200350064.2.2.蛋白质蛋白质补充运动损耗,增加肌肉力量,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加速疲劳回复
19、。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肾的负担,还可增加酸性代谢产物,使疲劳提前出现;同时,还可导致运动员的脱水、脱钙以及矿物质代谢异常等。65.我国推荐运动员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2%15%,力量型项目增加到15-16%。在摄入的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最少占到1/3。66.脂肪脂肪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增加饱腹感等特点,是运动员主要能量供给形式.运动训练可增强机体对脂肪的氧化利用能力,适量的增加脂肪供能可有节约糖原和蛋白质的作用。67.脂肪不易消化吸收;氧化供能时耗氧量高影响氧的供给;过多摄入可引起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影响氧和CO2的运输;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以致运动员耐力降低和体力恢复速
20、度减慢。68.我国推荐运动员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30%,游泳和冰雪项目可增加至35%。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1.5;注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69.4 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吸收;易氧化、耗氧量少;在等量氧消耗的情况下,碳水化合物的产能效率比脂肪高4.5%;既可氧化供能,又可无氧酵解供能。70.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长时间低强度或中等强度运动的初期也是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只有在糖原贮备下降后,脂肪或蛋白质供能的比例才会逐渐提高。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增加体液的酸度。71.我国推荐运动员膳食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21、能量占总能量的55%65%,高强度、高耐力和缺氧运动项目可增至70%。72.5 5 水水 运动时,机体产热迅速增加,大量排汗散热,可使大量水分和水溶性营养素丢失,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由于运动而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的现象称之为运动性脱水。补水要按照少量多次,不可一次暴饮。73.6.钠 钠缺乏时,轻者可有肌肉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表现;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枣、腹痛、腿痛以及肌肉抽搐等症状。运动员钠的适宜摄入量为5g/d,高温环境下训练为8g/d。可通过菜汤、含盐多的食物,含钠多的运动饮料等进行补充。74.7.钾 钾缺乏可引起运动员一系列的改变,如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ATP合
22、成,降低肌肉兴奋性,出现肌肉无力和心脏节律紊乱等。应注意在大量出汗前后适量补充钾盐。运动员的适宜摄入量为34g/d。75.8.镁:缺镁可诱发情绪激动和肌肉抽搐。镁的适宜摄入量为400500mg/d。9.钙:运动员极易出现现钙缺乏或不足,与食物钙摄入不足和汗液钙大量丢失有关。运动员钙的适宜摄入量为1.01.5g/d。76.10.铁 铁与运动员的耐氧能力或耐力有关。运动训练引起运动员铁需要量增加,大运量训练往往加重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女运动员和控制体重的运动员。运动员铁的适宜摄入量为20mg/d,在大运动量训练或高温环境下训练可适量增至25mg/d。77.11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维生素B1缺乏引
23、起丙酮酸堆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大量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后,造成乳酸堆积容易导致疲劳,损害有氧运动能力。维生素B2缺乏直接损害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我国推荐运动员维生素B1适宜摄入量为35mg/d,维生素B2适宜摄入量为22.5mg/d。78.12维生素C:参与胶原的合成,与运动中组织细胞损伤的修复相关。还原型维生素C提高小肠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24倍 我国推荐的运动员膳食维生素C的适宜摄入量在训练期为140mg/d,比赛期为200mg/d。79.13维生素A:维生素A与视觉发育和功能有关,射击、击剑和乒乓球等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比较高。一般运动员维生素A的适宜摄入量为1500ug RE/d,视力
24、活动紧张的项目动员为1800ug RE/d。80.1.食物要多样化 膳食组成应包括:粮食(如米、面、杂粮和薯类)、油脂(以植物油为主)、食糖及薯类;乳及乳制品(确保发酵乳供给);动物性食品(肉、家禽、蛋类、鱼类及其他水产品);豆类及豆制品(包括鲜豆浆);新鲜蔬菜和水果;菌藻和坚果类;适量的纯热能食物等。(三)运动员膳食原则81.一个参加集训的运动员,当能量消耗为35004400kcal时,一日基本食物应有:主食500g,肉类300400g,牛奶250500ml,蔬菜500g以上,豆腐及豆制品少量 能量不足或过多时,可用主食、油脂或甜食来调节 82.2.保证营养素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蛋白质应占总能
25、量的12%15%,脂肪占总能量的25%30%(如水上项目或冬季项目脂肪供能可适当增至35%);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耐力项目可以达到70%)。83.3.注意食物的选择 运动前 选择体积小、能量密度高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谷类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特别要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充足。运动后 适量增加果蔬的摄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需要。84.4.合理饮食制度 运动员进食的时间和餐次应有规律 各餐食物能量的分配应以早餐30%35%、中餐35%、晚餐30%为宜。饭后22.5h后开始运动。运动后休息30min后进食,大量运动后应休息4060min再进食。切忌暴饮暴食。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