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684612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主讲人:胡丹丹1一、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南一、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南v目的:目的: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特制定本指南。生职业暴露感染,特制定本指南。v一、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v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

2、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v三、任何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刺伤、割伤、粘膜接触等),应迅速报告预保科(感控科)。v 四、预防保健科(感控科)应迅速了解患者的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护人员填好血(体)液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v 五、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的情况,在诊治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v 六、检验科发现HIV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与市疾控中心联系送标本到内蒙疾控中心进行确诊检测,并负责及时得到确诊报告。(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3、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并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

4、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v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v水冲洗干净。(三)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立即进行局部处理。2、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感控科)报告。3、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

5、患者,或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预防保健科应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的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预防保健科(感控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巴市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4v(四)乙肝职业暴露后,治疗建议:v1、医务人员未接种乙肝疫苗 (1)暴露源不明时在24小时内肌肉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乙肝疫苗。(2)暴露源HbsAg(+),在24小时内肌肉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观察乙肝感染

6、的症状与体征。(3)暴露源HbsAg(-),则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2、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近1年内抗-HBs10mlu/ml,只需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追踪。3、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检查无抗-HBs反应,或仅一年以前抗-HBs10mlu/ml (1)暴露源不明时,检查医务人员的抗-HBs,如果抗-HBs10mlu/ml,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2)若暴露源HbsAg(+),在24小时内肌肉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并进行血清学跟踪。医务人员如果抗-HBs10mlu/ml,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3)暴露源HbsAg(-),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5v术语:术语:v1.

7、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v(1)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v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v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2.洗手的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

8、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4)脱手套后。6v 3.手消毒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4.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5.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

9、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 7v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v 6.围术期用药:手术前半小时或与麻醉前用药一起给一次足量抗生素,手术时间较长者(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或出血超过1500ML)可术中加用一次量,总的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

10、长至48小时。8v 910v(二)各部门职责(二)各部门职责:v感染控制科感染控制科v1、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技术的指导及日常咨询等工作。v2、负责组织传染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对暴露源做进一步确定,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要求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样本及时送我院检验科;如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感染时,标本应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跟踪检测和预防治疗。v3、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人员的个案调查,组织院内专家进行暴露级别及危险性评估,如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感染时,同时在1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按要求填写艾滋

11、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v4、负责组织全院有关专业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v5、定期对各部门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开展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11v6、建立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个人档案,做好职业暴露后的感染检测、预防用药记录。v7、对职业损伤和各类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v药剂科药剂科v1、设专人负责传染病(包括HIV)职业暴露应急预防药物的贮存保管、发放,保证备用1人份2天的应急用药,使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用药及时。v2、定期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变质;药物过期前3个月应通知防保

12、科及时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药物,并做好登记。v3、为便于暴露者能及时得到预防用药,药剂科应备用适量免疫蛋白和疫苗,设专人负责管理。v4、专管人员每月对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发放记录,要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后,暴露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12v检验科检验科v1、负责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血液初筛检测工作,对暴露源不明的,HIV检测应在2小时内出结果,如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防保科、感控科负责人,阳性标本应尽快报防保科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在确认之前不得通知受害者。v2、负责职业暴露血液检测工作。v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科主任、护士长)v1、做好本科工作人员职业安

13、全防护管理工作,根据标准预防原则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v2、负责本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实施指导,正确掌握职业暴露后预防技术。v3、指导、协助科室职业暴露人员伤口局部处理,确认暴露源。如为可疑HIV职业暴露应立即电话通知防保科及感控科,及时组织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以便及时预防用药 13v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v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v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

14、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v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v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v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v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15、。v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14v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v(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v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v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v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v424小时内(尽早)留取基础血样(4ml,普通管)备查。v(二)粘膜暴露的处理: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v(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v1、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首先进行职业暴露级别初步评估,分为1、2、3级(详见附件一)。v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重度和不明(详见附件二)。v3、当事

16、人疑HIV职业暴露,由职业暴露处理小组组长上报分管院长,并组织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见表1)15v表表1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v暴露级别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暴露源级别预防性用药推荐处理方案预防性用药推荐处理方案11.1不一定使用不一定使用PEP,可由职业暴露者本人根,可由职业暴露者本人根据利害比较作出决定据利害比较作出决定11.2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使用基本用药程序22.1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使用基本用药程序22.2使用强化用药程序使用强化用药程序31或或2使用强化用药程序使用强化用药程序不明不明暴露级别不明暴露级别不明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使

17、用基本用药程序PEPPEP指指HIV/AIDSHIV/AIDS(爱滋病,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的职业暴露后预防,包括应急的职业暴露后预防,包括应急处理、评估、预防用药推荐方案、报告与保密处理、评估、预防用药推荐方案、报告与保密.使用预防性用药需本人签字同意。使用预防性用药需本人签字同意。16v(四)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及随访检测流程v(五)职业暴露的随访:v1、随访与追踪:感控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化验结果,(HIV职业暴露由防保科专人负责追踪随访,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访时间见附件三。v2、注意保密: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

18、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v3、心理咨询: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医务科、预防保健科、感控科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v五、备注:v1、疑似或HIV职业暴露,评估时科室负责人同时参加。v2、费用问题: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因意外事件发生职业暴露,器检测、预防性治疗费用由医院承担;如科室或个人明显违反有关管理规定或标准预防措施导致职业暴露,并造成不良后果者,其检测、治疗费用由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根据情况酌情由科室或个人承担一半。17v3、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由科室护士长协助其局部处理,填表,同时上报感控科、总务科负责人,有总

19、务科指定专人协助找指定医生治疗处理。v4、追踪随访检测,需当事人到感控科办理相关手续,由感控科提供盖章后化验单方可检测。v5、暴露者本人凭职业暴露登记表找指定医生(辛建文 郝春梅)进行治疗用药处理,并由指定医生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记录治疗方案,预防性治疗用药费用先由本人自行垫付。v6、3天内上交职业暴露登记表到感控科存档,治疗费用发票10天内交感控科、审核签字后交财务科报销。v7、检验科设立专门登记本,统计每月检测发生费用,报感控科及职业暴露处理小组审核,交财务科处理。18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v 第一条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

20、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v 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v 第五条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v(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v(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

21、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v(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19v 第六条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v第七条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v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v 第十条第十条

22、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v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v(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v(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v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v(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v(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20v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v(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v(二)暴露类

23、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v第十一条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v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v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v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v第十三条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

24、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v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1v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v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v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v第十四条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v登记和报告登记和报告 v第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2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