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导学案目录
【课题】0.0认识物理学 1
【课题】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3
【课题】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5
【课题】1.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长度的特殊测量 7
【课题】1.3降落伞比赛 9
【课题】2.1认识运动 11
【课题】2.2运动的描述 13
【课题】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5
【课题】2.4能量 17
【课题】3.1 认识声现象 19
【课题】3.2乐音的三个特征 21
【课题】3.3噪声 23
【课题】3.4声与现代科技 25
【课题】4.1光源 光的传播 27
【课题】4.2光的反射定律 29
【课题】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31
【课题】4.4 光的折射规律 33
【课题】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35
【课题】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 通过透镜看世界 37
【课题】4.6神奇的眼睛 走进彩色世界 39
【课题】5.1物态变化与温度 41
【课题】5.2熔化和凝固 43
【课题】5.3汽化和液化 45
【课题】5.4地球上的水循环 47
【课题】6.1质量 49
【课题】6.2物质的密度 51
【课题】6.3测量密度 53
【课题】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55
【课题】0.0认识物理学
【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物理学的认识。
2.能从物理学的三个方面去认识宏观世界、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3.能说出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和素质育人。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难点是对物理学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
【使用说明】为你的学习插上翅膀!
1. 独学期间保持安静,切勿打扰他人;
2. 认真阅读教材,并把关键词、知识点(注意黑体字)用波浪线画出;
3. 自学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4.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用红色笔标出不会的部分,并在对学、群学和小组交流中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
5. 展示学完后,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认真整理并保存导学案。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何为 “物理”?“物”是指物质世界;“理”是指道理,也就是规律、结果等。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把物质世界分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物理学分为:力学、光学、热学、声学、电学。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认真自学教材,并用黑色笔标出知识点、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教材中的黑体字部分),然后完成导学案,未知部分用红色笔标出,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目标一 关于物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1)物理学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 各种运动的规律;二是物理学揭开了物质的 和宇宙的秘密。
(2)物理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______________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 和 为基础;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到来, 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科技、经济和生活。
(3)物理学是蕴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因而是对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科学。学习物理对青少年 的提高有特殊作用。
目标二 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进行探究?
物理学不仅有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还有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些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书本学习得到,需要通过动手动脑的 活动过程,需要有亲自体验才能较好地掌握和形成。因此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思考、 ,会科学地 ,要学习设计实验、 ,按操作规程 ,会 ,还要学会 评估等这些科学探究的环节。
目标三 怎样学好物理学?
(1)准备好学习“三宝”:双色笔、活页夹和纠错本。
(1)重视观察和实验:动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利用身边的器材亲自动手做实验。
(2)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看到的自然现象。
(3)要热爱物理、带着兴趣去学,要相信学物理是有用的;善于与别人交流与合作。
(4)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物理,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下列人物与事迹相匹配的是( )
A.伽利略——经典力学大厦奠基者 B.牛顿——实验物理与数学相结合
C.爱因斯坦——时空观 D.瓦特——发明活塞式蒸汽机
2.物理学主要研究( )
A.力、热、声、光、细胞 B.力、原子、声、光、细胞
C.力、热、声、光、电子技术 D.力、热、声、光、电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3.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
再将两枝圆铅笔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
觉到所需的力( )
A.比第一次大 B.比第一次小
C.两次一样大 D.说不清楚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课题】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教师寄语】今日含泪播种,明天笑着收获。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能叙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懂得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知道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是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难点是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自学时用黑色笔标出知识要点(要特别注意教材中的黑体字部分),用红色笔标出未知(或不理解)部分,自学时禁止交头接耳。交流时重点交流未知部分。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 目标一 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力现象、光现象、声现象、热现象、电现象和磁现象等,通过认真观察图1-1-2:a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b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c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d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
2.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和 。
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 目标二 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4.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很多物理测量是通过仪器进行的,通过看图1-1-3,并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①长度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生活中常见的有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和 等。
②天平是实验室测量 的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 、电子秤等。
③温度的测量仪器是 ,我们测量体温常用 。
④实验室中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和 也可以测量时间。
⑤力的测量工具是测力计,常见的有 。
⑥体积的测量工具是 和 ,它采用的单位是什么?_______;其中, 的刻度是均匀的。
⑦电的测量工具包括 和 等。
· 目标三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5.科学探究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分为七个环节,通过认真看图1-1-4可知,这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 、分析论证、评估、 。这七个环节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
[牛刀小试]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的比萨城里。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但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后来,由于家境原因而被迫退学,但他却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 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在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10倍),登上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的人们。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挑战。
请根据上面的故事,填写出探究环节的名称: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
(2)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轻重无关;( )
(3)伽利略找来两个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个铁球同时离手下落(两个球一个重,一个轻);( )
(4)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
(5)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作一次实验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
(6)后来波义尔用真空管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
· 目标四 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各小组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收集各种器材,才能随时随地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去发现。课堂上做实验时也要用到这些器材,请各小组积极准备。下面是一些基本工具和器材清单,请在有的前面打√。
□钳子□扳子□螺丝刀□剪子□锥子□小刀□封口细线<至少50厘米长>□粗铜丝<至少50厘米长>□图钉<至少8个>□大气球□旧牙刷□吸铁石□旧钥匙□敞口容器□旧毛巾□镊子□玩具小车□方木块
□弹簧<长度大于5cm>□橡皮筋<至少8根>□海绵<厚度至少15mm>□饮料瓶□易拉罐□方金属块(如破铁锁)□细胶管<直径大于10mm>□注射器<容积大于20ml>□铁钉<5厘米长,至少8个>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1.晓明正在写作业,电灯突然灭了。晓明想:电灯为什么灭了呢?可能是停电了吧!这里的“电灯为什么灭了呢”是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可能是停电了吧”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
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 D.时间的测量用秒表
3. 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结论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课题】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能进行简单测量。
3.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长度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 目标一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写出你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果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结果相同吗? 。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下图是其它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3.单位换算: 70Km=……………………………………mm 90nm=……………………………………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 目标二 测量长度
3、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
4、使用带有刻度的测量工具时,都要先做到“三观察”:(一)观察零刻线(请用红色笔在下图标出);(二)观察量程:即测量工具一次所能测量的范围,下图刻度尺的的量称为………………………;(三)观察分度值:即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下图刻度尺的的分度值为………………………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方法点拨:记住“四个对”)
①选对:根据测量要求,会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放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沿对齐,有刻度的一侧与被测物体的边沿对其。(记住“两个对齐”)
③读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准确值=格数×分度值,估计值是不满一格而估计出来的值。如右图,A尺准确值为18×1cm=18cm,估计值为0.3cm,结果为18.3cm。B尺准确值为 × =……………,估计值为 ,结果为18.26cm。(这是重点,一定理解)
· 目标三 实验探究 测量教科书长度
6、由于估计值的存在,使得测得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人为因素操作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是多次测量求 。
7、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填入表中。
· 目标四 测量时间
8、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其它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单位换算是1h = ……………………min = ……………………S。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一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006毫米,合 微米,是迄今发现的直径最小的花粉粒之一。
3.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
4.如图所示,用两根刻度尺甲、乙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甲尺的读数是 ,乙尺的读数是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 。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课题】1.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二)长度的特殊测量
【教师寄语】父母养育辛苦,报答唯有苦读!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熟悉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学会几种常见的非常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是本节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所谓累积法就是将多个相同微小物体累积起来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物体个数,即得单个微小物体的长度。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的厚度等。辅助法就是辅助三角板等其他器材测量的方法。
【器材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直尺、三角板、铜丝、铅笔、细线等。
【复习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 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2. 请给下列实物长度填上正确的单位。
①一间教室的长度为10 ②墨水瓶的高度为1.5
③西华到漯河的距离大约是70 ④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1、能不能用身边的刻度尺直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理由是 。
2、你将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填入下表中
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铜丝(或铁丝)直径
3、在测量细铜丝直径时,要尽量减小误差,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哪些物体的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15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叫做 ,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 。
目标二、测量硬币的直径
1、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在下面空白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将硬币的面值和直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硬币面值:_________,硬币直径:_________。
2、议一议:除了测量硬币直径外,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测哪些物体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试](多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目标三、其他特殊测量
1、如果要测出地图上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应该怎样做?(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测量树干的周长,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测量操场环形跑道的周长,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 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 __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2、小雅学习了累积法以后,想测量一下物理课本正文纸张的厚度,用直尺测出了1—100页的总厚度为5.3m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mm,为了减小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 。
3、要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应该怎么做?简要写出你的方法。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课题】1.3降落伞比赛
【教师寄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知道科学探究最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并能简单应用。
3.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难点是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要素,学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___,测量时间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1.提出问题: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
①讨论: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好几个,那我们该怎样研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②在本实验中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哪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分别要用到什么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怎样测出不规则的降落伞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
实验次数
降落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的高度
降落伞的总质量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 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 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 m2
3m
20g
5.82s
5
1.5m
正方形
1 m2
3m
20g
5.82s
6
1.5m
正方形
1 m2
6m
20g
9.24s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
比较1 . 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__有关, 降落伞_________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比较2. 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__有关, 降落伞_________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比较2. 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无关.
比较4. 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无关.
比较5. 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______有关, 降落伞___________越大,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这里说的_____________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
5.分析论证:根据你的实验结果,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小明同学要测出自己鞋底的面积,他的一只平底鞋放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数一下鞋底覆盖的方格数(凡不满一格的都计为半格),可算出这只鞋底的面积约为___________cm2.
2.伟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的条件。
控制因素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1)如果伟伟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②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找出与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 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 和 ,目的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的关系。
③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进行实验②设计实验③分析归纳④猜想与假设⑤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 ,你认为伟伟要完成本探究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顺序为 。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课题】2.1认识运动
【教师寄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小舟我摆渡!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理解运动的普遍性是重点,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知道物质的三态结构模型是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自学课文P20—21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时候,他是运动的,因为他的………………发生了变化;
2.树叶从枝头飘落到地面,树叶的………………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的;
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的………………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是………………的;
4.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请你再举一例:………………………………………………………………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5.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因此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运动和………………运动。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做的是………………运动,在弯曲的轨道上飞驶的过山车做的是………………运动。
概括与小结:
1、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物质都是………………的,物质的………………具有普遍性。
2、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即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是否改变。
目标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自学课文P21—22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在不断地………………。
2.分子很小,我们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去感知分子的运动。如花开时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是由于花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进入到了我们的鼻孔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扩散现象。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再举一例:……………………………………………………………… 。
2.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有关: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物质中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但没有一定的………………,具有流动性;气体物质中分子排列很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小,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也没有一定的………………。
3.概括与小结:物质是由………………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
【牛刀小试】以下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水味 B、公路上汽车在奔驰
C、沙尘暴时,空气中尘土飞扬 D、丛林中小鹿在奔跑
E、五四运动中,无数有志青年走上了街头 F、水凝固成冰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动 B.白云随风飘动
C.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 D.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
2.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吸烟”的标志,如图所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的结果。
3.物理就在身边,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例做曲线运动的例子:…………………………………………………………………………………………………………………………………;
举出一例做直线运动的例子:……………………………………………………………………;
举出一例分子运动的例子:…………………………………………………………………………。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师生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课题】2.2运动的描述
【教师寄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建立参照物概念和速度概念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参照物
1.认真观察右图,你认为路边的小朋友和司机谁说的对? ,他们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
2.自己动手试一试: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笔沿桌面向前缓慢移动。相对桌面,笔的位置有没用变化? ;相对书,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关于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你的看法是 。
3.看来,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则称这个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在题1中,司机之所以说乘客没有动,是因为司机选择的参照物是 ;路边的小朋友说他们跑得快,是因为他们是以 作为参照物的。
目标二、动与静
4.由目标一可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它的运动状况如何,关键在于我们所选择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5.认真看图2-2-5,在(a)图中,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则歼击机是 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歼击机是 的;在(c)图中,如果以 参照物,则同步卫星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同步卫星是 的。
6.概括与小结:
①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 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 ,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是否改变。
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选择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目标三、快与慢
7.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认真看图)
方法一:如图甲,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abc三人通过的 ,由图可知, 运动的最快。
方法二:如图乙,让abc三人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他们所用的 ,
由图可知, 运动的最快。
8.如果时间、路程均不相同,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你的方法是 。
9.在物理学中,用 与 的比即速度(velocity)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路程用符号s表示,时间用符号t表示,速度用符号v表示,则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s的单位是 ,t的单位是 ,则v的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Km/h,1m/s= Km/h。
10.速度公式的两个变形公式:① ,用来计算路程;② ,用来计算时间。
11.一物体在10s内行驶了200m的路程,则该物体的速度为 ;该物体1h可行驶的路程为……………………;若行驶2000m需要的时间为……………………。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说彩云追月,是以_____为参照物;说月上柳梢头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2. 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
3.根据下图屋顶上小旗的摆动方向,分析判断甲乙两只小船的运动情况:是静止还是向左运动或向右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