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卷.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68330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节日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爆炸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 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的性质。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 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以上.(声音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然后再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图1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射入 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图2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 。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图3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根据成像情况可知, 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4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 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 是+150度的; 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图4 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10.大雪纷飞时,用雪堆成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_________成蒸气,并_______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_____成液体,并__________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噪声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污染,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3.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小 B. 蝴蝶翅膀振动产生的是次声波 C. 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 D. 蝴蝶翅膀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14.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5),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图5 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15. 如图6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图6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图7 16.如图7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中央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处,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 A. 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 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 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 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17.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传播的方向,将光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 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D. 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18.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8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图8 19.如图9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图9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得不到实像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图10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22. 如图10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出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5 m B.0.3 m C.0.2 m D.0.1 m 23.小李用两支未甩过的准确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时,两支体温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7.8 ℃和 38.5 ℃,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 ) A.37.8 ℃ B.38.5 ℃ C.不超过37.8 ℃ D.在37.8 ℃和38.5 ℃之间 24.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 B.炎热的夏天,池水干涸——升华 C.深秋的早晨,“雾凇”晶莹——凝固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25.下列现象中不包含汽化的有( ) A.新鲜大白菜会慢慢变干 B.冰棒刚从冰箱中取出时冒“白气” C.在皮肤上擦酒精会感到凉 D.水壶中的水烧开后从壶嘴冒出的“白气” 26.如图1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1 A.甲图可能是海波的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的凝固图象 C. 丙图可能是铜的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的凝固图象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7.小红去海洋极地馆游玩,透过玻璃看到头顶上水中的鱼在A点,而鱼的实际位置在B 点,如图12所示,请画出人看到鱼的光路。图12 28.如图13所示,A1是发光点A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试作出该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点的光路图。(标出发光点A和入射点O的位置) 29.完成图14中的光路图。 图14 图13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0.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上时,皮鞋就会失去 光泽。涂上鞋油后,仔细地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这是为什么? 31.(1)如图14,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 (2)要想使这只眼睛的视力得到矫正,应该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 图14 阀门 32.如图15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图15 五、实验、探究题(共26分) 33.(3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几乎听不见。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移动,笔基此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和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 34.(4分)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图16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 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 如图16(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 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16(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填“入射角”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35.(2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 图17 36.(6分)如图17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 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 这时发现像 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7.(4分)(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 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 (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 他应选用表中的 做测温物质, 原因是 .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在一个大气压下,小明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图18 到的位置A和B. 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18所示,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38.(7分)小明特别喜欢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现在小明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制作材料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简要叙述这次探究的方法和需要的主要器材。 (2)请写出主要的探究步骤。 (3)请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振动 音色 能量 2.空气 温度 1224 3.鼓膜 听觉神经 4.直线传播 反射 虚像 5.玻璃 空气 6. 5.4 可以节省空间 7.反射 漫 8.D 9.甲 丙 丙、丁 10.在0 ℃以下,冰直接吸热升华为水蒸气 11.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 二、选择题(共30分,少选、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12.ABD 13.AB 14.ABD 15.ABC 16.D 17.A 18.A 19.D 20.B 21.C 22.D 23.C 24.A 25.BD 26.A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错一处扣1分) 27.如答图1 28.如答图2 29.如答图3 答图1 答图3 答图2 答图2 四、简答题(共9分) 30.因为皮鞋的表明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1分)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1分)。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1分) 31.(1)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1分)。(2)应戴合适的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再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分)。 32.液体汽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1分);打火机周围的空气遇冷凝华形成霜或雾(2分). 五、实验、探究题(共26分)(每空1分) 33.(1)乙 丁(2)甲:真空不能传声 丙: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34. (1)空气 (3) 入射角 能 (4)强 35. 偏向 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向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找偏向法 线(共它说法只要合理就给分) 36.(1)较黑暗 蜡烛B (2)重合 相等(或相同) 垂直 相等 37.(1)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2)水银 当水沸腾时,水银保持液态,能标示水沸点的温度,而酒精变成气态,不能显示水沸点 25℃ 38.(1)利用太阳光被凸透镜会聚到焦点,用刻度尺测量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分) (2)①用玻璃凸透镜正对阳光,调节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形成一个亮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玻; ②换用水晶凸透镜重复上述步骤,焦距为f水; ③再换用塑料凸透镜重复上述步骤,焦距为f塑; ④比较三次实验数据的大小关系. (2分) (3) (2分) 序号 透镜名称 焦距f/m 结论 1 玻璃凸透镜 2 水晶凸透镜 3 塑料凸透镜 (4)控制变量法(1分) 注:个别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可酌情给分。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