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
1、文言文两则 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延伸:搜集孟子和孔子的资料。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1、小组内交流资料(说说你对孔子孟子的了解。)
2、 课文过关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得一颗星。
3、 说说课文的意思。
二、自主合作探究
边读课文边思考:1、结合课文注释,小组长带领组员解释每句话的意思。
2、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3、你从这两个故事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法指导:先独立学习,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回报,教师适时精讲点拨。
四、巩固检测
1、抽查背诵,背过的得一颗星。
2、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习的感受。
五、课后提升:
AB 类学生背诵《卖炭翁》并了解大意,CD类读熟。
《匆匆》导学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前延伸:
一、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课内探究:
二、检查预习
1、交流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词语过关(小组成员把生字读给组长听,过关的可得到一颗星)
3、课文过关
组长组织组员分段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可得一颗星。
4、教师抽查:
抽查生字词,每组的四号同学读。
抽查课文朗读,每组的二号读。
三、自主合作探究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它到哪里去了?
结合具体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四、拓展练习,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课后提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句式提示:在......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3《桃花心木》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课前延伸:
1、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搜集整理有关作者林清玄的资料。
课内探究:
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眼到,心专,口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注意节奏和语气。
二、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插秧 枯萎 一番 锻炼 优雅 汲取
勃勃生机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三、课文过关:小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
自学要求:认真扎实完成每一个问题,不浪费时间。
四、再读课文,读中探究,交流感悟:
1、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2、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
3、作者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思考要全面而深入,多角度谈。
学法提示:勤动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
五、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随笔画出你喜欢的语句
读后思索:野百合为什么要努力开花?你如何评价野百合?
汇报要求:语言简洁,准确,生动。
六、课堂感言:心有所感,独特表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内心一定有很多感触,可以打腹稿,
可以迅速动笔写写,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课后提升:1、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
2、搜集阅读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
4《顶碗少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延伸:
1 熟读课文,写出读后感受。
二、课内探究:
1 检查预习:
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萦绕 歉疚 肩胛 座无虚席 不失风度 不慌不忙 不知所措 惊心动魄
课文过关: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自主合作探究
小组内分别画出描写少年三次表演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 精讲点拨
第一次表演失败后,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惊呆了”进行朗读指导。
第二次失败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勇气锐减。想象老人会对少年说些什么?
通过学习谈自己的体会。
4 课堂检测;
配套练习课:我会填、我知道
三、课后提升:
主题从书中的《跌倒了就再爬起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5、《手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延伸: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他人面对失败不轻易放弃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1、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搔痒 窈窕 解纽扣 养尊处优 渺小 爱憎 附庸 秽物
2、课文过关。小组长带领组员读准,读顺,读出节奏。
3、教师抽查。每组三号读,一人一个词。检查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自学探究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三分钟:
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
3、 班内展示。
三、拓展阅读 丰子恺《杨柳》 写批注,谈谈感受。
四、课外延伸
Abc类同学找丰子恺文章读一读。D类学生熟读本课课文。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延伸:
1、熟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背诵古诗《元日》,了解古诗的意思。
3、回忆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的情景,写一写我家过春节。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1、字词过关
读的正确响亮,同桌互查。
腊八粥 腊八蒜 蜜饯 掺和
又甜又黏 通宵 毛驴 娴熟
2、课文过关
组长带领检查课文。
3、教师抽查
(1)抽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
(2)抽查课文,并思考: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读课文完成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部分,交流你的感受。
三、课堂上写一写并展示过春节的场景或制作腊八粥或腊八蒜的方法。
课外延伸:
四、拓展延伸,凸显主题
小组回报搜集到的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
7《藏戏》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课前延伸:
1、搜集有关藏戏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特色。
3、了解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二、课内探究:
1、词语过关
咆哮 压抑 招徕 雄浑 敦厚 优哉 演绎
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蜂拥而至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优哉悠哉
2、课文过关:小组长带领
3、自主合作探究: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哪些段落将这些独具魅力的地方进行了描写?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4、巩固练习:
做配套练习册
三、课后提升:
搜集了解其他地方戏的特色。
8《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前延伸:
熟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
了解傣家的特色及民风民俗。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1、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偏僻 掺石灰
糯米饭 黏合剂 夯住 八卦 贮藏 竹篾 茅草
2、课文过关。
小组长带领组员读准,读顺。
3、教师抽查。
每组四号读,一人一个词。检查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
二、自学探究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三分钟: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2、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
3、班内展示。
三、拓展阅读
《我国的各地民居》,了解各地民居的不同特色。写批注,谈谈感受。
四、课外提升
搜集了解各地民居,小组内交流,做成手抄报。
9《和田的维吾尔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前延伸:熟读课文,了解和田的特产。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1、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引吭 嘶哑 深邃 妩媚 豁达 摇曳 肃然起敬 热烈激昂
2、课文过关。
小组长带领组员读准,读流利。
3、教师抽查。
每组一号读,一人一个词。检查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
二、自学探究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三分钟:
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
3、班内展示。
三、拓展阅读《云南的泸沽族》
写写批注,小组内交流,谈谈感受。
四、课外提升
搜集中国各地少数民族的生活资料,了解他们的特色。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传统革命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地表达方法。
重难点: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了解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延伸:
查阅李大钊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课内探究:
1.检查预习:
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被难日 慈祥 军阀 抽屉 僻静 皮靴 宪兵 残暴
课文过关:
小组长检查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自主合作探究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3课堂检测:
本课配套练习册
三、课后提升:
主题从书中的《伟人周恩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11、灯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了解革命先烈事迹,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进行研究,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课前提升。
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英雄事迹。
二、课内探究
检查预习
1、课文过关。
小组长带领组员读准,读顺。
2、教师抽查。
每组三号读,一人一个词。检查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
3、自学探究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三分钟: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1、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
2、班内展示。
三、拓展阅读
《让世界充满爱》
四、课外延伸
搜集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小组内交流,做成手抄报。
12.为人民服务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迁、鸿、鼎、铭。 2.新词: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二)能力训练点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一、检查预习
1、字词过关,同桌互读。
精兵简政 司马迁 李鼎铭 鸿毛 追悼 寄托
2、课文过关。
小组长带领组员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读出节奏。
3、教师抽查。
每组二号读,一人一个词,检查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
二、自学探究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五分钟: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
3、班内展示。
三、拓展阅读《毛泽东和张思德的两次非常邂逅》
写写批注,结合课文,谈谈感受。
四、课外延伸
Abc类同学找跟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读一读。D类学生熟背课文。
13. 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
3.理解本文通过小事表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一、课前提升。
搜集反映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书籍和文章。
二、课内探究
检查预习
1、课文过关。
小组长带领组员读准,读顺。
2、教师抽查。
每组三号读,一人一个词。检查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
3、自学探究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五分钟:
作者是怎样记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内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
2、 班内展示。
三、拓展阅读
《身边工作人员对周恩来的回忆》
四、课外延伸
搜集了解更多的周恩来事迹,小组内交流,做成手抄报。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
1、字词过关
读的正确响亮,同桌互查。
哆嗦 蜷缩 火柴梗 圣诞 捏着
2、课文过关
组长带领检查课文。
3、教师抽查
(1)抽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
(2)抽查课文,并思考: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读课文完成表格
第一次擦火柴
环境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选择自己最打动你的部分,交流你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凸显主题
小组汇报搜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15《凡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了解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
课前延伸:
小组课前搜集、交流作者以及社会背景资料。
课内探究:
1、学生作简单介绍。
2、检查预习:
字词过关:
抹平 蘸水 搅拌 抽噎 揉捏 撇嘴(正确写出下列词语,同桌互查)
小组课文过关:有小组长指定朗读段落,做到正确、流利为过关。
小组课文朗读展示。(小组准备30秒,6、8、10、13、15、21)小组推荐成员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注意听,看,读完后要及时评价。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按写信的过程主要写了( )、( )和( )三个方面的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把凡卡写信的内容找出来,并把最使你感动的语句画出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后再谈一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可简单写一写)
2、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3、文中除了写信的内容,还穿插了凡卡对爷爷以及乡下生活的回忆,你认为加上这部分内容有必要吗?为什么?
课后提升:
1、 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 读《马可寻找母亲》,想一想文中马可是个怎样的孩子。
16《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关注人物命运,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课前延伸:
1、找到原著,读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
课内探究:
检查预习: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
自主合作:
1、组内交流这部小说的梗概?。
2、默读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3、主人公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中归纳,最后在班中汇报。)
合作学习、交流。
课后提升:
写一写,对主人公鲁滨孙的认识,谈谈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17《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课前延伸:
1、找到原著,读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
课内探究:
检查预习: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
自主合作:
梗概中共写了汤姆。索亚几次历险?(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中归纳,最后在班中汇报。)文中主要写了哪次历险?
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学习、交流。
课后提升:
写一写,对汤姆。索亚的认识,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18《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记“冶炼、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5、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含义。
课前延伸:
1、熟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2、查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简历。
课内探究:
1、字词过关
2、课文过关
(1) 小组内课文过关。
(2) 小组朗读课文展示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合作
要求: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再与小组成员交流,然后在参与班中交流。
四、小组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所说适时加以引导。
1、引导学生总结出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
2、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课后提升:
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短文。或写我眼中的美是怎样的?
19《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地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课前延伸:收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1、字词过关:瑰丽 尝试 火箭 捆绑 探索 惨重 穿越 振奋 规模 协作、精细、宛若 概括、魄力、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2、小组展示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自主探究,交流感悟
1、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课后提升: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诞生、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延伸: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内探究:
字词过关,小组检查。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课文过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感知: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自主探究,交流感悟。
本文的作者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议论文一般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课后提升:
写一篇议论文的小练笔。
21《我最好的老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3、 学习通过具体实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前延伸:
让学生回忆六年来对自己最好的老师,写出自己的感慨。
课内探究:
1、字词过关:
猬兽 颅骨 破绽 驳倒 糊弄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侃侃而谈
2、 小组内课文过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小组朗读展示。其它小组注意听,读后要做出评价。
3、 说说课文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 解决问题(将问题先独立思考,5分钟后再与小组成员讨论)。
1、(1)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具有怎样特点的老师?
(2)文章从哪些地方写出了怀特森老师的这些特点。
假如你是他的学生,面对着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
当时作者又是怎样想的?
可是我的这种想法却在以后一次次的科学课上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以至于怀特森成了我心目中 ——最好的老师。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
2、为什么怀特森是我最好的老师?
3、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 老师点拨
课后提升: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说:“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着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2、讲述人们勇于质疑书本、勇于质疑权威的事例。
潍 城 区 西 园 小 学
潍坊市潍城区西园小学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