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齐哈尔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7977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齐哈尔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齐哈尔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齐哈尔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齐哈尔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齐齐哈尔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ICS 65.020.01 CCS A01 DB2302 齐齐哈尔市地方标准 DB 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4-01-18 发布 2024-02-28 实施 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2/T 072-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讷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讷河市气象局、讷河市绿色食品办公室、讷河市

2、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晓东、吴春梅、唐沈平、张玉宝、赵健、王占勇、吴贳域、孙爱莲、胡锡英、付洪伟、吴振宇、王宏斌、姚卉、王凯军、刘艳侠、李洪波、孙长容。DB2302/T 072-2024 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栽培的产地环境、菌种制作、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转茬管理、生产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市域内的赤松茸(大球盖菇)林下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定义 GB/T 1272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赤松茸(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营养

4、价值。3.2 母种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3.3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DB2302/T 072-2024 3.4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能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3.5 培养料 为食用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物质。如木屑、秸秆、玉米芯、稻壳等。3.6 吐黄水 菌丝培养期间分泌的液体,常积聚在培养基表面,呈黄色水珠状。4 栽培环境 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的林地,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的产地环境。生产场地环境应符合GB 15

5、618规定。5 菌种制作 5.1 菌种制作 提前三个月生产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用量大者可适当提前。符合NY/T528的规定。5.2 菌种质量 菌种菌丝浓密粗壮,白色,生活力强,菌龄适中,无杂菌,无病虫,无吐黄水现象。成品种应符合NY/T1742中表5的规定。6 裁培管理技术 6.1 栽培方式 林下垄栽。6.2 栽培场所 林下垄栽,选择郁闭度70%遮荫良好的林地。以排灌方便、土质肥沃、偏酸性的壤土为宜,忌低洼和过水的场地。播种前应耙土翻松。6.3 播种时间 适宜播种时间为7月末8月初(出菇期温度避开高温期)。6.4 栽培用料 DB2302/T 072-2024 6.4.1 培养料 主料为各种农作

6、物秸杆,如玉米秆、玉米芯、豆秆、稻壳、稻草以及木屑等。要求新鲜、干燥、无杂物、无霉变、无虫蛀。基质原料、化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基质处理方法应符合NY5099的规定。6.4.2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6.4.3 覆土用土 使用无污染的、无病虫、肥沃、疏松、pH值5.77.0的含腐殖质的壤土,并预先做好消毒杀菌处理。6.5 培养料配方及发酵 6.5.1 培养料配方 配料比例:秸秆40%,玉米芯50%,木屑10%;或秸秆40%,玉米芯45%,木屑10%,发酵牛粪5%。含水量65%。6.5.2 培养料发酵 将浸透水的原料堆成宽1.5m2m,高1.5m,长度视场地决定料堆进行自

7、然发酵。可以在堆顶部和两侧用木棍间隔50cm打若干通气孔,堆内温度达到6570时,翻堆一次,堆内温度再次达到6570,散堆降温。发酵后培养料应呈褐色,疏松、不粘、不朽、无异味,含水量65%左右。处理好的培养料尽快使用。6.6 播种 6.6.1 整地 播种前,清除栽培场地杂草,四周开好排水沟。不能有积水,如果土壤湿度不够,应浇水使土壤湿润。6.6.2 播种方式 底层料厚度约10cm,撒一层菌种,上面一层料厚5cm,让菌种与基料充分接触。6.6.3 播种量 栽培种800g/m2。6.7 覆土方法 播种后,根据空气湿度情况,在空气湿度低,或菌丝生长接近培养料70%时,按1cm2.5cm左右的厚度取土

8、覆盖。要求土壤细碎,湿度65%。6.8 发菌期管理 培养料含水量70%75%,不需光照。6.9 出菇期管理 DB2302/T 072-2024 保持垄体和土壤湿润。林下栽培可以采用黑地膜覆盖保证垄上空气湿度85%95%,通过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保证出菇期温度在515。7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使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7.2 防治方法 7.2.1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作物秸秆使用前在太阳下曝晒2d3d,进行发酵,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发现杂菌人工清除深埋。7.2.2 物理防治 在出菇场所悬挂粘虫板,诱杀菌蝇、菌蚊;利用糖醋液诱杀果蝇、小地老虎;利用杀虫灯诱杀具有趋光性的害虫。8 采收 8.1 采收标准 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8.2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手指抓住菇脚的基部,轻轻扭转,松动后,按住周围基物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伤害周围菇蕾。9 转茬管理 一茬菇采收结束后,清理料面,补平覆土,加大通风量,停水养菌3d5d,喷水増湿、催蕾,再按前述6.9方法管理,一般可收3茬菇。10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产地环境、菌种制作、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转茬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