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67943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的护理第三节第三节 化脓性骨髓炎病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人的护理定义分类好发部位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外源性急性骨髓炎外源性急性骨髓炎最多见最多见最多见最多见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的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好发部位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一)病因1、细菌入侵、细菌入侵2、抵抗力下降、抵抗力下降reservedreservedReserved 金黄色金黄色葡萄球葡萄球菌菌(二)发病机

2、制(二)发病机制1、好发部位、好发部位: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的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的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好发部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好发部位。位。2、感染途径:、感染途径:化脓病灶转移化脓病灶转移 血源性骨髓炎血源性骨髓炎 直接感染引起直接感染引起 邻近组织蔓延邻近组织蔓延 (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3、蔓延扩散:感染性病灶感染性病灶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进入血循环细菌进入血循环菌栓受阻于长菌栓受阻于长骨骨骺端骨骨骺端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发病前大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性化脓性感染病灶;此外,外伤也可能发病前大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性化脓性感染病灶;此

3、外,外伤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是本病的诱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1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1 1)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2 2)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及压痛)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及压痛(3 3)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织)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织中,才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中,才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脓肿穿破组织可形成窦道。脓肿穿破组织可形成窦道。(4 4)可并发病理性骨折)

4、可并发病理性骨折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 1、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9/L10109/L以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90%以上。以上。2 2、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在、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在寒战高热期寒战高热期抽血培抽血培养或初诊时每隔养或初诊时每隔2 2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三次,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三次,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3 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抽出浑浊液体或血性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抽出浑浊液体或血性液可作涂片与细菌培养。液可作涂片与细菌培养。4

5、 4、X X线检查。起病后早期线检查。起病后早期X 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当微小的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在发现,当微小的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在X X线片上出现干骺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线片上出现干骺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5 5、有条件者可行、有条件者可行MRIMRI及及CTCT检查检查1、体温过高、体温过高 与急性感染有关与急性感染有关2、疼痛、疼痛 与局部炎症有关与局部炎症有关3、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 与局部感染和疼痛有关与局部感染和疼痛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脓肿穿破皮肤,形成与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有关窦道有关5、营养失调、营养失调 与感染中毒,体

6、温过高消耗有与感染中毒,体温过高消耗有关关6、有外伤的危险、有外伤的危险 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7、组织灌注量改变、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感染性休克有关与感染性休克有关护理目标护理目标护理目标护理目标1、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病人体温恢复正常2、疼痛得到缓解、疼痛得到缓解3、减轻焦虑、减轻焦虑4、恢复肢体功能、恢复肢体功能治疗原则为:全身支持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肢制动,尽早行开窗引治疗原则为:全身支持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肢制动,尽早行开窗引流术流术(一)一般护理(一)一般护理(一)一般护理(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三)治疗配合(三

7、)治疗配合(三)治疗配合(三)治疗配合(四)心理护理(四)心理护理(四)心理护理(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五)健康指导(五)健康指导(五)健康指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一)一般护理1、体位:维持肢体于功能位,限制患肢活动。、体位:维持肢体于功能位,限制患肢活动。2、饮食:三高饮食,热量、饮食:三高饮食,热量2000-3000kcal3、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 注意体温的变化注意体温的变化 局部情况局部情况 肌肉萎缩情况肌肉萎缩情况 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是否通畅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三)治疗配合(三)治

8、疗配合1、控制体温、控制体温2、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3、全身支持、全身支持4、缓解疼痛、缓解疼痛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5 5 5 5、闭式灌洗引流的护理:、闭式灌洗引流的护理:、闭式灌洗引流的护理:、闭式灌洗引流的护理:置管引流前护理置管引流前护理 心理护理 应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到细心护理,与患者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关骨髓炎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宣教,重点是让病人和家属了解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常用冲洗液常用冲洗液:(1)025 氯霉素溶液;(2)01 洁霉素溶液;(3)1万U

9、100 ml庆大霉素溶液:以上溶液均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滴人。一般在细菌培养结果尚未得出时采用以上三种溶液滴人,药敏实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冲洗瓶上要明确标记,交班要清楚,以防误用于静脉。每日更换输液瓶和冲人管,严格灭菌引流瓶及引流橡皮管以下部位,定期更换消毒,或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更换引流瓶,搬动病人时应注意勿使引流瓶高于被引流肢体水平位置,防止瓶内引流液逆流至肢体伤口处,加重局部感染或造成混合感染。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冲洗引流护理冲洗引流护理 通过置管冲洗能使骨髓腔积血、脓液中的蛋白酶及坏死组织得到足够的稀释而

10、有利排出,可降低骨内压,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使感染易得到控制,减少中毒症状,利于健康恢复。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1)(1)肢体外引流管必须留出足够长度以利病人翻身,防止翻身活动时牵拉或扯脱,尤其注意嗜睡病人或小儿手拔引流管。(2)(2)冲洗引流时注意把引流管的接头部分固定牢固,以保证引流的通畅。(3)(3)根据渗出情况,掌握冲洗液滴速。因术后前3d渗出较多,冲洗液滴人的速度宜快,量要大,一般15O300滴min,10002000mlh。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4)(4)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引流管阻塞情况。正确记录冲洗、引流液量,保持其平衡。用手捏挤橡皮管,检查引流管是否

11、通畅,以排出其脓栓及凝血块,避免管腔阻塞。若发现引流管内液体滴出不畅,滴人与引流速度不同步或伤口处大量冲洗液体外溢,提示引流橡皮管阻塞,此时应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受压或脱出。若为伤口内置引流管不通,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或重新手术。负压吸引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时调整滴速,必要时用注射器逆行冲洗引流管,以防引流管堵塞。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拔管注意事项拔管注意事项一般冲洗2周3周后,患者体温可恢复正常,切口局部恢复正常,引流液变得清亮,此时夹闭滴人管观察1d2d,若无异常反应,可拔除滴人管。继续引流3d4d后拔引流管。拔管指征:拔管指征:引流液清

12、引流液清亮,培养无细菌生长;亮,培养无细菌生长;3 3次引流液细菌培养呈阴性次引流液细菌培养呈阴性 伤口局部正常,伤口内无渗出,肢体肿胀消退;伤口局部正常,伤口内无渗出,肢体肿胀消退;体体温正常。温正常。符合上述指征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予以拔管。一般2周内可拔除滴液管及引流管,改用凡士林纱布引流。置管引流后的护理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功能锻炼护理功能锻炼护理局部炎症消退后尽快开始功能锻炼,先进行伤肢肌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但须注意炎症情况,肢体活动也不能过早过频繁。晚期除继续作肌肉舒缩活动外,活动范围可扩展到各大关节。适时给予手法按摩受压皮肤,预防褥疮发生,协助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并逐渐加大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