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襄樊四中初中部 王宗群不只听一位家长诉说孩子作为没有长进,不只听一为同行抱怨学生作文难以提高。其实很多孩子的作文能够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主旨明确,但考试却难得高分,为什么呢?追根溯源,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没把思维的海洋激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不为人知也不为己知的“冰山”,里面有尘封的往事,有非常自我的情感,有绝对私人的感悟-因一层坚冰的包裹而沉睡不醒。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就要想办法把那层坚硬的外壳敲碎,让它融化,成为创作的源源不断的“活水”。那么,老师该从哪些方面“破冰”呢?一,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受生活习惯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人的思维通常会进入一个符合大众
2、认可的常规渠道,这造成了作文中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怎样才能突破这个思维定势呢?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会使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努力摆脱惯性思维和陈旧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思维,让文章展现自我的风采。比如辅导学生写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就不能仅限于对书籍的阅读,引导学生对“阅读”作进一步理解,“阅读”是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和审视,对象可以是世上的万事万物,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精彩,只要我们善于品味,一定能从中读出有价值的东西来。通过引导,涌现了很多精彩之作,如:读亲人,读父亲脸上的皱纹,读母亲头上的白发,读老师紧锁的眉头;读自然,读树的年轮,叶的飘逸,湖的深沉,苇的柔韧-总之,思
3、维定势对作文构思十分不利,作文要写出新意,高人一筹,就要在不偏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突破定向思维的束缚,发他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用他人所未用,这样才能在众多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夺得高分。二,突破“情感封闭”的束缚。“情感封闭”是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下,情感麻木,体验不了别人的真情,也难以付出真情去写作。视父母,家人,老师,长辈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因为司空见惯而变得麻木不仁。所以,一遇到“亲情”“真情”类情感体验类的文章,就老生常谈写些人云亦云的东西,或者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去头脑中搜索父母亲人等为自己付出的“大事年表”,可是和平年代,寻常人家,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可能天天发生?所以充斥学生作文本
4、的都是深夜发烧父母送医等他们记得起来的所谓“大事”,都这样写怎么可能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只要用心体会,自己从小到大的人生路都是父母亲人朋友用爱心和奉献铺就而成,点点滴滴都是爱。作文课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爱。爱都是相似的,但细节各不同:如许多学生都写到了父母接送自己上学,容易雷同,若能写出上学路上母亲总是走在左边,让自己靠里边远离危险,就具体新颖了;又如许多学生都写到了写作业时父母为自己送水送奶,如果把母亲每次递给子女茶水时都把杯柄递给子女,自己托着杯底的细节写出来,就别具一格翻出新意了。课堂上经过老师这样一引导,学生情感的“冰山”自然会被暖暖的亲情所融
5、化,情发笔端,何愁写不出打动读者的好文章?三,突破“素材真空”的束缚。总有学生抱怨,每天过着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作文中没有新事大事可写,果真如此么?我告诉他们,和平年代,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生活,没有骇人听闻的奇闻,写作文不是播新闻,不靠爆猛料,猎新奇才能吸引读者。一点感悟,一点心得,只要是自己的真情流露,都能打动读者。只要留心观察,上学路上也有“风景”:卖茶蛋的阿姨如何克服生活的艰辛笑出一脸的灿烂,步履蹒跚的老人如何善良给路边的乞丐送去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永不言弃的母亲如何风雨无阻地推着学步车帮助病儿坚持练习,早点摊前的众生百态,车水马龙中的瞬间感动-都是写作的素材。它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扉自然会打开,心中的“冰山”自然会融化,创作的源泉自然会源源不断的流淌。(此文2011年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