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85744 上传时间:2024-1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5道)、论述题(2道)、问答(4道)绪论:“美”字最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徐铉注释说:“羊大为美,故从大。”可见古代美与善(即实用意义)同义。也有人把“美”解释为“像头上戴羽毛装饰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这表明“美”来自于巫术。楚灵王同伍举的对话:照武举看来,美不仅决定于“目观”,而必须同社会功利、国计民生联系起来考察,伍举强调的是美与善的关系。在我国首先注意到美与善有所不同的是孔子。他对韶乐的评价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对武乐的评价则为:“尽美矣,未尽善也”。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美、大、圣、神”是道德修养修养的阶段性,“里仁为美”。“口之

2、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焉,有同美焉。”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强调美应该以实用为基础。中国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中国古代美学注重审美趣味。了解即可(古代美学问题深入到艺术领域产生的著作)文论: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白居易、苏轼的诗论和文论,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等;画论: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熙林泉高致、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等;剧论: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柏拉图:美的本质在于理念。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中美的客观存在;肯定了艺术美对生活的依存关系;肯定

3、了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可以而且应该“比原来的人更美”。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美学专著美学,是美学产生的标志。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应该相应地有三门学科来加以研究。研究“知”的是逻辑学,研究“意”的是伦理学,研究“情”的是感性学或美学。黑格尔:原则逻辑与历史统一。20世纪的美学流派:大致可区分为三个方面1、沿着哲学方向发展: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不需要经过逻 辑判断)、胡塞尔现象学美学、维特根斯坦语义分析美学等;2、沿着心理学方向发展:费希纳实验美学、里普斯移情说、谷鲁斯“内模仿说”、布洛“心 理距离说”(距离产生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美学

4、、荣格原型学说(集体无意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第一章:美的本质与特性荷迦兹认为,波状线是一种“真正称得上是美的线条”,而蛇形线则是“富有吸引力的线条”。克莱夫贝尔提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要从内在的理念去理解外在的形象。P42狄德罗:“美在关系”学说,提出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所处关系的不同,事物的审美价值也就有了变化。实践美学观点:美式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在动物界中,雄的比雌的更美。第二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结合课本来看)形式美的产生:1、客观事物的自然形式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经过多

5、次反复与头脑的深刻概括,逐渐地把握其普遍的必然联系,于是便形成了各种带有独立性的形式感;2、独立的形式美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使美的形式不断摆脱具体内容的抽象、提纯过程;3、这种独立的形式感既经形成之后,则可以迅速地或较快地传递给下一代。在代代承传的基础上,某些形式美与形式感的对应关系越来越牢固,甚至后人只知道结果而忽视、忘记了前提。黄金分割:0.618:1或1:1.618颜色: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是平静而稳定的。线条: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代表优美、柔和,给人以运动感;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折线形成的角度则给人以上升、下降、前进等方向

6、感。 垂直线给人以稳定感和均衡感,表示严肃、庄重; 水平线表示安宁、静穆; 斜线与兴奋、迅速、骚乱、不稳定相联系,具有明显的运动感。了解九种常用的构图法:1、九宫布局(井字分割)2、对角线构图(斜线构图)3、框架式构图4、曲线构图5、三角形构图(稳定、牢固)6、水平线构图(开阔、深远)7、放射式构图8、向心式构图第三章 现实美1 自然的人化:指经过人类实践,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整体性的根本变化;人化的自然:恰恰也就是指人类社会实践的整体性成果。2 自然美的特征:1,自然性 2,重视形式 3,多面性。为什么自然事物具有多面性?自然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附加在对象身上的象征意义,自然事物重在形式(社会

7、现象重视内容),人在欣赏景物时赋予了不同的特征和审美价值。3巴洛克风格的特点:(论述题)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反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4洛可可风格的特点:(论述题)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河金黄是其流行色;精致而偏于繁琐,细腻柔媚,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修饰。第四章 艺术美1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 的审美想象空间。2意境的特征:情景结合 虚实相生:意境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组成 主客观统一:情景、语景 形而上层次上的

8、精神境界3雕塑分为:圆雕、浮雕、透雕4蒙太奇:如何把各种不同的镜头,按电影艺术的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连接在一起, 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一个充分实现电影艺术审美功能的重要问题。这种电影镜头的组接方法就是蒙太奇。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术语的,是古罗马时期的朗基努斯。他指出,一切崇高的主要来源有5个,分别是:“庄严伟大的思想”,“强大而激动的情感”,“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黑格尔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6莱辛主张绘画“就要选择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第五章 崇高 优美 喜剧 悲剧1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

9、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比德的审美观点:人们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人格化。例子: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离骚2 “畅神”的审美观:强调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它标志着自然美的独立。从道德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审美对象,不再受到道德等方面的约束。3 悲剧的特征:本质上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性收到打击,积极的意义与价值被毁灭。 情感上,引起痛苦的情感:恐惧、怜悯、悲痛、迷茫、庄重 在历史中与特定阶段,主体是失败的,此时主体没机会和能力反击。 悲剧审美特征和功用:巨大认识、深刻教育、强烈鼓舞作用4 博克最早对崇高

10、与美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自然界中伟大和崇高现象引起的情绪是惊异。5 康德认为,崇高也能在对象的无形式中发见,当它身上无限或由于它的机缘无限倍表象出来,而同时却又设想它是一个完整体。他还将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和自然界的“力学的崇高”。 对于喜剧,康德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由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成虚无的感情。6 黑格尔用辩证的矛盾冲突学说来说明悲剧,他认为悲剧是两种伦理力量相互冲突,同归于尽造成了悲剧结局,最后永恒的争议取得了胜利。7 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的教育意义。喜剧的主角是丑(小人物)8 黑格尔认为崇高是理念内容超出和压到感性形式(形式大于内容),滑稽则是感性形象压倒理念、因缺乏理念的实体性而表现出空虚。9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悲剧的本质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所决定的。将悲剧中所包含的必然性和社会倾向性,与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斗争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悲剧美学的社会历史及阶级的涵义。10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