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提纲 (2).docx

上传人:asd****19 文档编号:6767512 上传时间:2024-1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提纲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提纲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提纲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提纲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提纲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结合本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的指导思想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在指导思想的“六个必须”和今后五年的“七个主要任务”中都明确提到了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我县而言,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统筹是必须进一步抓好的。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总体发展规划,

2、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发展,是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着力克服三个倾向。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要从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滞后、虚化这三个倾向,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二)要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搞好城乡功能布局,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形态。要导入县乡一体规划的理念,按市场经济运作,明确分区功能定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三)要体现地方特

3、色。要坚持“以水为脉,以山为屏,以路为轴,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城”定位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规划设计,通过严格执法,因地制宜,全方位挖掘项目底蕴,突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把县城建成“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旅游兴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布局清晰、功能齐全的山水田城”。乡村要充分发挥在人力、土地、矿藏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求县城科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主导产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引进县城资源,实现理性发展。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

4、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一)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要紧紧围绕“两纵一横”主骨架,加快弥泸师公路建设步伐,加大泸丘公路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打通我县出省入海的通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对小型以下病险水库、坝塘进行除险加固,兴建山区“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

5、二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好安全饮水和小集镇饮水工程。三是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扬水工程、小型灌区配套改造为主,切实发挥“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建好防洪工程和灌区配套。抓好工农隧洞2号洞的立项建设、中枢中大河配套、金马大河改造、部分山地洪涝灾害治理和逸圃灌区引水工程的兴建。 (三)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构筑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休闲之都,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城,构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理想之城”为目标,针对城市排污系统不健全,垃圾处理不规范,县城XX县区公用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围绕“二园、二厂(场)、三

6、改、三区、四横四纵”,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真正成为旅游业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之都”。建设泰和生态园、泸源文化公园;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垃圾处理场;完成城市面山绿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娱乐区(XX县区文化宫、影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商品交易区(围绕阿庐古洞、泰和园周边的旅游商品交易区)、生态休闲度假区(黄草洲湿地度假区);在XX县区建设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网络。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要

7、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 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开发、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

8、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

9、、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XX县区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

10、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

11、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

12、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

13、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

14、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

15、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

16、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

17、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

18、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

19、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 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

20、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

21、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

22、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

23、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

24、。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

25、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XX县区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

26、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

27、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

28、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

29、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

30、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

31、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

32、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

33、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

34、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5、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

3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

37、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

38、划生育的工作重 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22页 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