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晶科能源绩效考核指标汇总模板
57
2020年4月19日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晶科能源企业生产绩效考核(KPI)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名
称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A005
版本
B02
页次
1/6
修改状态
1.生产计划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生产计划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销售计划制定情况
2.5
( 2) 年、 月、 周生产计划制定质量情况
10
( 3) 生产与销售的协调工作质量情况
2.5
( 4) 订单登记与安排情况
2.5
( 5) 产能负荷分析工作组织情况
5
( 6) 产能余缺协调情况
2.5
( 7) 生产计划的分解、 落实与下达情况
10
( 8) 生产日程安排与协调情况
5
定量
指标
( 1) 存货周转率
30
(2)全员劳动生产率
20
(3)目标成本实现率
1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销售计划制定情况”: 优秀2.5分, 良好1.7分, 一般0.9分, 差0分。
2) ”年、 月、 周生产计划制定质量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3) ”生产与销售的协调工作质量情况”: 优秀2.5分, 良好1.7分, 一般0.9分, 差0分。
4) ”订单登记与安排情况”: 优秀2.5分, 良好1.7分, 一般0.9分, 差0分。
5) ”产能负荷分析工作组织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6) ”产能余缺协调情况”: 优秀2.5分, 良好1.7分, 一般0.9分, 差0分。
7) ”生产计划的分解、 落实与下达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8) ”生产日程安排与协调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存货周转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2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全员劳动生产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 2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3)”目标成本实现率”: 以计划水平为基数, 达到计划水平给6分; 每低于计划水平1%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高于计划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2/6
修改状态
2.技术开发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技术开发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的情况
10
( 2) 产品设计计划及日程制定、 实施与控制质量情况
20
( 3) 技术能力负荷分析情况
10
定量
指标
新产品增加值率
6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的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产品设计计划及日程制定、 实施与控制质量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3) ”技术能力负荷分析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新产品增加值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50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50分基础上加1分, 6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3/6
修改状态
3.供应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供应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的情况
10
( 2) 采购计划及日程的制定、 实施与控制情况
20
( 3) 供应能力分析情况
10
定量
指标
采购成本降低额
6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的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采购计划及日程的制定、 实施与控制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3) ”供应能力分析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采购成本降低额”: 以期初水平为基数, 达到期初水平给50分; 比期初每低于1%则在50分基础上加1分, 60分为上限; 比期初每高于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4/6
修改状态
4.机电设备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机电设备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情况
10
(2) 设备购置与调度计划的制定、 实施与控制情况
20
(3)设备负荷能力分析情况
10
定量
指标
(1)设备完好率
30
(2)设备利用率
3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的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设备购置与调度计划的制定、 实施与控制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3) ”设备负荷能力分析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设备完好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2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设备利用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2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5/6
修改状态
5.品质管理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品质管理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情况
10
( 2) 质量检验工作日程安排、 实施与控制质量情况
30
定量
指标
( 1) 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
30
( 2) 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
3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质量检验工作日程安排、 实施与控制质量情况”: 优秀30分, 良好25分, 一般16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 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25分; 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 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25分; 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生产计划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6/6
修改状态
6.分厂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分厂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情况
10
( 2) 人力负荷分析情况
10
( 3) 制造日程安排、 实施与控制情况
20
定量
指标
( 1) 分厂劳动生产率
12
(2)制造费用降低率
12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12
(4)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
12
(5)产品收率
12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生产计划制定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人力负荷分析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3) ”制造日程安排、 实施与控制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分厂劳动生产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8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8分基础上加1分, 12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制造费用降低率”: 以计划为基数, 达到计划水平给8分; 每低于计划水平1%则在8分基础上加1分, 12分为上限; 每高于计划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3)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以上年对比数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8分; 每低于对比数1%则在8分基础上加1分, 12分为上限; 每高于对比数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4) ”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 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8分; 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8分基础上加1分, 12分为上限; 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5) ”产品收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8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8分基础上加1分, 12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名
称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1/6
修改状态
1.供应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供应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材料分类与编号工作开展情况
2.5
( 2) 材料供应年度、 季度、 月份、 周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
10
( 3) 材料存量管理情况
10
( 4) 生产所需材料供应情况
5
( 5) 库房管理工作质量
5
( 6) 采购成本控制情况
5
( 7) 用料分析与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2.5
定量
指标
( 1) 材料交货进度达成率
10
( 2) 材料品质达成率
10
( 3) 采购价格降低率
10
( 4) 采购成本降低额
10
( 5) 库存材料损耗率
10
( 6) 材料周转率
1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材料分类与编号工作开展情况”: 优秀2.5分, 良好1.7分, 一般0.9分, 差0分。
2) ”材料供应年度、 季度、 月份、 周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3) ”材料存量管理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4) ”生产所需材料供应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5) ”库房管理工作质量”: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6) ”采购成本控制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7) ”用料分析与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优秀2.5分, 良好1.7分, 一般0.9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材料交货进度达成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6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材料品质达成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6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3) ”采购价格降低率”: 以上期对比数为基数, 达到上期对比数给6分; 每低于上期对比数1%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高于上期对比数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2/6
修改状态
4) ”采购成本降低额”: 以计划数为基数, 达到计划给6分; 每低于计划数5%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高计划5%则扣1分, 扣完为止。
5) ”库存材料损耗率”: 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6分; 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0.1%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0.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6) ”材料周转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6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6分基础上加1分, 1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3/6
修改状态
2.技术开发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技术开发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材料供应计划的制定情况
5
( 2) 开发新材料和替代材料情况
15
( 3) 参与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情况
5
( 4) 技术开发用料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5
( 5) 工艺改进情况
10
定量
指标
工艺改进消耗降低率
6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材料供应计划的制定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2) ”开发新材料和替代材料情况”: 优秀15分, 良好10分, 一般5分, 差0分。
3) ”参与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4) ”技术开发用料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5) ”工艺改进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工艺改进消耗降低率”: 以改进前数额为基数, 达到改进前数额给50分; 每低于改进前数额1%则在50分基础上加1分, 60分为上限; 每高于改进前数额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4/6
修改状态
3.生产计划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生产计划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
10
( 2) 参与材料供应计划制定的情况
5
( 3) 参与材料用量分析的情况
5
( 4) 生产工作是否有序顺畅地进行
10
( 5) 用料统计分析情况
5
( 6) 产品物耗成本控制情况
5
定量
指标
( 1) 材料周转率
20
(2)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降低额
4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参与材料供应计划制定的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3) ”参与材料用量分析的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4) ”生产工作是否有序顺畅地进行”: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5) ”用料统计分析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6) ”产品物耗成本控制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材料周转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 2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降低额”: 以上期水平为基数, 达到上期水平给30分; 每低于上期水平1%则在30分基础上加1分, 40分为上限; 每高于上期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5/6
修改状态
4.品质管理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品质管理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材料质量检验情况
20
( 2) 处理材料质量事故情况
10
( 3) 质量成本控制情况
10
定量
指标
不合格材料漏检率
6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材料质量检验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2) ”处理材料质量事故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3) ”质量成本控制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不合格材料漏检率”: 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50分; 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50分基础上加1分, 60分为上限; 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6/6
修改状态
5.分厂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分厂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与生产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制定的情况
5
( 2) 参与材料用量分析情况
5
( 3) 生产组织协调情况
5
( 4) 材料收发领退规定遵守情况
5
( 5) 用料统计情况
5
( 6) 产品材料消耗控制情况
15
定量
指标
( 1) 材料周转率
20
( 9)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降低额
4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生产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制定的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2) ”参与材料用量分析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3) ”生产组织协调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4) ”材料收发领退规定遵守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5) ”用料统计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6) ”产品材料消耗控制情况”: 优秀15分, 良好10分, 一般5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材料周转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 2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降低额”: 以上期为基数, 达到上期水平给30分; 每低于上期1%则在30分基础上加1分, 40分为上限; 每高于上期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生产类考核/制造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名
称
生产类考核/制造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1/6
修改状态
1.生产计划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生产计划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工作流程设计质量情况
5
( 2) 参与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
5
( 3) 现场管理与检查工作质量情况
10
( 4) 生产进度控制与促进情况
10
( 5) 制造成本控制情况
10
定量
指标
( 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15
( 2) 制造费用降低率
15
( 3) 全员劳动生产率
15
( 4) 目标成本实现率
15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工作流程设计质量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2) ”参与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3) ”现场管理与检查工作质量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4) ”生产进度控制与促进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5) ”制造成本控制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以上年对比数为基数, 达到对比数给10分; 每低于对比数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 15分为上限; 每高于对比数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制造费用降低率”: 以计划数为基数, 达到计划数给10分; 每低于计划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 15分为上限; 每高于计划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3) ”全员劳动生产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0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 15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4) ”目标成本实现率”: 以目标为基数, 达到目标给10分; 每低于目标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 15分为上限; 每高于目标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制造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2/6
修改状态
2.技术开发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技术开发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工作流程设计情况
10
( 2) 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
5
( 3) 现场改进技术分析情况
10
( 4) 控制设计成本情况
15
定量
指标
新产品增加值率
6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工作流程设计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3) ”现场改进技术分析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4) ”控制设计成本情况”: 优秀15分, 良好10分, 一般5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新产品增加值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50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50分基础上加1分, 6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制造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3/6
修改状态
3.供应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供应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材料供应保证情况
20
( 2) 参与现场改进分析情况
5
( 3) 采购成本控制情况
15
定量
指标
( 1) 采购成本降低额
30
( 2) 材料保证率
3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材料供应保证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2) ”参与现场改进分析情况”: 优秀5分, 良好3分, 一般1分, 差0分。
3) ”采购成本控制情况”: 优秀15分, 良好10分, 一般5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采购成本降低额”: 以计划数为基数, 达到计划给25分; 每低于计划数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高于计划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材料保证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2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 3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制造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4/6
修改状态
4.机电设备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 机电设备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 参与现场改进分析情况
10
( 2) 辅助生产成本控制、 核算、 分配情况
10
( 3) 设备工具保养管理情况
20
定量
指标
( 1) 设备完好率
20
( 2) 设备利用率
20
( 3) 辅助生产成本降低率
2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 定性指标
1) ”参与现场改进分析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2) ”辅助生产成本控制、 核算、 分配情况”: 优秀10分, 良好6分, 一般2分, 差0分。
3) ”设备工具保养管理情况”: 优秀20分, 良好15分, 一般8分, 差0分。
( 2) 定量指标
1) ”设备完好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 2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2) ”设备利用率”: 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 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 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 20分为上限; 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3) ”辅助生产成本降低率”: 以上期数为基数, 达到上期数给15分; 每低于上期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 20分为上限; 每高于上期1%则扣1分, 扣完为止。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名
称
生产类考核/制造管理考核/考核方法
编码
版本
页次
5/6
修改状态
5.品质管理部考核分值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