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PPT课件课件误区:误区:头晕头晕/眩晕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不足(VBI)颈椎病颈椎病一一.背景背景(Background)n后循环后循环(posteriorcerebral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髓。n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
2、占缺血性卒中的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n随着对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认识的提高,随着对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认识的提高,认为前循环缺血只有认为前循环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种形式,和梗死两种形式,“颈动脉供血不足颈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也不再被使用。概念也不再被使用。nPCI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血,主要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见的情况。n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n虽然头晕和眩晕是虽然头晕和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的常见症状,但头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
3、不是PCI。n3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和意义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和意义nPCI:后循环的后循环的TIA/脑梗死。脑梗死。n同义词同义词: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后循环TIA与脑梗死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二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二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n1PCI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是:n(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是PCI最主要的血管病理基最主要的血管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础。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n(2)栓塞是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
4、机制,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n(3)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脑和丘脑。nPCI少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动脉夹层、偏头少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动脉夹层、偏头痛、动脉瘤、锁骨下盗血、纤维肌发育不良、静痛、动脉瘤、锁骨下盗血、纤维肌发育不良、静脉性梗死、
5、凝血异常、椎动脉入颅处的纤维束带、脉性梗死、凝血异常、椎动脉入颅处的纤维束带、转颈或外伤、巨细胞动脉炎、遗传疾病、颅内感转颈或外伤、巨细胞动脉炎、遗传疾病、颅内感染、自身免疫性病等。染、自身免疫性病等。n2.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同前循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同前循环)nPCI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肥胖n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症、
6、口服避孕药等。n3.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原因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绝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绝不是不是PCI的主要危险因素。的主要危险因素。n因为:因为: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在有或无在有或无PCI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颈椎病与颈椎病与PCI的关系
7、:不大的关系:不大n病理研究证明病理研究证明椎动脉起始段是粥样硬化椎动脉起始段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而椎骨内段的的好发部位,而椎骨内段的狭窄狭窄/闭塞并不严重。闭塞并不严重。颈椎病与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的关系:不大颈椎病与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的关系:不大骨赘增生不易压迫到椎动脉,转颈后头骨赘增生不易压迫到椎动脉,转颈后头晕晕/眩晕并非眩晕并非PCIPCI者有颈椎病,但更多的是有动脉硬者有颈椎病,但更多的是有动脉硬化化绝大多数头晕绝大多数头晕/眩晕的病因是非血管性眩晕的病因是非血管性的的三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三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n1.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后循环缺
8、血的主要临床表现n脑干是重要的神经活动部位,脑神经、网状上行激活系脑干是重要的神经活动部位,脑神经、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和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在其间通过。当血供障碍而出统和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在其间通过。当血供障碍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会出现各种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临现神经功能损害时,会出现各种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临床表现。因此床表现。因此PCIPCI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刻板或固定的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刻板或固定的形式,临床识别较难。形式,临床识别较难。n症状: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症状: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视力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头痛、呕吐、
9、复视、视力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n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Horner综合征等。综合征等。n特征:特征:一侧脑神经损害伴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一侧脑神经损害伴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现。PCIPCI常见临床症状:常见临床症状:nTIATIA、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综合征、Weber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
10、脉梗死、腔隙性梗死(纯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脉梗死、腔隙性梗死(纯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轻偏瘫、构音障碍-拙手综合征、纯感觉性卒中拙手综合征、纯感觉性卒中等)。等)。常见的常见的PCIPCI类型类型n2.2.常被误认为是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常被误认为是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 脑干结构的致密和血管支配与神经结构的非一一脑干结构的致密和血管支配与神经结构的非一一对应特点,决定了对应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的绝大多数的PCIPCI呈现为交叉多呈现为交叉多种重叠的临床表现,极少只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种重叠的临床表现,极少只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体征。n不到不到1%1%的患者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
11、。如单一的患者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如单一的:头晕、眩晕、头昏、头痛、晕厥、跌倒发作的:头晕、眩晕、头昏、头痛、晕厥、跌倒发作和短暂意识丧失等,多由全身性疾病、循环系统和短暂意识丧失等,多由全身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前庭周围性疾病和精神障碍所致,疾病、前庭周围性疾病和精神障碍所致,很少由很少由PCIPCI所致。所致。NEMC-PCRNEMC-PCR等研究证明等研究证明n对所有疑为对所有疑为PCIPCI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查,主要是MRIMRI检查。检查。DWI-MRIDWI-MRI对急性病变对急性病变最有诊断价值。最有诊断价值。n急性期:急性期:n对起病
12、对起病3 3小时内的合适患者可以开展静脉小时内的合适患者可以开展静脉rt-PArt-PA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有条件者可行动脉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有条件者可行动脉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宽。n对所有不适合溶栓治疗且无禁忌征者,应予以阿司匹林对所有不适合溶栓治疗且无禁忌征者,应予以阿司匹林100-300100-300mg/dmg/d治疗。治疗。n其他治疗措施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其他治疗措施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四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同前循环)四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同前循环)n2.2.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同前循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同前循环)环)n对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控
13、制应参考国内外相关对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控制应参考国内外相关的防治指南。的防治指南。n鉴于约鉴于约40%40%的后循环缺血病因为栓塞,建议积极的后循环缺血病因为栓塞,建议积极开展病因检查。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开展病因检查。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五五PCIPCI几个重要认识(小结)几个重要认识(小结)n1 1 PCIPCI包括后循环的包括后循环的TIATIA(即经典的即经典的VBIVBI)和脑梗死。和脑梗死。n2 2PCIPCI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缺血相同,颈椎病不是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缺血相同,颈椎病不是PCIPCI的主要病因。的主要病因。n3 3头晕头晕/眩晕是眩晕是PCIPCI的常见
14、表现,多伴有其他表现,单的常见表现,多伴有其他表现,单纯的头晕纯的头晕/眩晕极少是眩晕极少是PCIPCI。n4 4转颈或体位变化后的头晕转颈或体位变化后的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不是眩晕的主要病因不是PCIPCI。n5 5对对PCIPCI的诊断检查、治疗和预防应与前循环缺血一致。的诊断检查、治疗和预防应与前循环缺血一致。病情观察n1.观察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偏瘫的部位和 程度,感知觉障碍,认知、语言能力。n 2.了解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 能力,生活习惯。n 3.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3、是否出现耳鸣或
15、者复视的现象。4、生活自理的能力。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1、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2、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3、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4、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环境改变有关。5、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有关。护理措施:症状护理n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头部禁止使用 冰袋。保持病室安静,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n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及有关检查的生化
16、 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 予氧气吸人。意识障碍的护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呕吐、大汗、高热等症状 应及时遵医嘱补液。高热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n病人抽搐时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应用抗凝降纤溶栓药物治疗时,严格掌握药物 剂量,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滴速稍慢,注意血 压变化。瘫痪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康复护理: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一般护理nl.卧床病人协助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着凉。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做好会阴部护理。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 咳者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口慢食,必 要时鼻饲
17、进食。n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n3、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n4、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
18、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遵医嘱静脉输液。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多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送检。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要。n5、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加强与病人的语言交流,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说话的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的药物。n6、安排有助于休息、睡眠的环境。病室内温度适宜,被子厚薄适度。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
19、用地灯。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健康教育n1.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2.告知病人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防止 直立性低血压。n3.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n4.告知长期卧床病人合并症的预防措施。合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护理评价1、病人是否发生受伤。病人及家属能否正常采取防护措施,周围环境是否安全。2、头晕持续时间、次数是否减少,程度是否减轻。病人感觉是否较前舒适。3、恶心、呕吐症状有否减轻或消失。病人是否清洁、舒适,感到满意。n谢谢聆听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