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课堂的宁静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谈到“成功”一词时说:“我看见水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了起来;马歇尔也看见水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制造了一台蒸汽机。”由于每人的经历、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个人的故事也就不同。然而,只有当我们悄悄地坐下来时,才会静下心来,读懂生活最美的一面,才能挖掘平凡背后的美丽。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热闹地讨论,积极地发言,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解,这样的课堂是精彩,但好课中也不应缺少另一种形态,那就是:宁静。宁静,就是安宁和平静,就是沉下心来,静静地想问题。让我们在宁静的教育状态中,平视每一个孩子,以尽量温柔的声音去唤醒一颗幼稚的心灵,以极可能的方法与艺术去影响一个鲜洁的人
2、生;亦在这样安静的人生心态上,从容地感受课堂的呼吸与时代的脉搏,能够动静有致地吸收、表现自然的色彩与人生的美丽。让热闹的数学课堂中驻留宁静的最真、最美、最精彩的一刻吧!一、静导,体悟情境的简洁美,提炼数学信息。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体悟教学”的意旨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本该就有的“意义”凸显出来。当创设的情境呈现在孩子面前时,老师就要静心引导,弄懂情境的数学信息,能迅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摒弃情境中非数学问题的干扰,让数
3、学充满着简洁美!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屏幕出示情景图。师: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生:小猴是2个2个排的。师:想知道小猴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办?生:2+2+2。师:不加能看出来吗?怎么看的?生:可以2个2个地数:2、4、6。师:对!既然是2个2个排的,我们可以这样数1个2、2个2、3个2,学生跟着一起数一遍。(屏幕上再添加兔的情景图) 师:兔有多少只?你能用加法来表示吗? 生:3+3+3+3=12师:怎么数呢? 生:1个3、2个3、3个3、4个3。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算式中数一数。这位老师的处理是直接切入:“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图画就表示3个
4、2。这样就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个几的表象,目标明确,表面上很简单,但内涵却是丰盈的。案例(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儿童公园”的精彩画面。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这个儿童公园太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的玩具。生2:我发现了这儿有过山车。生3:还有碰碰车。(老师分别予表扬,表扬他们的金睛火眼,真会发现问题。)师(耐心地):还有什么新发现?生3: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生4: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师(着急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5:还有摩天轮,上面的小朋友们在和我们招手呢。师(有些失望):还发现了什么?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还发现了什么?”
5、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老师所要的“数学信息”。)这一案例的教学活动明显偏离了教学目标,使数学课变味了。教师没能静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老师出于尊重学生不断鼓励学生,任其说与本课无关的话题,冲淡了教学的主旨。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
6、教学效果。二、静思,体察问题的内涵美,抓住本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设置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里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如:9加几教学片断1观察主题图。(1) 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同学们参加各种比赛项目,请大家仔细观察, 静心想一想,你能根据这里的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2)师
7、: 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数学问题,老师也提一个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多少人?如何列式?先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再告诉老师。 2试着说说想法。 师:运动会上的各项比赛都在激烈进行着,志愿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给他们准备了美味饮料。(教师贴图片) 师:体育委员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你能解决吗?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你是想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师:先静静思考。 师:把你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教师收集) 学生汇报。 再比如,我们的活动单设计的环节中,第一步,都是独立思考,然后才是交流想法。活动一:火眼金睛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1
8、.独立思考: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2.小组交流:有哪些比较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3.全班交流:根据它们的底和高来判断。(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活动二:活学活用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1独立完成:认真读
9、题,仔细思考,列式计算 。2小组交流:要求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可以先求什么?在组内互评,纠正错误。不经过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产生个体独特的见解;没有各自的思考,小组讨论也就没有了思想的碰撞,更难以激发智慧的火花。学生只有通过静心地思考,才能把知识脉络梳理清晰,抓住本质,真正掌握它的内涵,理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场所。三、静听,体会他人的思维美,博采众长。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10、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如果可以的话,在倾听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动作和表情给与呼应,让学生知道你听得非常认真。这样做,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有助于教学。当老师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时,就是给学生作出了好榜样,孩子在别人说话时也就会静心倾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假设的策略时,非常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出错时,教师及时引导他们找错、析错、纠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元、2元人民币共100
11、张,共320元,两种钱各几张?学生列出算式(3201002)(52)=40(张),并解释自己的想法:假设100张都是2元的,1002求的是100张2元币的钱数。3201002求的是相差的钱数,52求的是用一张5元替换一张2元增加的钱数,再用1203=40(张),求的是2元的张数。最后用10040=60(张)求的是5元的张数。学生计算正确,思路分析流畅、完整,可惜最后的结论是错的。教师在听出学生的错误后,及时引领全班学生展开讨论:1203=40(张),求的是几元币的张数?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澄清对错误的认识,达到了巩固新知、提升思维的目的。记得在认识三角形一课,我刚要演示三角形框架怎么捆,一
12、个学生就在下面小声说“这谁不会呢?”。我看着其他学生也有不屑一顾的表情,于是说“好吧,那位同学你来帮老师捆”。他三下两下就捆好了,其他同学由于也想看看这个同学能否做成,也从始至终认真观看。看到他们乐于动手,又不愿听讲解,干脆我将下面的环节作了调整,由先老师演示再学生做,改为由学生分组研讨搭建方法,领取所需材料分组搭建。这下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他们五个人一组认真地研究搭建的方法,有的小组还画了图纸。小组同学热烈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不时修改方案。那么倾听不只是全班集体交流时的倾听,在分组活动中也同样重要。当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踊跃发言,有认真倾听,又有争论出现,那不正是思维在碰撞出火花吗?人有
13、一张嘴巴,却有两个耳朵,所以,我们是否更应该用两倍于说的时间来倾听别人的言说。听,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个比较、发现,催生新思想的过程。有时候,倾听教师深入浅出、生动幽默的讲解,那种如沐春风、豁然开朗的感觉更能让人享受课堂的魅力;静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互相学习,那是一种宁静之美。四、静练,体验知识的关联美,举一反三。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静心练习,既能体验知识上下贯通,在学生强化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能反馈学习新知的情况,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活动单导学模式”设计的学生活动单,每一课都有【检测反馈】环节。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14、【检测反馈】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车多少辆 ?3.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如下图)长8厘米,宽6厘米。周长是( )厘米 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拉成右边的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变化了没有?为什么?既有基础练习,又有综合练习,深化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发其潜能,使不同的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又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检测反馈】1. 填空。 (1)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拼成的平
15、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2)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一张长方形纸片,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从中剪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2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3 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30米,高是46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部分练习的设计,加强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数学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
16、数学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通过练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使学生获得真知。五、静赏,体味数学的艺术美,陶冶情操。 在数学课堂上为了丰富知识,让教学内容饱满生动,通常将应用于生活中与本课相关图片、数据等收集起来,共学生欣赏。欣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老师设计这样的环节:在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后,接着欣赏圆。师: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
17、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圆形的瓷盘及剪纸等画面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学生静静地感受圆的图片带来的美感,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师小结:这一切,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新课程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又
18、如,“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赏”对称,提升认识 。课件出示:桂林山水。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互相倒映。播放生活中的动物、鸟内类,昆虫,人都有对称的图形。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认识时分,学生汇报后请学生闭眼想1分钟歌唱到了哪里,自己一分钟做了多少事接着,老师播放 1分钟的其他活动资料:(1)小朋友走100步大约用时1分钟。(课前学生体验走100步的照片)(2)一些路口红灯等待的时间是1分钟。(路口红灯显示60秒的照片)(3)老师写13个粉笔字大约用时1分钟。(接触学生时
19、老师在黑板上写粉笔字的照片“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欢迎你!“)(4)电脑开机时间大约是1分钟。(360开机小助手显示“1分1秒”的图片)学生感悟:1分钟很短,但也能做很多事情,很宝贵。最后通过欣赏古代计时的方法和人们制造的工具,让学生体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的智慧创造。在宁静的课堂中,欣赏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体味艺术美,陶冶情操,不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只有心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于丹说宁静有时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她讲了一个找手表的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宁静是一种温馨,温馨的感觉必定来源于宁静之中;宁静是一种和谐,和谐的氛围必定存在于宁静之内。许多时候,宁静是金,平静是福;许多时候,嘈杂是草,喧嚣是祸。我们的课堂应该留给孩子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更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就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存有一份宁静的美丽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