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 车 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把握杜甫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通过学习积累,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古诗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诗歌语言,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和感情三、教学难点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四、教学方法诵读 讨论五、教学步骤一、导入书P26 生齐读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兵车行,感受一下诗人那跳动的思想,滚烫的情感板书 兵车行 杜甫二、解题行乐府诗 形式自由三、作者简介生回忆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少陵 少陵野老 诗圣 李杜 杜工部作品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四、写作背景书P27注释五、初读诗歌,把握内容1、在课前我们已经给了时间给大家预
2、习,下面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划出文中难理解的词句2、师生共同解决自读时发现的问题3、一生读诗,回答从表达方式上看,本首诗属于什么诗?思考:这首叙事诗,写了诗人的一次所见所闻,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明确: 所见:送别的场面 所闻:征人的的控诉六、再读诗歌,分析主旨(一)所见 送别的场面1、一生读要求:读出感情2、请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这幅画面。作者刻画这幅画的传神之处在哪里?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或细节描写)走;征夫奔赴战场,亲人们追奔呼号去作一刹那的生死离别牵、顿、拦、哭;四个连续动作,将送行者的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致入
3、微。4、生读5、师范读(二)所闻:征人控诉1、问:造成以上送别场面的原因是什么?点行频(频繁征兵)2、问:“点行频”的原因是什么?武皇开边意未已3、“点行频”的直接受害者是谁?下面我们自己读下面的内容,划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的句子?生讨论,归纳总结(1)征人a、服役时间长:十五北方河,四十西营田里正与裹头,头白还戍边点拨:去时未成年,头白未得归b、生活艰苦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于鸡c、战死极多边庭流血成海水重点赏析;青海边白骨图A、生读 要求:营造阴森气冷的氛围B、改写C、再度 体会感情,征夫战死边疆,不得归葬的悲惨下场,诗人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同情(2)、亲人a、健妇把锄田园荒芜b、县官索租4、“点行频”带来了人民心理的变化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6、这种心理是否是“重女轻男”?这是战火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造成的反常心理。这种反常的语言,极大地道出役夫内心的激愤与控诉诵读过程中诵读,体会人民内心无法压抑的怨恨7、品读诗歌,把握诗风1、生读诗歌要求:把握诗人的感情 浓郁 忧愤归纳:即后人评价的杜诗诗风:沉郁顿挫2、师范读小结诗歌主题: 此诗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个噢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诉说了人民的痛苦和怨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