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参考)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高中一门必修课,每期按要求开设课时(每周两课时),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个课题,高中阶段学生至少完成二个课题才能拿到15个学分。学分安排:高一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8个学分;高二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7个学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作用: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了解科研的
2、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1、背景启发学生认真阅读研究性学习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提供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让学生学习。2、课题组自聘指导老师老师提供参考课题,但仅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与同学商量后确定研究的课题题目,确定课题组成员,每个课题组学生人数58人。课题组自聘指导老师,课题题目可能与指导教师所教科目无关,这不影响教师指导。一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最多不超过4个,多出的课题由班主任进行调配。3、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学生确定课题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计划,做好课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时注意以下
3、几点:教室黑板上布置:“高一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安排学生照相,作为资料储存。以班为单位,各班的评委即为课题指导老师;每个课题组派一人放映课件,陈述自己的课题计划,其它组员坐在讲台下准备答辩。当一个课题陈述完,评委做好点评和提问,学生答辩。课题范围宜小不宜大,注重实用性和研究可操作性。报告结束后,要改进的课题在一周内完成好,交指导教师审议,最后确定是否开题。4、开展课题研究年级组给每个课题组发一本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开展研究,要求课题组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照相、
4、录音、摄像等,一定要保存好原始资料,这是课题组最有力的证据说明。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要主动请教老师,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学生和指导老师将每次的研究内容,填写在研究性学习手册上。5、举行中期交流会当一个课题进行一段时间后,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交流,主要目的是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存在哪些困惑。中期交流与开题报告类似,评委针对课题情况要提出改进措施,课题组成员根据建议,积极改进研究方案和研究办法。6、撰写研究报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进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成果汇报。所写的报告要主动请教老师,希望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学生要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
5、思考分析和总结。7、课题结题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题报告。结题形式与开题报告类似。每个班选一个优秀课题,参与教学处组织的校级优秀课题结题汇报。8、学分认定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情况、考勤情况,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将学分输入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学处审核确认。1、评定依据: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开题报告;活动过程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
6、。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学处复议。2、评定原则(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2)过程性: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3)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4)规范性: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学处审核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3、评定过程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
7、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学处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第三:指导教师组织、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第四:指导老师在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学处审核备案后组织学分确认。四、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高一第一学期:18周,课程辅导;912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1314周,开题报告;1517周,课题研究。高一第二学期:14周,课题研究;56周,中期交流;714周,课题研究
8、;1517周,结题与评价。高二第一学期:14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56周,开题报告;715周,课题研究;1617周,中期交流。高二第二学期:18周,课题研究;910周,结题与评价。五、考核学生1、每周的研究性学习课时间,在教室听老师上课或指导,或开展研究。课题组人人参与,按规定完成研究任务。2、学生不能以研究性学习为借口去做其它任何事情,尤其是在操场打球。3、如果学生要到校外进行课题研究,必须要有详细的活动方案,由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签字同意后方能外出。学生按规定时间返回后,及时将研究的资料和内容向指导老师报告并进行审核落实。4、课题组按要求进行课题开题、中期交流、结题和撰写研究报告
9、。课题组要在研究性学习手册上填写好相关内容,期末结束前上交教学处。5、教师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和参与情况,作为评定学生研究性学习学分的依据。6、课题结题后,学生要将所有研究性学习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教师如何指导研究性学习(参考1)一、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高中一门必修课,每期按要求开设课时(每周两课时),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个课题,高中阶段学生至少完成二个课题才能拿到15个学分。学分安排:高一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8个学分;高二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7个学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
10、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科研能力。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1、到班上课或指导给每一位教师发一本研究性学习教材,教师通过学习,按年级组安排的研究性学习专用课表,到班上课或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2、指导选课题教师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每个课题组学生人数58人。教师可以提供参考课题,但仅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与同学商量后确定研究的课题题目。学生选的课题可能与指导教师所教科目无关,这不影响教师指导。一
11、位教师指导课题数最多不超过4个,多出的课题由班主任进行调配。3、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按时开题学生确定课题后,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做好课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时注意以下几点:教室黑板上布置:“高一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班主任安排照相人员,作为资料储存。以班为单位,各班的评委即为课题指导老师;每个课题组派一人放映课件,陈述自己的课题计划,其它组员坐在讲台下准备答辩。当一个课题陈述完,评委做好点评和提问,学生答辩。课题范围宜小不宜大,注重实用性和研究可操作性。报告结束后,要改进的课题在一周内完成好,交指导教师审议,最后确定是否开题。4、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在研究
12、活动中产生的困惑和注意的事项,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计划、意见和方案,供学生参考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究性学习手册上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意见。5、指导课题中期交流当一个课题进行一段时间后,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交流,主要目的是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存在哪些困惑。中期交流与开题报告类似,评委针对课题情况要提出改进措施。6、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教师指导课题组进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成果汇报。对学生所写的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7、指导课题结题: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以班级
13、为单位进行结题报告。结题形式与开题报告类似。每个班选一个优秀课题,参与校级优秀课题结题汇报。8、学分认定: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将学分输入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1、评定依据: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开题报告;活动过程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科室复议。2、评定原则(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14、,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2)过程性: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3)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4)规范性: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学处审核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3、评定过程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学处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第三:指导教师组织
15、、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第四:指导老师在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学处审核备案,并组织学分确认。四、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略)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考2)一、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有清楚、全面、正确的认识1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
16、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倡导学习要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融为一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使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谐统一,革除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研究,以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弊端。2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中自然和社会现象
17、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2)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由于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多数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并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开放性的学习还将培养学生们开放性的思维,使他们突
18、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自主型课程它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学生一旦认识到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都取决于自己或小组的努力,感到背负着一种责任时,其主观能动性就会调动起来。(4)研究性学习课程重结果更重过程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宝贵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关注社会、与人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
19、、过程性;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深入认识学习的价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达成以下目标:(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更多的是指导与合作,发现学生的潜能,感到终身学习的必
20、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主观能动性被抑制,不利于个体创造力的提高。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将着力于改变这种被动的、“克隆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开放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的园地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学习的对象从书本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的规模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
21、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A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直接体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它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求证、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乐于动手、乐于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科学精神。B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结论并将它完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能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对信息进行处理、利用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围绕主题主动、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处理,提
22、出质疑,并进行求证,促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使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D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现代社会,合作往往比竞争更重要。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创设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精神,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E促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形成。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自主研究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成果,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F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研究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将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
23、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G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学生的能力是存在于多方面的,研究性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后进学生能发现自己潜在的长处,从而使师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紧迫感。4熟悉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流程如下:动员与培训阶段选题、组合与方案初拟阶段开题论证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报告阶段结题答辩阶段课题成果评审、交流阶段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 挑战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权威受到挑战长期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
24、一来源。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老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得多元:教材、参考书、杂志、互联网、有关专家等,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许多老师在这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如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认识不足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这正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特征,学生有选择教
25、师的权利,即允许学生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在全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3教师由个体走向合作。学科教学要求教师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知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完成指导任务,所以就需要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学会合作。(二) 角色变化为应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巨大挑战,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角色发生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1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
26、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2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组长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质量的不同,小组中还会出现矛盾和情绪波动等,所以,教师还要作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研讨活动,组内出现问题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激情。3 共同指导学生的合作者许多研究任务的指导,已不是一个教师单独能驾驭的,必须与同事合作,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做,能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4 校内外教育教学
27、资源的开拓者。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去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三、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几条原则1、“小题大做”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较强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要指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但“小题”要“大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小课题,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大题小做”,敷衍了事。2、注重过程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但
28、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判断等。因此,更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等。3、注重应用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等。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
29、视知识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主动探求、创新的勇气和综合能力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4、注重体验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高度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式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评价应十分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如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5、 注重全体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评价的价值标准应多样化(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现
30、注重全体、实施个别化评价的特点。同时,在评价中重视个人表现,但小组成绩是重要参照和基础。6、注重激励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二)重点指导的部分1、 选题的新颖性。 课题研究应有新意,要指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新情况、新形势去发现、提出新问题,也可以是已经有人研究了,但对中学生而言是“新”的课题。因此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媒体和网络信息,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如很多的调查
31、类课题“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关于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对生活小区规划和发展的探讨”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人口问题、关于捐献器官的问题等都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吸烟对人体的危危害、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家庭燃料使用情况调查、“二手烟”的危害、电池与环保、饮料与健康等与家庭生活、自身健康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她们日后专业选择有重要意义。又如:我看素质教育、中学生读书调查等。2、 课题名称的规范性。 课题一般分为社会调查、科学实验、读书报告和设计方案等四类,一般课题名称都应用“研究、思考、调查、比较、实验、预测、影响、应用”等词语来界定,这样才规范。如: “
32、软件店正版软件的销售情况及思考”、 “对中学生校服的调查与研究”、 “对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思考”等。3、 课题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重点。一个课题研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可行性的高低。各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尽量将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学科学习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并考虑其应用价值。如研究中学生的校服、早餐、阅读习惯,研究我市绿化状况、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考虑研究所需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如实验仪器、专家指导、经费、时间、能力等);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应根据各自课题的性质和自身能力来进行选择,有查阅资料法(查阅文献、网上查询等)、科学实验法、观察法、参观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
33、分析法等;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步骤,对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取得的成果作出安排,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协助学生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何在,并就其解决办法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发现不能解决,可能方案就要做出修改,比如缩小研究范围、更换研究内容等。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随时与课题研究小组保持联系,了解研究进展,提供建议,进行监督、控制,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4、课题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编号-课题名称- 课题导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课题的由来-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可靠性分析- 进度计划- 小组分工- 预期成果- 表达形式- 5、指导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做摘要、写札记、做调查(设计调查表)、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写综述等。6、指导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格式包括:1)题目 2)、摘要 3)、引言 4)、研究过程 5)研究结果 6)、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注释和参考文献 9)、附件 10)、致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