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课程目标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伴随着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程,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也不断演进,从而以其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深邃和精湛,不断充实着文明的宝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线索,同时它们又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和借鉴,以其丰富和多元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和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就是学习历史必修()的重要目标。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进而基本
2、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线索。要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会搜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当然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文化现象的把握和分析阐释能力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的养成是
3、紧密相连的,这样的三维一体化,在思想文化的学习模块里表现得更加明显。历史必修通过八个学习专题来实现上述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来表达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象的理解。每个专题都从特定的地域或类型出发,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每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看到思想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特征,能从历史的角度看到它们之于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每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思想大家、科学巨匠的伟大和卓越,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肃然起敬。以下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课程目标里的八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标准学
4、习要求教学建议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 知道诸子百家。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 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1.结合初中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如政治、经济、阶级、教育)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意义的理论性强,适度引入材料,从政治集权、传统文化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
5、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 孟子、荀子的主要内容。4.课后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编辑一期小报,让学生谈一谈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感受。5。可以围绕 “你知道几位儒家代表人物”、“你知道哪些儒学思想的价值观” 组织一次调查和统计活动,以便大体了解儒家思想在当前的影响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的观念的认同。1.联系必修专题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方面的原因。2. 援引汉代儒学观点的材料,引导
6、学生概述汉代儒学的主要观点。以此让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儒家的哪些正统观念。3. 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特征,从文化、政治集权、教育(科举考试)等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儒学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的影响。4。可以补充一些董仲舒的史料,使思想史教学与人物介绍和评述互为表里,既增强历史的故事性,又凸现汉代儒学思想在古代中国主流文化演变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1. 联系“唐末割据、辽宋对峙”等社会政治状况
7、,帮助学生认识“儒家大一统”观念遭到挑战的危机,进而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宋明理学家的主要内容。3. 理学思想深奥,教学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深掘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涵,可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浅显的文字材料,以此弄清楚理学的内含。4. 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感受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提
8、倡个性”、“批判专制”等积极精神的价值。1. 联系必修专题一“明清专制主义强化”和必修专题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代表、主张、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内容。3.援引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材料, 从政治、经济、思想学说、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知道明清儒学是如何冲击传统的。史论共享:一、传统文化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9、,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战国到汉朝的儒学思想:战国时代的孟子、荀子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
10、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4明清时期儒学地位: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2
11、.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古代人民的科学创造精神的价值。1.联系“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必修二专题5“新航路开辟”、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影响。2. 以列表的方法,从发明、外传、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的内容。3.组织学生课后搜集材料,举办一次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小展览或知识竞赛,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帮助学生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讨论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
12、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光大民族文化的自信心。1. 帮助学生梳理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提供“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主题,指导学生整理汉字的演变过程。2. 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提供“文人画、山水画”等主题,指导学生整理绘画的发展历程。3.援引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其设计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书法的艺术特点。4. 教师要多利用教科书中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13、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1. 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成就的知识量大,教师要善于抓主不同时期的典型作品,以点带面,深入浅出,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以列表的方法,从文学成就、典型作品、作者、文学特色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成就。3. 援引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材料,帮助学生分析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4. 结合中学所学的唐诗、宋词的名句,指导学生感受古代中国诗词文
14、学的艺术特色。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些文言文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了解元杂剧、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2. 说明元杂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3.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1.联系近年来京剧迅速革新与发展、流派纷呈、走向世界的情况,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弄清影响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援引京剧脸谱的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京剧的艺术成就,讨论京剧的艺术特色。 3. 以师生所熟知的地方戏曲(如越剧、黄梅戏、豫剧、粤剧、评剧等)为素材,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文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讨论戏曲的艺术魅力。4。
15、艺术史的教学无论是书画还是戏剧,都要努力关注古典艺术的鉴赏力的培养。史论共享:1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2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16、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 形成乐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将学习西方与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1帮助学生确立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框架
17、,要求学生以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一是强化线索感,二是彰显本专题的主题“思想解放 中国向何处去”, 这是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既要分析维新思想本身的价值,也要适当联系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活动,使作用的理解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教学过程还是学生多维地阐释历史和养育爱国主义精神与现代化意识的学习与感悟过程。 3联系专题四的三民主义和必修辛亥革命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整地建构晚清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框架结构,使学生认识到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共和的递进过程。4。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谈谈思想解放对于改革
18、开放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1背景分析有着启迪横向思维的特殊价值。围绕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来组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横向建构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改变专题教学容易带来的纵向梳理有余而横向展开不足的思路上的缺陷。2联系本专题的维新思想、共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纽带作用,适当联系必修
19、的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胡适、鲁迅、蔡元培等等人文知识分子以及北京大学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适度组织一些“历史细节”“文章诵读”之类的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同时“后顾”必修第六单元的部分内容,以养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意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2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概括并评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1马克思主
20、义在中国的传播大体经历了“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论战广泛传播”的历程,沿着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诸多人物、文章和刊物等历史知识,也可以连缀到这一线索之下。2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史,结合必修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政治史,帮助学生在比较开阔的历史视野里,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3教学时要关注以下三点:对史实,需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对认识,不要单纯地宣讲和机械地告诉;对本单元,需关注整体回顾。4。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政治学科的老师或学校团委合作,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活动。史论共享:1近
21、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
22、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也是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也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23、。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到三
24、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1教学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时,要关注下列学法指导:以教科书和相关史料为载体,提炼关键语句,学会将史料阅读与教科书所述相互引证和彼此说明。2分析新、旧三民主义作用时,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进步性与局限性、结论与史实等方面去条分缕析,寓思想认识于方法指导之中。3联系必修中的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必修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必修中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史实,使学生确认“三民主义是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4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孙中山不断求索的精神品质。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
25、影响。1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2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品格,并且学会感恩。1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是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如影相随的,是建立在具体的阶段性影响的基础上的,可以先做阶段性分析:特定时期特定内容特定影响,再做出宏观的概括和整合。2联系必修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必修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史实,帮助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实践意义。3可以援引毛泽东著作(含诗歌)和党的会议决
26、议等史料,参与学生的诵读感悟及理性提炼的学习过程,科学地多方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理性地并且充满感情地评述共产党人的业绩。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知道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和首次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的党代会。2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3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1不因为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科的关系而忽略其历史意味,要将邓小平理论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背景下展开教学活动,切忌教条式地讲读和罗列理论观点。2联系必修中第三专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必修中的“一国两制”来
27、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3适度补充“文革”时期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史实,结合他的南巡等活动,感受伟人的胆识和创新品质。4。组织“我所知道的经济特区,我能感受的邓小平的贡献”的谈话节目,以便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1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和确认的基本史实,简要地概述其基本内容。2认识“三个代表”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体会自我完善的价值。1可以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作一个整体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28、要能够结合现实、举出历史事例来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努力避免说教和套话。3可以指导学生围绕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历史命题来做简要比较,进一步认识中国国情,感受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史论共享:1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描绘的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前进方向,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它是20世纪
29、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1924年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则是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
30、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
31、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32、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1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用表格、示意图等方式来呈现新中国成
33、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也可以指导他们用编辑小报和设计展板等方式来呈现科技成就及其科学家。2注意引导学生去畅谈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此,可以适度补充产生世界影响的科技成就(例如神舟六号的飞天),也要提示学生观察和关注“科技进步与身边的生活”。3联系专题二的古代科技,与新中国科技做一比较,既明确古今科技的若干差异,又增强民族自豪意识。4联系本单元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一步领会“科教兴国”这一战略。5。可以举办“现代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科技前沿”的主题小报制作活动,引领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知道我国“百花
34、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双百”方针,注意价值导向,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2引导学生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或破坏对文化事业尤其是文艺事业的影响,通过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帮助学生概括出相应的经验和教训。3文艺领域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叙事性和情境性,作品、作家的回忆录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
35、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3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1侧重于掌握新中国头十七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同时也要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史实来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2组织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努力将史实运用、历史比较、现实感悟、交流对话等目标贯穿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3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三代人所受教育的口述历史的视角,大体勾勒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三
36、个面向”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谈谈各自的体会。史论共享:1新中国科技进步的作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国的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主要指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 。它提倡在文艺科研领域可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3发展
37、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时期,发展教育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3.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1.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和认识。2.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普罗泰戈拉等
38、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3.呈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一些名言名句,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等让学生记忆并体会其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知道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指导学生用列举的方式整理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2.结合宗教改革前夕德意志的社会状况去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出现的背景和意义。3.联系前面所学,说明人文主
39、义与古希腊智者学派精神遗产之间的继承关系。4.结合薄伽丘等人的作品和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表格内容涉及时期、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作等)。2.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3.联系文艺复兴的内容,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
40、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史论共享: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尺度”的主张,它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3.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
41、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2.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3.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1.引导学生回忆初高中物理课所学的内容来促进本课的学习。2.从注重实验和数学化等方面去分析
42、说明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通过进化论发展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论争,认识到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科学终将战胜愚昧和迷信。4。理解进化论的诞生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2.指导学生联系生物课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3.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阐明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3、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的史实。2.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1.运用比较法来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发明过程的异同。2.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来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学生通过观察电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1.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论的主要内容。2.认识相对论、量子论的意义。3.学习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科学而不断探索的进
44、取精神。1.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爱因斯坦、普朗克的人物传记,初步了解他们在物理学上的突出贡献。2.联系经典力学的相关内容,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了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了解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情况。2.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1.学生通过上网搜集整理有关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资料。2.指导学生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组成学习小组,从各个方面追踪它们对社会和各类人群造成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3.以“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为题在班级举办
45、辩论赛。史论共享:1经典力学在近代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它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2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意义: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生物进化论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3.相对论和量子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
46、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5.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网络拉进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得地球变得“更小”了。互联网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