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校应常教圣贤书 多育栋梁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27日同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落实责任、积极改进创新,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刘云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完善相关学科设置和教材体系。(2月29日,《新华社》)
作为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凡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文化比较繁盛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一流大学。这些大学,承载了整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承载着国家的文化传承,更承载着国家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国的高校,也自然不能落后。
高校的竞争力,源于高校的“教学内容”。在古代,我们看见,学子们不论品德高低,大都“学富五车”,而这种“学富五车”的优良传统,让传统文化深入士子的心中,纵然士子们未必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却也不会是一无所知之属。尽管古代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发展,但是有一点却应该保留,那便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学术的象牙塔,尽管“学校”的形式在历史中不断演变,但是,高校教授的内容,却应该永恒不变:浓缩在“圣贤书”里面的我们的民族精粹和传统文化精粹,应该成为永恒的经典。
当然,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圣贤书是其主要职责,但是教书的目的,最终还是在育人。对于现代的高校而言,与古代的育人不同,现代化的高校的育人,除了要让学生在高校中快乐成长,更要让这些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栋梁之才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栋梁,可能是各个领域的标杆者。即便他们这一辈子未必都能够取得绝伦的成就,但是,都足可以称得上学富五车,有礼有节;即便他们不是思想上的巨人,但是在社会道德上,也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
高校之功用,一为纯粹的传承文化,这体现在,我们对于圣贤书的传承;一为培育更好的接班人,这体现在,我们对于栋梁的培育。而要完成这两大高校应尽职责,高校除了应该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之外,更应该将“核心价值观”的哺育,充分融汇到这两大工作重点中来。
要让“圣贤”精华深入学子的心中,高校应该充分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让教师能够身先士卒,让学校能够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传统能够得到精准诠释;要让“栋梁”层出,高校应该让核心价值观外化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子皆有忧国忧民之德,师者均有为人师表之范,何愁高校不昌盛,社会不繁盛?高校常教圣贤书,圣贤自会深入人心;多育栋梁才,栋梁自不会让社会失望。(特约评论员 隋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