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学区 邓建勋【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学。教师如能运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探索、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键词】课堂教学;个性发展;个体差异;教学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开放式题;分层合作;创新意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在
2、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
3、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永红机械厂五月份用电800千瓦时,( ),六月份用电多少千瓦时?要求不一个条件,使该题成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该题的出示为学生提供了问题平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倍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创设趣味情境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
4、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的空地上设计一块面积为30平方米的花坛。这样设计,看似相同的活动要求,事实上对学生而言,却包含着丰富而有差异的智力要求。结果,有的学生只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长方形,而
5、有些学生却设计出了较复杂的组合图形,更有一些学生设计组合图形时,还兼顾了图案的审美性。这样既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
6、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1、分组合作,探索规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这一单元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用五根小棒,摆三个三角形用七根小棒,-摆N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教师要求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合作,通过摆一摆、填一填、数一数,找出用字母表示所用根数公式的规律。学生认真的摆一摆、数一数,再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了以下两种结果:一是3+2(N
7、-1);另一种是2N+1。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通过化简得出最间表示式为2N+1,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2、自主探索,寻求探索。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对如何进行转化作“操作”上的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
8、、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 大数学教学观明确指出:“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是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 1、教学式题形式的开放。(1)问题的开放一方面教师在课堂里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它们课外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
9、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同样如“圆的面积”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我们只能讨论其中的一种转化情况,也就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至于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以及如何转化等,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课外去进一步探索、研究。(2)活动的开放另一方面,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更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多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以后,教师带学生到附近的商店、或银行开展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了
10、统计图表知识以后,我让学生自已到课外搜集数据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3)途径的开放再如在组织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调查的内容,相信学生的能力。2、教学式题结果的开放。对调查或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
11、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起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
12、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1、问题设计的分层如在课堂提问上: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学习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2、情感激励的分
13、层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教师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3、作业设计的分层另外,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
14、,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用同一练习题提不同的要求;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0吨水。照这样计算,一天节约55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要求学习暂困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用三种方法解答。各层次学生若多解对一种方法,就予以加分鼓励。另一种是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15、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一位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多项教学活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中,教师如能运用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探索、分层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参考文献:认知发展与心理学林崇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谢明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小学数学教学论周玉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郑毓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叶季明,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