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的价值浅析与教学策略探寻【内容提要】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在人类艺术宝库中始终熠熠生辉。由于其篇幅一般较长,为了丰厚教材,便于教学的需要,教材中诞生了名著类课文。名著类课文以其自身浓浓的文学性,深刻丰富的人文性,牢牢架设了学生与名著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不可或缺的一个位置。【关键词】名著类课文 价值 教学策略笔者经过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发现:小学语文教材的版别有多个,然而不管是什么版本,不管同种版本如何修订,节选名著或者根据名著改编类的课文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从低年级涉及的中外童话寓言到中高年级涉及的古今中外古典、现代名著,那一缕香悠长回荡,并
2、且伴随着年级的升高,此类课文的篇数也逐渐增加。为了便于本文表达的简单直观,我们暂且称此类课文为“名著类课文”。这类独树一帜的名著类课文,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怎样用好此类课文,使得它的长处得以彰显,闪现熠熠光辉呢?本文试着从名著类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入手,浅析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和探寻其教学策略。一、名著类课文的价值浅析1、故事母语翻开任何一本名著,无一例外的是都有着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教材中的名著类课文有的是进行了改编,有的是对名著的相关章节段落的节选。但是此类课文都很好地呈现了名著所具备的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这一特点。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以及唐
3、僧肉眼凡胎而导致的种种曲折情节,出色地再现了作者精妙的构思。孩子喜欢听故事,因此此类课文让孩子觉得更有意思,捧起来读一读,不读完不想放手。这一刻,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都牢牢抓住了孩子的眼球,他们为这些语言文字的组合而成的一个个精彩故事而沉醉。显然,这对我们的孩子学习母语是大有裨益的。2、人物人格名著类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身上或具备着真、善、美的精神品质,或具有了独特魅力的性格特征,或装备着凡人不具备的某些能力本领等等。如负荆请罪一文赞美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也赞赏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深深打动我们的还有他们身上那超越个人的名和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荣辱观尽管故事发
4、生的时间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精神风貌仍然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人物在名著类课文中比比皆是: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白雪公主纯洁善良、小红帽的天真机智他们身上闪现的品质光辉让多少人向往,又给予多少人梦想与希望啊!他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也是孩子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年龄小,好模仿,名著类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与精神品质等无疑可以促使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朝着阳光的方向发展前行。3、抛“薄”引“厚”有人说“从一粒沙里可以看到一座沙漠,一滴水中藏着一个大海。”从物的元素构成上而言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肯定:从一粒沙里看不
5、到沙漠的炙热荒茫,从一滴水中也看不到大海的汹涌无际。名著类课文的量词是篇,然而它背后“基石”的量词是“本”,是“部”。狼和小羊的背后是伊索寓言,负荆请罪的背后是史记,三顾茅庐的背后是三国演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引领孩子感悟名著课文“篇”的魅力之余,激发起学生对那本名著的阅读兴趣。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就不仅仅是获得一颗珍珠,而是一整串甚至更多串的珍珠。4、中国世界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而名篇名著在结构的安排、语言的
6、运用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都独具匠心,堪称典范,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学名著类课文,我们要带着孩子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创作背景,学习文本内容,体会作家情感,感悟其中的民族文化意蕴。通过教学,让孩子与文中人物对话,在历史的空间里穿梭,受到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浸润。让孩子的手掌能够触摸世界,让孩子的心灵能够容下世界。二、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策略(一)读:读出情境,读出理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名著类课文的故事性极强,对于不同人物、不同场景,我们的读要不同对待。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读出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味道,读出不同故事场景中不同的升腾跌宕。情境,指的是情感和意
7、境。不管是寓言、童话,还是小说的题材,如狐狸和乌鸦、草船借箭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一般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那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起伏跌宕的情节常常让孩子的眼睛一眨不眨。殊不知这样的课文恰恰是学生练习朗读很好的平台,可以采用比赛读、分角色朗读、个人表演读等形式再现人物形象、再现故事场景。当你看到读的孩子兴高采烈,听的孩子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说明他们心中的情感必定被课文驱动了、感染了、激活了。同时,要带着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如课文三顾茅庐中有这样一段:“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
8、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两个“轻轻”表达出了什么?“恭恭敬敬”又代表了什么?“等候”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力量驱使?等等。看似极其平常的一段话,只要我们在细细推敲着读、品悟着读,会有很多值得想象、丰厚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带着孩子去文本中挖掘情境因素,甚至可以根据其中的一词一句引导孩子去想象创造,设计人物语言、设计故事场景,这样孩子经历的是一次“情境旅行”,那么他们就不仅仅读出了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还能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二)聊:以聊促读,以聊促悟聊,有聊天的意味。为什么课堂上要聊呢?语文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单篇短章的阅读而不关注整本书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很高,也
9、不全面,不能算真正学会了阅读。有人这样说:“名著是什么?名著是你想读却时常没有时间去读的书!”虽不能一言以蔽之,但也有一番道理。怎么办?怎么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名著之中呢?名著类课文的背后是整本名著,“聊”就是一种很有效的促进学生阅读的教学手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的三打白骨精就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范例。窦老师不是就一课教一课,而是透过三打白骨精让学生了解了整部西游记。窦老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通过“聊”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聊出了小说中环境的描写,聊出了小说中情节的研究,聊出了小说中人物的评价。这种聊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的举重若轻。她让学生在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
10、三打”,唐僧的“三责”和猪八戒的“三挑唆”中感受本文反复叙事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又让学生将“白骨精”这一人物替换成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中的其他人物,明白整部西游记在写作结构上也是反复叙述的特点,而对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也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大体把握西游记惩恶扬善的主题。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从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学名著类课文,“聊”正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研究的绝佳方式。采用“聊”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产生阅读动力,可以将“薄”聊成“厚”,将“点”聊成“面”,
11、使班级掀起“全民阅读名著”的热潮。(三)比:基于文本,殊途同归比,即比较。在此仅以影视作品为例叙述:教会孩子在学习名著类课文时,与同内容的影视作品比较,这样可使得文字的抽象与影视的形象相碰撞。值得反思的是,作为教者,是仅仅把影视作品的功能定义为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还是定义为突出语言文字的魅力上。笔者认为,既然是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将焦点聚集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我们可以将与名著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作为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石、丰厚语言文字意蕴的璞玉,从而体会出语言文字独有的精妙及其背后灵动庞大的画面体系。其实还有很多种比较,如:名著类课文与原著的比较,体裁的比较(负荆请罪的剧本体裁与将相和相比)等
12、等。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到收获。(四)拓:关注表达,多管齐下名著类课文独特的文学性使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教师要利用好名著类课文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名著类课文一般多在中高年级的年段分布特点,笔者将拓展分为两个方面来阐述。1、写作型拓展:多种途径,练习创作名著类课文中有很多训练学生练笔,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需要,尊重文本自身,多种途径,练习创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寻有效空白点:名著类课文中有许多的空白点,有的在开头与结尾,有的在人物语
13、言的留白处,有的在故事情节的转弯处。如何抓住有效空白点进行练笔?关注一个点:即学生的学习疑问点。“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抓住,并相机让学生进行练笔。这样的练笔源来自学生,必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冲动。(2)尝试改编:名著类课文来自名著,在保持原著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了通俗易懂、增强趣味性的改编。那么教学之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段落进行改编。建议改编之前,先让学生交流从本篇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相机运用。(3)针对特色:很多名著类课文有自己的特色,如三顾茅庐
14、中“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部分环境描写很出色,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这一特色进行练笔。其实,很多名著类课文特色明显:有的用词准确而新颖,还有的对话富有个性化。教师可根据所学名著类课文的特色,相机让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特色”训练。(4)故事新编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家喻户晓,后人创作的许多故事都以他们为主角,赋予他们时代气息,使他们魅力的外延得到更为远博的伸展。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教学完名著类课文,教师不妨利用当下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对名著人物、故事进行新编;同时也可以鼓励
15、学生自编故事,选用合适的名著人物。这样一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在孩子的笔下流泻出着崭新的生命力。2、活动性拓展:大胆创意,精彩纷呈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它能够检验学生内化文本语言、驾驭文本语言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孩子尽情秀出自我风采的灯光舞台。(1)演:把握大意,突出精髓演,即表演。名著类课文一般涉及人物较多,而且形象鲜明,所以“戏感”十足。很多老师会采用课本剧的方式深化课文学习,这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然而,教师一般会选择对话频繁的课文。其实,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握课文大意,发挥自己的“编剧才能”,设计人物对白,神态等,这样就会少了些机械,多了些灵动。
16、同时,课本剧的表演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精选段落,可以根据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课本剧,使课本剧为突破重难点服务。(2)评:百家争鸣,纵横千秋名著类课文由于涉及人物众多,“脸谱”性特征明显,所以一直成为孩子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何有效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评析,把自己的发现、研究、思考表达出来。如教师让孩子评说“我眼中的三
17、国人物”,相信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思考。(3)做:自己动手,展示个性笔者还记得几年前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班级中有好些个男孩子竟然根据文本中描述的招式画出了一组连环画,着实令我惊讶。而现在的苏教版课文后面经常附有作家卡片,教师可利用这一资源组织学生制作人物卡片。可以在其中配上图画,使得文字图画相得益彰,展示孩子的个性。笔者也曾看到过孩子用硬纸板、木板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还有的孩子几人合作,制作了电子小报。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且对促进孩子爱读书,乐学习是大有裨益的。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明确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探究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潜移默化中积淀丰富的文学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开阔自己的文化眼界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