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果参评 汲取传统精华 提升人文素养 谷城县城关三中 李雪勇 陈琳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中国古典文化让当代人感到十分遥远,恍若隔世。知识结构的转变和强势文化的侵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令人震惊乃至恐怖。许多学生不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只崇拜歌坛的“四大天王”;不喜欢孔子、老子,只热衷于上网游戏;不懂中国书法,只喜爱“薯条”、“热狗”。而在这似乎成为笑料的同时,使人感到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即将成为神化传说的危机。时代赋予我们当代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2、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我们需要留给学生什么?传统文化犹如一条源远流长、亘古不息的长河,河水滔滔,不舍昼夜。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时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读古文,吟古诗,吸取古人思想
3、的精髓,让他们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之中去体会美丽的生活情趣。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成语故事中积累语言、在学习神话故事中感受神奇、在浏览学习寓言故事中明白道理。让学生们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感受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神奇和美妙。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精背,吸取古人之精髓学生们在韵文中明理修身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一些传承下来的汉字韵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的百科全书,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由荒蛮通向文明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朗朗的背诵中,明理、励志、修身,从而终身受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
4、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满江红的悲壮、虞美人的凄美等许多词曲篇可以让学生深深为之着迷。 学生们在诗文中欣赏美,在词曲中感受爱。学习诗歌,是对文学知识的一种积累,因此,对优秀的诗篇,要加强背诵。背诵诗歌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除了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对字词的理解和对意境的体会,还要加强对朗读的理解,即对诗歌反复的朗读。朗读本身就是感受诗歌情怀最直接的途径。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最易感知也是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情绪的表达。如骆宾王七岁写的吟鹅一诗,篇幅简短,但老少皆喜,这并不受读者知识水平的限制,而是“曲颈向天歌”,“红掌拨清波”传达出一
5、种追求自由自在和谐的情绪上,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读体会出来,任何的讲解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更容易背诵了。在背诵诗歌的同时,体会诗歌的情感。要深入的体会诗歌的情感,不仅体现要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贯通,更要对诗歌进行吟哦。事实上,我们并不难发现,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们在文言文中树目标,立志向。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文言文,学生通过这些文言文的学习,了解了古人立志奋进的决心,明白了古人积极进取的斗志。吸取了文言文中体会古人思想的精髓。于是就
6、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智者对社会的热诚奉献或作理性的探究;就有了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士君子的高风亮节;就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主义精神;于是艰难困苦中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古人语言来激励自己的斗志;失败沮丧时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则表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中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则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
7、襟。学生学会了做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2、学生们在故事中积累语言、辨真假、明善恶、知道理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彩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兴趣盎然地品味着其中的滋味。如此的语文教学,岂不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他们怎么会没有浓厚的兴趣呢?它不仅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积累了语言,丰富了想象力,又使孩子们在这些故事中明白了人情世故,辨别了真假善恶,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3、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对偶和对联知识 由于对联文学性和实用性兼备,因此,它从来就是传统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提到当时私塾里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晚上对课”。 19
8、99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五首一课的“练习”,还简单介绍了“对课”(“对对子”),并举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选段为例,要求学生“读一读,体会对仗中的词语运用情况”。2001年人教版的初中语文第四册,“语文实践活动”板块里,安排有诗词寄慨妙联抒怀。看来,对联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学样式,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学内容。周汝昌先生说过: “我们过年过节的春联,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的春节征联活动等等,就是明证。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除上述韵文、诗词、故事、文言文外,还有一些歇后语、谚语等很多形式。把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
9、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些诙谐、自由、贴近孩子生活的传统文化,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二、重视书法教学,弘扬祖国文化书法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可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祖国文化传统,激发爱国热情,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中发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目前虽然大多数
10、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应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书家的生平简历、趣事铁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色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这些书坛艺苑中的千古美谈,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另外,在书法教学和欣赏中,让学生学习构字的一些美学原则,例如刚柔、疏密、变化、统一等等。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感受到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朴素的哲学思想。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知识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11、,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份灿烂瑰宝。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这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重拾起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母语文化之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之豪迈雄奇,从而培植一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李雪勇 男 中学一级教师 多篇论文曾获奖 陈琳 女 中学二级教师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余年 现任三年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