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盲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盲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庆市盲人学校 作者:周远琦 2008-3-28 8:40:48 摘要 口头表达是盲生和外界交流最主要的形式,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盲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是他们今后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盲校的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盲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盲生 口头表达 提高 由于视力的残疾,盲生主要靠听觉和触觉来了解外界,获得知识。他们缺乏相应的体态动作和丰富的面目表情,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盲生和外界交流的语言分为书面和口头两个方面。盲文因为不普及,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口头表达是盲生和外界
2、交流最主要的方式。盲生的口头语言有以下特点: 因为盲文是表音字,因此盲生的普通话相对比较标准,这是盲生在口头表达上的一大优势;但由于视觉的缺陷,缺乏感性认识,盲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以下问题:词不达意,语言与具体实物脱节;词汇贫乏,形容事物不准确、不生动或茶壶里装汤圆心中明白口头却说不出来;语言不连贯、不流畅、不完整,说话没条理。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盲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是他们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盲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和提高盲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盲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
3、体会。 一、创设规范、和谐、民主的说话环境。 1、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富有感染力,给盲生树立榜样。 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吟一咏、一举一动,无不在学生的身上产生神奇的效应,很多为学生所模仿。”教师的语言是盲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对教材中的人和事、情与景的叙述和描绘要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同时还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以免盲生产生听觉疲劳。在和盲生的课后交往中,教师也应该注意用语的规范,为他们树立榜样,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2、充分尊重、信任盲生。 盲生说话
4、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保持从容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鼓励他们把意思说清楚,把内容表达完整。盲生能说的话,尽量让他们说,切不可因急躁而粗暴地打断他们;对盲生不成熟的或者错误的看法不能嗤之以鼻,更不可挖苦讽刺。只有获得了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他们才能大胆开口,畅所欲言。 3、注重盲生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视力障碍,大多数盲生都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盲生的自信心,教育他们要正确面对自己的残疾,克服自卑心理,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于胆小的学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哪怕是一丁点细微的进步,教师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要注意
5、保护盲生的自尊心,在他们面前要避免“瞎说”、“瞎猜”等刺伤他们隐痛的字眼。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盲生说话的欲望。 1、寻找盲生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捕捉“说”机。 身边的一些新闻、突发事件等都是让盲生“开口”的最佳素材。教师应善于及时捕捉“说”机,循循善诱,让盲生产生不说不快的愿望,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多盲生都喜欢通过收音机收听新闻,对时事、足球赛事等常常如数家珍。前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灾难之后,我发现班上学生对海啸非常关注,常在课余聚精会神地收听听关于海啸的新闻,并且还在一起议论纷纷。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近两周的语文课堂上开展了“关注海啸”的课前3分钟演讲,结果学生兴趣空前高涨,每天课余花很
6、多时间来准备材料,演讲时更是滔滔不绝,内容由海啸带来的深重灾难、发生海啸的原因,到灾区人民的痛苦生活以及环境保护,就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口若悬河。不少学生意犹未尽,主动要求延长演讲时间。实践证明,选择盲生感兴趣的话题能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深入盲生的生活,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了解,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捕捉“说”机。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说”趣。 情境的创设,有赖于直观教学法的采用。这里的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盲生充分利用其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并作为其认识事物的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盲生因视觉缺陷而引起的不足,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
7、目的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教具直观教学法、语言直观教学法、动作直观教学法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他们说话的兴趣。 3、采取生动活泼的口头表达的训练形式。 (1)复述。对教材中的有关记叙人和事的课文,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盲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盲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他们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2)新闻发布会。很多盲生都喜欢听收音机,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收听新闻,然后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几分钟举行“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把从收音机
8、或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新闻清楚、流畅地讲给大家听,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学生关心天下事、收听新闻的习惯,真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还可定期开故事会、举行辩论赛、演讲赛等。以上形式的活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发盲生的说话兴趣,不失为提高盲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有的盲生因胆怯、缺乏自信等原因在全班同学面前难以启齿,但在小组内就要大胆得多,因为在小组内盲生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伙伴,不会有说错了会被批评、被笑话的心理负担,往往都能在小组内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妨多采用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三、提高盲生的
9、“说”技。 1、加强词语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如果我们把语言比作一座雄伟的大厦,那么词汇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建筑材料。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是盲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盲文是表音文字,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对盲生而言有难度,同时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又没有盲文工具书,准确地理解词义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困难,因此盲生的词汇相对比较贫乏,在语言运用中也容易产生词义与具体实物脱节错位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教具、语言描述、动作直观、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培养盲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指导他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增强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2、加强诵读教学,丰富语言积
10、累。 盲生记忆能力较强,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优势,留充足的时间给他们读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是名篇或佳作,语言都比较凝炼、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教师领读、师生齐读、学生接力读、个别读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学一篇课文时,尤其要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这不仅因为大多数盲文课文都没有标注声调,部分语句学生不能正确定调,还因为教师能较好地处理课文中的停顿、语气和语调,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模仿,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过的大部分课文要求盲生基本能够熟读成诵。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盲文书籍或听有声读物,不断积累词汇,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将课外读物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也不断规范、丰富自己的语言,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为盲生的书面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促进盲人与社会的融合。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提高盲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非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每个盲校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