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1477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留侯论命制人:侯红强 审核人:孔祥凤 严兰花时间:2015年8月27日【学习目标】1、 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4、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知识链接】1、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

2、乃封之留侯。2、文体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3、背景 北宋嘉佑六年(年),苏轼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篇。

3、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 【预习问题】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3、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穿全篇,逐层深入地论证的。 【导学问题】熟读1-3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节、人情、见、而、所以、安、相与、以为、过、之、以 虽、匹夫、危、足、特、固、折、其通假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同猝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见同现词类活用:1、 且其意不在书

4、书 名词活用为动词 授书2、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 使动用法 使折服古今异义:1、 人情有所不能忍(人之常情)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3、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告诫)4、其身之可爱(可贵)特殊句式:1、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被动句2、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不可胜数 被动句3、此固圯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判断句4、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 状语后置句【问题研讨】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所谈论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一中心的?(匹夫之勇和大勇者的不同表现对比,表明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为能忍)2、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抓重点句:且其意不在书)简

5、说有关张良的传说,指出第二节为破典引事,从而证明作者的独辟蹊径。)3、读第三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提示:研讨重点语句“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之计谋,以侥幸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明确:首先要有杰出的才能,其次要有过人的气度。(突出了作者对“贤而能忍的重视”)补充引导:张良存在的不足是什么。补充说明,张良只具其一,未具其二,是以老人教之。从而得出一个观点,忍小忿而就大谋【导学问题】熟读4-6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逆、下、信用、舍、之、而、臣妾、夫、以为、

6、折、于、以、惊、怒、所以、是以、弊、王、见、称、其通假字:1、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卒同猝 2、见于词色 见同现词类活用:1、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下 名词作动词 居于之下 信 使动用法 使信任 用 使动用法 使卖命2、 臣妾于吴者 臣妾 名词作动词 充当奴隶3、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惊 使动用法 使惊扰4、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怒 使动用法 使愤怒5、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折 使动用法 使挫伤6、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王 名词作动词 称王,做王古今异义:1、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下人 居于人之下 )(信用 使信任,使卖命)2、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状貌 身材相貌)3、

7、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 的原因)特殊句式:1、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被动句2、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状语后置句3、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 判断句4、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判断句 【问题研讨】1、 结合上文“郑伯、勾践”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正衬和反衬,有力地证明了能忍则成大事,不忍则坏大事的道理)2、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3、讨论:苏轼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忍”呢? 明确:忍,作为一种涵养,经常被曲解。忍

8、,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所以说,忍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俗称:“忍字心头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说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其实,这是消极的态度,结果很悲哀,以彻底牺牲自己为代价,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这不是积极的态度,不可取。正因为民间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人本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却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结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所以,与其“忍到心头插刀”作无谓的牺牲,不如“忍化”,处事临危不惧、当机立断,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

9、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冲突。【巩固练习】一、完成学习与评价1-10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第1-2题。 题乌江亭 乌江亭 唐杜牧 宋王安石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 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

10、背。2两首诗的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杜诗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王诗好。杜诗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王诗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

11、前者三、写作练习:阅读一篇翻案性质的史论文章,谈谈你的感受。(课后完成) 宋人理性精神昂扬,疑古之风甚盛,好为翻案文章,以后人眼光审视前朝历史,例如:欧阳修纵囚论、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等。以疑古精神读疑古之作,当是一件趣事。【思考与交流】 张良 宋王安石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倾家为主合壮士, 博浪沙中击秦帝。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

12、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史记留侯世家)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彊(Qing,通“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喏。”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

13、,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G)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史记留侯世家)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进学解命制人:侯红强 审核人:王鹏 徐叶丹 时间:2015年8月28日【学习目标】2、 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并积累本文中的成语。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3、理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对我们做人和学习的借鉴意义。【

14、知识链接】1、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2、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3、题解 “进学”,指增进学问,为使学业有所进。“学”包括两方面意思,它既指一般的学业,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业”与“行”两个方面。 “解”,即辩解,论析,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论、说、议、辨、原) “进学解”,指解释增进学业和品德修养。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

15、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4、作者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年幼家境贫穷,幼年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5、写作背景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最终遭受打击。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旧唐书韩愈传:“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

16、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发牢骚的一篇文章。所谓“自嘲”,就是自鸣心计和自我解嘲。 【预习问题】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现实意义? 【导学问题】熟读第1段,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馆、诲、行、随、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7、孰、扬、有司通假字:1、登崇畯良 畯同俊,优秀人才 词类活用:1、 拔去凶邪 凶邪 形容词作名词 奸邪小人2、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晨 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3、占小善者率以录 善 形容词作名词 优点古今异义:4、 方今圣贤相逢 (圣贤 圣君贤臣 ) 特殊句式:5、 招诸生立(于)馆下 省略句6、 诸生业患不能精 宾语前置句7、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被动句【问题研讨】概括这一节的内容。提示:从“诲”字出发概括。(参考:韩愈对太学生的教诲:教导他们修业修德而不必埋怨才能被埋没。)(学生理解成功的主客观的条件:自身和社会状况。)老师的理解:从字面上看,既有对学生的教导,也有对朝廷的赞美。找出

18、这样的语句,并画出来。我们通过下文的学习,看是不是由衷的赞美?【导学问题】熟读第2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有年、披、记事者、提其要、纂言者、钩其玄、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兀兀、以、抵排、补苴罅漏、张皇、之、绍、障、而、回、于、含英咀华、作为、满、规、佶屈聱牙、浮夸、齐而法、正而葩、逮、同工异曲、闳、肆、方、左右最宜、成、跋前踬后、辄、咎、窜、冗不见治、谋、而、童、裨、为通假字:1、冗不见治 见同现,显现,显露词类活用:1、回狂澜于既倒 回 名词作动词 挽回2、其书满家 满 形容词作动词 填满3、 上规姚、姒

19、上 名词作状语 向上4、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治 公、私 名词作状语 在官场上 私下里古今异义:1、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作为,写作)2、 左氏浮夸 (浮夸,多有夸张和形象性描写,文辞华美)3、 三年博士 (博士,国子学博士)4、 障百川而东之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特殊句式:1、 寻坠绪之茫茫 定语后置句2、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治 被动句3、有笑于列者曰 定语后置句 【问题研讨】概括第二节的内容并分出两个层次。提示:从“笑”字出发进行概括表面上看是对国子先生的讪笑,实际上是对韩愈的高度赞美。从四个方面进行赞美。请分条列出。利用这些信息,对韩愈作一简要评价:从中我们也可以

20、看出韩愈的遭遇。【导学问题】熟读3-5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杗、桷、以、施、工、遗、登、纡余、妍、卓荦、方、以、辙、行、是、绝类离伦、优、其、虽、要、而、修、靡、廪、从、踵、盗窃、诛、见、其、分、若夫、商、之、班资、指、前人、诘、为、而訾、以、引、进通假字:1、校短量长 校同较 比较2、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繇同由,符合,合乎 3、 计班资之崇庳 庳同卑,低下 词类活用:1、 杂进巧拙 巧拙 形容词作名词 聪敏和拙笨的人 2、乘马从徒 从 使动用法,使跟从3、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月、岁 名词作状语 每

21、月、每年古今异义:1、举足为法 (举足,一举一动)5、 窥陈编以盗窃(盗窃,抄袭剽窃)6、 指前人之瑕疵(前人,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特殊句式:1、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判断句2、 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3、 大论是弘 宾语前置句4、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判断句5、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判断句【问题研讨】1、 把第三节分为两个层次,用标出,并概括每一层内容。 (“昔者孟轲”句前)讨论明确:第一层:朝廷能够量才而用。 第二层:孟、荀不遇于时。2、第一层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理?讨论明确:类比论证法(引导学生作具体的说明)

22、3、作者举荀、孟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明确:从字面上看,高度赞美荀孟二人在艰难中坚守儒学道统的执着精神,并为他们抱不平。 实际上,作者以孟荀自比,以儒学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坚守儒学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四节的内容(讲解时抓住最后一句)关键词:不遇于时,份所当然,此为自谦之辞,实乃内心不平。5、讨论最后一节,思考,韩愈批评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是什么?明确:不考虑自身情况,而单纯地纠缠于俸禄多少,官位高低;盲目指责有司之行。【巩固练习】一、完成学习与评价1-12题。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2004年全国)。吴隐之字处默,濮

23、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

24、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

25、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B.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饮者怀无厌之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C)禄赐皆班亲族 冬月无被,

26、尝浣衣,乃披絮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B.吴隐之为官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官吏贪财积弊,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发信要求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和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

27、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清廉之士引为光荣,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作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的口粮,其余全都分给或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凡饭食。(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思考与交流】一、韩愈的思想韩愈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

28、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二、韩愈的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圣人无常师。 10、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2、

2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三、成语积累1细大不捐:捐:舍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2焚膏继晷:膏,油脂之属,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3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面。4含英咀华:亦作“ 含菁咀华 ”。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5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6异曲同工:亦作“异曲同工”。曲调不同,却同样美妙。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同样的效果。7跋前踬后:比喻进退两难。8动辄得咎:辄:就,总是。咎:罪过。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

30、。9钩玄提要:探取精微,摘抉要义。10各得其所: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11兼收并蓄: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 句容实验高中高三语文导学案越州赵公救灾记命制人:侯红强 审核人:赵静 周璇时间:2015年8月29日【学习目标】1、 掌握“羡”、“佐”、“廪”、“累”等重点文言实词。2、 理解“饥馑”、“疾疠”、“拊循”、“委曲”等词语特点及意义。3、理解“富人可募出粟者”、“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等句式特点。4、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知识链接】2、 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 (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

31、家。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直至中书舍人,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府,谥号“文定”。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著有元丰类稿50卷。2、赵公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浙江衢州人。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一清如水,长厚清修。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赵清献公神道碑。【预习问题】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2、结合注释,

32、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3、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第1部分(1):写灾前准备。 第2部分(2、3):写救灾措施。第3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第4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导学问题】熟读第1段,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知、前、之、为、书、被、食、廪、僦、所、羡粟、书、籍、具存、以、对、谨 词类活用:5、 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 知 名词作动词 做知州6、 当廪于官者几人 廪 名词作动词 赈济、救济粮食 特殊句式:8、 民能自食者有几 定语后置句9、 富人可募出粟者 定语

33、后置句10、 民使治之者几所 定语后置句11、 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 定语后置句5、当廪于官者几人 定语后置句【问题研讨】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的准备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从“诲”字出发概括。(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2)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3)同时,从接连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突出作者所褒扬的民本思想 。【导学问题】熟读第2-3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录、食、故事、廪、而、敛、输、佐

34、、朔、蹂、且、为、凡、有、以、便、去、计、具、为、闭粜、籴、完、责、处、属、恃、在处、瘗通假字:1、 凡五十有七 有同又,整数之外还有零数2、 词类活用:1、故事,岁廪穷人 故事、岁 名词作状语 按照旧例 每年2、人受粟日一升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7、 使各以便受之 便 形容词作名词 方便的地方8、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 寓 名词作动词 居住9、 平其价 平 使动用法 使平10、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 完 形容词作动词 修缮古今异义:5、 故事,岁廪穷人 (故事,旧例)6、 明年春 (明年,第二年)特殊句式:3、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病、不能自食者 定语后置句4、 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状语后置

35、句5、 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 定语后置句 6、 民取息钱者 定语后置句7、 官为(之)责其偿 省略句8、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被动句9、 处疾病之无归者 定语后置句【问题研讨】1、二、三段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忧领粮秩序混乱男女分开 忧百姓流亡广设救灾点 忧官吏不够聘离职官员 虑能自食者令富人开仓 官粟平价 虑需举债者令富人放债 忧疾病无归者为病坊,属人照顾 忧死无葬者就地安葬 灾后防疫,全面周到2、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何作用? 准确有力地介绍了救灾措施,充分地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歌颂了赵公的吏才与品德。3、从第二、三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赵公? 严谨周密、细致深入的工作作

36、风和忧民爱民的品格。【导学问题】熟读4-5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法、而、累、上、便宜、辄、细巨、罹、虽、被、饥馑、疾疠、殆、于、东向、拊循、以为、所以、绥辑、委曲、虽、以、事、于、沴、间、素、采、识、科条通假字:1、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蚤同早, 早晨 ; 少同稍, 稍微、略微2、乐为之识其详 识同志,记载 词类活用:2、 法廪穷人 法 名词作状语 按照法令 3、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4、 民饥馑病疠,死者殆半 饥馑、 病疠 名词作动词 遭受饥饿、染上疫病5、 岂独以慰越人之思 思 动词

37、作名词 思念感激之情 5、民病而后图之 病 名词作动词 遭受灾难古今异义:1、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便宜,对(救灾)有利)2、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所以,用来的措施;委曲,周到细密。)特殊句式:6、 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判断句7、 灾未有巨于此也 状语后置句8、 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 定语后置句【问题研讨】1、 第四段中,作者给我们展现了赵公的哪些品德? 不怕承担责任; 不惜功名利禄;公而忘私,一心为民。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阐明文章主旨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呢? 对比。(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38、。)意图: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小结:作者一方面评价了赵公救灾措施的意义,也是赵公匡世济民、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同时是曾巩毕生所追求的民本思想。【导学问题】熟读第6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以、致仕、家、直、正、岂弟、实、著、师、以为通假字:1、 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词类活用:1、 家于衢 家,名词作动词,安家2、 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 直、正, 使动用法,使直,使正特殊句式:1、 著其荒政可师者 定语后置句【问题研讨】1、 文章结尾交代了写作的缘

39、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既概括地介绍了赵公其他方面的品质、修养,又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具有无尽的余味,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手法。【巩固练习】1、完成学习与评价1-11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知越州赵公 知:主持B、灾所被者几乡 被:遭受C、僧道士食之羡粟 羡:羡慕D、计官为不足用也 计:考虑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A、前民之未饥 蚓无爪牙之利B、为之告富人 如姬为公子泣C、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忧其且流亡也 不出,火且尽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公为“不能自食者”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 B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使受粟者男女异日 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