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依恋理论详解专题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207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恋理论详解专题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依恋理论详解专题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依恋理论详解专题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依恋理论详解专题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依恋理论详解专题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依恋理依恋理论详论详解解 目 录一:依恋概念一:依恋概念1.人类天生有依恋的需要2.接触产生最初的母子依恋3.依附通过发出信息来建立二二.儿童依恋理论儿童依恋理论1.儿童依恋类型的差异分类2.依恋行为系统3.依恋策略4.儿童依恋到成人:内部工作模式三:成人依恋三:成人依恋1.成人依恋与儿童依恋的关系2.简单问卷,维度区分依恋类型4.成人依恋类型的差异分类:安全性,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5.依恋传递,多重依恋,安全行为,伴侣选择,稳定性研究6.三个内在结论7.依恋带来的启示,如何改变依恋 人类天生有依附的需要依恋具有本能性依恋具有遗传性婴儿需要被保护、养育才能生存成年人类需要保护和养育婴儿才能延

2、续基因可爱,亲近行为爬向母亲,哭喊,搜寻奶瓶 接触产生愉悦接触铁丝软布柔软提供安全感接触带来愉悦 依恋差异分类安全型 65%回避型21%焦虑矛盾型14%混乱型 4%依恋行为系统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他接受我吗他接受我吗他关注我吗他关注我吗是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以及交际的行为否会体验到焦虑,并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用眼睛搜寻,主动跟随,呼喊。这些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重新建立与所依恋对象的足够的身体或心理亲近水平是否精疲力竭等不愉快体验,长时间的与母亲分离或者母亲“失踪”孩子会无助,失望和抑郁 接触产生愉悦依恋策略:个体在寻求依恋关系时,会采取什么样

3、的方式方法遭遇问题或者需要有协助初级依恋策略寻找安全基地:妈妈内化为父亲,朋友,老师,恋人,或者一个环境,如看书,独处激活得到安慰,获得帮助未激活次级依恋策略过激依恋方式不激活依恋方式更加猛烈地强化接近依恋企图,直到获得依恋对象的关心或回应为止放弃寻求依恋的企图,并以转移注意力等消极防御来逃避依恋对象 内部工作模式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人际关系婚恋关系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不被任何人欢迎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以被爱。婴儿每天与养护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渐发展

4、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内化了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在表征,最后转变为一种无意识、自动化的运作它的实质是儿童对自我、重要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认知。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主要以无意识方式运行,并且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永久,它决定着儿童的行为方式,并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参照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用己有的“内部工作模式”去理解新的信息,早期经验就是这样对个体日后的发展起作用的,它会引导个体去思考自己应该得到何种对待和关注、给他人怎样的信任和支持、对他人的需要给以怎样的关注,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交往策略等。投射到其他与其发生亲密关系的人身上的 婴儿成人依恋对比都会在另一方在身边和能够响应

5、自己时,感到安全都有亲密、私人性质的身体接触当不能亲近另一方时都感到不安全都与另一方分享自己的发现都会抚弄另一方的面部,并都显示出相互间的迷恋和专注都会进行“身体交淡接触高: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与伴侣亲密接触时烦躁不安 依恋分类依恋相关焦虑:忧虑被弃是否会害怕他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远离自己依恋相关回避:回避亲密接纳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的难度和信任程度高:忧虑于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关注自己,忧虑分离低:对伴侣更有安全感低:更乐意与别人亲密、在依赖别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时更有安全感亲密关系中感到舒心和轻松安全型: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安心并且积极寻求,乐观,好交际疏离型:自立,漠视亲密关系,

6、冷淡,独立,高冷,神秘,不担心被拒绝,但却不喜欢亲密接触痴迷型:对有损亲密关系的任何威胁都不安和警惕,感情中“贪婪”“妒忌”。渴望亲密接触但害怕被拒绝恐惧型:害怕被遗弃,不信任他人,猜忌多疑,害羞,在亲密关系中坐立不安又担心亲密关系不能长久 自我认知 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

7、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来获得内心的安适坦然,过度地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总觉得自己被误解和不受赏识,认为自己的情人和朋友都不可靠,不愿意与自己建立持久的关系。对人际关系怀着混合的情感,这就使人处于爱、恨、怀疑、拿不起、放不下的冲突情感之中,导致不稳定和矛盾的心理状态。担心恋人并不真正爱自己,或者会离开自己。一方面希望能与自己的恋人极为亲近,另一方面又对恋人是否可靠和可信满腹猜疑。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安全型依恋是一种稳定和积极的情绪联系,

8、以爱情关系中的关怀、亲密感、支持和理解为标志。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友好、善良和可爱的人,也认为别人普遍是友好、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十分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一般来说,他们既不会过于担心被抛弃,也不怕别人在感情上与自己过于亲近。无论我们自己的依恋方式属于哪一种,找到一个安全依恋型的人做自己的伴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可能出于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而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又往往会过度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整天提心吊胆。有时想到与伴侣亲密相处时他们就会感到恐惧。

9、常常表现出惧怕亲密关系和拒绝信赖别人的倾向。往往在关系未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之前就开始退缩,他们对爱情多疑且冷淡,认为别人不可靠或过分急于要承诺。结果是,他们觉得难以完全相信和依赖别人,只要有人试图在感情上亲近他们,他们就开始紧张。从根本上讲,他们在回避亲密的关系。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关注替代选择,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希望将来的伴侣不给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不打算反过来做任何报答。往往在关系未能

10、向好的方向转变之前就开始退缩,他们对爱情多疑且冷淡,认为别人不可靠或过分急于要承诺。结果是,他们觉得难以完全相信和依赖别人,只要有人试图在感情上亲近他们,他们就开始紧张。从根本上讲,他们在回避亲密的关系。安全安全安全安全自主型自主型自主型自主型痴迷型痴迷型痴迷型痴迷型恐惧型恐惧型恐惧型恐惧型疏离型疏离型疏离型疏离型 依恋传递依恋传递父母对自身早期依恋经验的表征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抚育方式及敏感性,从而影响孩子的依恋安全性,于是导致了依恋代际传递性的研究。虽然关于依恋是否存在代际传递性这一问题,尚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父母对自身早期依恋经验的表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开始受到研究者们的日益重

11、视。多重依恋近几年来西方的一些研究人员对鲍尔比的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进而提出了多重依恋关系的假设。认为儿童可以与不同环境里(如家庭、学校)扮演不同角色的成人(如父母、老师)建立不同的依恋关系。由于各种依恋关系产生环境不同,它们之间也就不必具有一致性。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这种依恋关系的存在,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结果尚不足以支持这一理论假定。在多重依恋关系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还表明,当师生依恋关系的特质也被用来预测儿童在校社会交往能力时,其预测性高于亲子依恋关系。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儿童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度过的时间比较长,师生关系会成为儿童在学校环境中建立同伴关系的模式,并认为良好的师生依恋关系能够对安全

12、性低的亲子关系起到补偿的作用。但是类似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关注。在当前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生中最一长的一段人际关系婚恋关系,人际关系与人的心理问题又有着巨大的关系。婴儿到成人在婴儿中,安全型婴儿通常调适最为良好,即它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在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行为模式。总的来说,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加满意于自己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特点:持续时间较长、信任、忠诚、独立并且,他们更可能以恋爱伴侣为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对成人依恋的大量研究,是要揭示出能够增进成人的安全感和安全基地行为的行为及

13、心理方面的机制。迄今为止已取得两项重大发现。第一个发现符合依恋理论,即在苦恼时,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可能寻求伴侣的支持。而且,他们更可能向苦恼中的伴侣提供支持。第二个发现是,在发生关系冲突的期间及随后,不安全型个体对伴侣的行为做出的反应,加剧而不是减轻了他们的不安全感 伴侣选择跨文化研究似乎表明婴儿的依恋安全模式被普遍认为是母亲最希望的模式。但显然无法对婴儿进行类似的研究,因为无法询问婴儿是否喜欢能带来安全感的依恋对象。在寻求长期关系的成人看来,潜在约会对象身上的能够使她响应婴儿的照看者品质,如专注、热情和敏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尽管安全感很吸引人,但不是所有成人都与安全型伴侣在一起。一

14、些证据似乎表明,人们最终与之建立关系的伴侣,是那些肯定自己的与依恋关系有关的已有信念的人。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是那种依恋而与他人在一起,而是我们已经事先筛选,我们更愿意选择某种依恋的伴侣。依恋的稳定性研究a.安全型的人对生活中各种人(如父、母、恋爱伴侣)的体验有多大程度的类似性?b.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些关系中的安全感有多么稳定?研究发现:儿童-父母关系中的依恋风格和恋爱关系中的依恋风格间最多只有中等程度的关联。命题结论:1.依恋系统,这个最初适合于婴儿生态环境的系统,继续影响着成人期中的行为、意念和情感。而无论这个系统在十多年或更久以后是否仍稳定,也无论在各种亲密关系中是否都稳定,这个命题都将成

15、立。接触产生愉悦命题结论2.个体差异的长期稳定性会趋近于零.出生后一年内发展起来的依恋表现模式被保留下来(即不被覆盖)并持续影响着整个一生中的关系性行为.由于受新体验的影响,已有的依恋表现会被更新和改变,使旧的依恋表现被逐渐“覆盖”掉。个体差异的长期稳定性会趋近于零.首先,如果成人浪漫关系是依恋关系,那么 Ainsworth 在婴儿-照看者关系中观察到的那种个体差异,也应该在成人关系中观察到。例如,我们应当期望一些成人在自己的关系中感到安全相信在需要时伴侣会随时出现,并能够依赖于他人和让他人依赖自己。我们也会期望存在与此相反的成人,他们在关系中感到不安全。例如,一些无安全感的成人会是焦虑-抵抗

16、型:他们忧虑于别人不会完全地爱他们,并在自己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愤怒。还会有回避型成人:他们似乎不太在意亲密关系,可能宁愿不依赖于别人、或不让别人过于依赖自己。第二,如果成人恋爱关系是依恋关系,那么成人关系的“工作”方式应当类似于婴儿-照 看者关系的工作方式。换句话说,促使儿童探索环境的同类因素应当也能够促使成人探索环境,这一因素对于儿童来说即是有一位会及时响应的照看者,对于成人来说则是有一位会及时响应的伴侣。使得依恋对象符合婴儿“心意”(即及时响应、可亲近性)的同类事物,也应当符合成人恋爱伴侣的愿望。重要的是,依恋的个体差异应当会影响成人期中的关系及个人活动,就像它在童年

17、期中产生这种影响。成人在自己的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部分地反映着他/她在早年儿童期中的依恋体验。鲍尔比相信,儿童的与关系有关的心智表征或工作模式(即行为和思维的期望、信念、“规则”或“脚本”),是他/她的受照看体验的一个机能。例如,安全的儿童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因为过去的体验使他得出这个结论。一旦儿童获得这种期望,他/她就会找寻符合这些期望的关系体验,并带着这些信念感知其它关系。按鲍尔比的说法,在一生中,这种过程应当会增进依恋模式的连续性,虽然如果人的关系体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则他/她的依恋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成人关系属于依恋关系,则有安全感的儿童长大后在恋爱关系

18、中也具有安全感。确定自己属于哪种依恋类型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恋爱中的行为,进而让恋情更加甜蜜。我们没有必要为自己提出的各种要求感到歉意。感情容易激动并没有错,你可以坦白地对对方说:“我需要有人陪在我的身边,让我有一个依靠。”潜在伴侣的回答能够揭示出他在未来满足你这些需要的能力。如果你是焦焦虑虑型或者型或者躲躲避型避型,有些事情是你不应该做的。如果现在坠入爱情,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伴侣没有及时回电话或者回家晚了,应该首先想想他们可能遇到什么抽不开身的事情,而不是上来就是抱怨。研究发现,躲避型和焦虑型往往互相吸引,但彼此的特征会进一步恶化,导致焦虑型陷入永无休止的焦虑漩涡,渴望与对方亲近,而躲避型

19、则进一步选择疏远。这并不是说他们无法获得快乐,他们需要共同努力,增进彼此的感情。通常情况下,焦虑型与躲避型都能与安全型亲密交往,是很好的一对。如果你是焦虑型,你最初可能会觉得安全型很令人厌烦,因为他们无法让你获得令人兴奋的情感上的起起落落,但交往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与这种类型的人共同生活如同发现一座金矿。如果你是躲躲避型避型,你需要学会依赖和信赖对方,让他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选择疏远。不要将曾经的伴侣完美化,也不要等待所谓的理想伴侣。只有这样,你才能与对方更亲密。安全型伴侣不需要你为他付出很多,你可以变得更独立。虽然我们能够从安全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安全型交往不会出现问

20、题。有时候,他们对焦虑或者疏远的行为过分宽容,不利于感情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安全型能够对其他人产生神奇的影响,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正是躲避型和焦虑型所希望的。他们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感觉和安全感。怎么做共同来了解依恋理论,其次,不管是你自己或你的伴侣属于不安全依恋,都希望你们能够接纳自己,自我接纳是什么意思,又为何要自我接纳,接纳是改变的核心基础。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成长呢?如果情侣双方共同理解自己的依恋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在接纳自己行为和情绪的基础上对恋爱中的矛盾获得新的认知和评价,并且通过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体验改善自己的人际期望、情感体验定势和对他人与自我的表征性质,就可以实现亲密关系质量改善和个人安全成长的双向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以为双方的良好沟通是处理冲突、相互理解、包容接纳的基础,更是形成亲密关系中积极体验所不可或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