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领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从而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然而,新课程实施四年来,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等一系列配套方案老师们又知晓多少、把握多少,落实多少了呢?下面本人就立足农村基层学校的现
2、实问题与策略,帮助突出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围。一、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一)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存在误区。在2002年8月到10月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对北京、重庆、广东、宁夏四省、市、自治区就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使用情况开展的大规模调查表明,有10%的学生把思想品德课列为“最不喜欢的课程”,在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中排在第三位(共14门课),而在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排在第10位(共14门课)。近年来,许多地、市没有把思想品德课纳入中考范围或者实行开卷考试考查学生,成绩不计入升学总分。有的地、市纳入了中考范围,但初一、初
3、二的内容没纳入中考考试范围。介于此,许多学校就把该门课程随意搭配给某些老师作为平衡老师工作量的“带头”,或者安排责任心不强,工作效果不佳的老师来教,这样安排对升学成绩的影响降至了最低,是学校的“上上策”,当然该首选。这样,担任该门课程的老师也心知肚明,上课来一趟轻描淡写地讲讲就算对得住学生了,甚至个别老师还恬不知耻地说把时间让给“主要学科”对学生升学有好处,这类教师职业懈怠到何等程度?!在上述情况下,学生“你松一尺,我跑一丈”,加之时下许多家长都溺爱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疏于管理;学生本人也自私自利,吃不来苦,自我放纵。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便在愈显重要的关键时刻被“升学指挥棒”指挥着中邪入魔一般,
4、殊不知“身体残疾是废品,品德败坏是危险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在成长的关键时刻需要正确引导形成时,该门课程的功能却因人为原因而丧失,农村孩子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二)思想品德课教师缺编严重,部分教师不具备思品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调查显示:2006学年度重庆市九龙坡区年任思品课教师三百名左右,全部是兼课教师。他们中有的是学校领导兼课,有的是班主任兼课,有的是其它学科教师兼课,最多的一人兼四个学科的教学。有的教师分不清活动式教学的内涵是什么,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当成练习册使用(陕人教版),有的甚至把思品课上成语文课。浙江安吉县对全县初中现任政治学科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
5、兼职兼课等情况的一项调查表明:2005学年全县25所初级中学,任教思想品德(政治)学科的教师共有169名,初三年级专业对口占62.8%,初二年级专业对口占44.9%,初一年级专业对口仅占22.2%,初一年级兼职兼课达76%,行政领导占35.2%。在169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占43.2%。以上两地系发达地区,而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我们资中县乡镇完小130余所学校思品课教师系政史专业毕业的“正规军”近乎没有,专业不对口比例大,年龄结构偏高,兼职兼课教师过多,特别是初一二思想品德课情况更为突出。人的品德形成要通过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自我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认知、情感体验、意识磨
6、砺、行为矫正,逐步规范,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才能受益终生,而这点对于农村思品课教师来说,许多人没曾去思考和研究过,许多教师不具备思品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三)部分教师对本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实施不够清楚,主动学习探究意识不够。许多政治课教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新课程培训,手里压根儿也没有课程标准,更没有好好的去研究教师教学用书,没有上网参加学习和讨论,对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实施建议心中没底,凭经验组织教学,费力不讨好,甚至发生方向性失误,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部分教师虽然参加过培训,手里也有或在网上下载了新课程标准,但对新课程理念的内含理
7、解不够,内化不深,对教材处理肤浅,很难去思考创新性教学以增强思品课的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课堂 “山也还是那道山,梁也还是那道梁”,死板教条,枯燥乏味,使“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与“旧教法”相矛盾,“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他们中不乏相当多的职业懈怠者和悲观厌世者,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了主动学习的激情和职业需求,一般是学校行政推着走甚至拖着走的人,而往往以年龄大者居多。(四)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简单,自我研修不够,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渠道。农村思品课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勾画要点让
8、学生背背记记应付考试的教师不少。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深感思品课“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在随堂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依据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多,自己动手动脑精心设计的少。很多教师只注重了课本范围内的备课、上课,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教师情感投入不够,使用教材不灵活,课上得死板、枯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许多教师一切从书本出发,或者照本宣科,或者随意讲解,没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没能从书本走向自然,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
9、开放,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被禁锢和疆化,越教越死,越死越教,恶性循环,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二、农村学校思品课教学问题解决策略探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刘黔敏、王彦力专家认为:学科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太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同时影响着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个体和群体的职业地位。因为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学校,教师所教的学科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就越有可能享有较高的职业地位。而思想品德课教师群体在这方面无疑处于劣势,其原因就在于其学科的专业性不强,专业授课的“门槛”太低,进而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地位。 (一)转变观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少年富则
10、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载体。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不能只看到中考与本学科内容矛盾的一面,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对学生本人负责的态度,切实重视思品课的教学,保证思品课教学的课时和质量。同时,学校还应大力开展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活动,提高初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自控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1、,成为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二)注重校本教研,加强学科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农村初中思品课教师的奇缺,已经严重阻碍了思品课教育创新的正常开展。思品课教师既应当成为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导师”,更应当成为以身示范、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师”,因此,学校必须精选高素质的人才担任思品课教师,并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教研活动、晋升职务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以全面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初中思品教师短缺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及时扭转和改善这一现状是最迫切的。教研机构和学校教师要加强思品课的教学研讨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研修,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12、,让一线教师尽量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因此,学校重视,经费保障,营造氛围,加强研讨,充实师资,用心执教是农村初中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突出重围的关键。(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品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盅水”的“我讲你听、我念你写”,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没有了师生互动,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完全没有了“道德判断,品行修炼”的思品课味道。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下,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由此,思品课教学远非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完成,思品课的内容素材应该就是生活素材,只有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才会形象,才会富有活力,也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