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设计者
李志伟
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案例名称
《规范使用计算机》
适应范围(标明年级和模块)
三年级 Windows基本操作模块
课时
1
规范使用计算机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李志伟
一、教材简析
《规范使用计算机》是江苏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2课的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法律和法规,建立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预防计算机病毒。主要分三个版块的内容:一是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律和法规;二是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三是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其中一条是“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与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的责任意识。”所以这一课时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法律法规,建立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预防计算机病毒,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同时了解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说明危害的严重性,学会当遇到一些如“CIH”病毒时的系统调整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杀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强调正版软件的使用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学生分析
其实,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机,就在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接受规范使用计算机的教育,如学习计算机教室守则,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如何使用鼠标等等。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意识;
②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预防;
③了解几种常见的计算机杀毒软件。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调整系统日期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的意识;
②通过感受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1)教学重点:自觉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增强“防病毒”的意识。
(2)教学难点: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调整系统日期。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整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从病毒——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知识产权——道德规范,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探索、自学书本,生生合作、师生互助、小组合作等。
对于规范的认识,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接受知识。
对于杀毒软件和系统时间的操作调整,通过同桌互助、交流讨论、汇报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系统,病毒样本演示动画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季了,温差变化大,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引入病毒性感冒)
提问:1、计算机也会生病吗?你见过计算机生病吗?能说说是什么样的呢?和人生的病一样吗?
学生:感冒
交流得了感冒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
开发教材中的有效资源,重新组合教材,并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病毒性感冒为先手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计算机病毒
孩子的感知并不成熟时,教师应让孩子明白计算机生的病并不等于人生的病,他们有异同点,在这里用问题的形式抛出,旨在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并对以下的课充满了期待,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计算机病毒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学生自学课本那一段),
师出示Powerpoint演示文稿屏幕展示病毒样本演示:电脑中病毒后的情景,让学生注意看到计算机有上述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为什么会中病毒?说说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其实,计算机病毒有着与生物病毒相似的特点,你能结合生物病毒的特点想一想、猜猜计算机病毒会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出示“可激发性”。师:其实,计算机病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激发性,解说可激发性,比如象CIH病毒,它常有每月的26日发作,特别是4月26日。哎呀,那如果明天就是26日,是CIH病毒的高发期那该怎么避过呢?
学生交流方法。(修改日期)
想自己来试试吗?交流可以采用的学习方法。
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写写)
学生回答、交流危害
(学生惊讶、议论、提问)
学生说心中的疑惑
学生交流,并演示文稿出示答案。
学生讨论
学生尝试操作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让他们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孩子根据平时的所见所知,共同了解一下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对以后出现类似情况时应注意防范,从而提高学生的警惕性。
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升华学生的情感,用煸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找到避开的方法,这时候,着急的老师与动脑的学生产生了共鸣,自然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
先让学生自己来试一试,让学生在自主动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明确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二、计算机的法规
觉得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如果遇到别的病毒怎么办?)那你能有别的方法吗?)
说说平时知道的杀毒软件有哪些?你知道我们电脑室使用的杀毒软件是什么吗?
打开你看到的杀毒软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观察软件,说说你的发现?
如何启动杀毒软件杀毒,消灭病毒呢?
师:说到这个杀毒软件,老师正好也想买一个,但是这里有两个方案(powerpoint出示)(一种是正版,价格为198元;一种是盗版,但价格只要4元)
用最快的方法了解一下知识产权。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体需要精心呵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安全同样需要同学们时刻关注。为此,1994年2月18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演示文稿出示]
师:看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吗?
1、计算机的安全2、知识产权的保护
学生:(麻烦、暂时)
学生打开杀毒软件,进行杀毒扫描我的电脑。
学生操作演示。
学生提议,生生、师生共辩,得出结论:正版性能好,而且要保护知识产权。
学生观看演示文告,
让学生说说发现,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杀毒软件,让学生有理由去认真认识、观察这个软件,最后自然会明白这种软件的使用方法。
用辩论的形式来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活跃,并让学生在辩析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将“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理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三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师:说到规范,你能在电脑室中找到一些使用计算机的规范吗?[可以走下来看一看,
师:这个只是上网时应遵守的计算机道德规范,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些道德规范我们是应该注意的。请同学们根据平时老师的交代与要求,结合自己的所知所想所闻所感,在小组里先讨论一下,然后记录下来。
学生会发现标示在电脑室中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用规范,
学生交流看到的公约内容。
小组讨论,记录。交流,抓取典型,进行评价、张贴。
有效挖掘电脑室中的现成资源,以供课堂教学使用,并让学生明确张贴这些规范的目的。
学习“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遵守“规范”,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己应该遵守的规范,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而且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出来的东西更能让他们接受。
四总结
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知道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什么吗?(出示课题“规范使用计算机”)
我们不仅要战胜病毒,而且要战胜学习中的一切困难,规范地使用计算机,让计算机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下面我们一起正确地关闭计算机。
此时出示课题,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受,从而心领神会。
要求学生从每一个细节都要规范使用计算机。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意识,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几种常见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而教学重点则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自觉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调整系统日期。
我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特点,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实例“病毒性感冒”导入新课,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就是说教学过程要吻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过程。科学的引导过程能让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让学生喜学、乐学、善学、活用。法律法规这些都是枯燥的知识,把枯燥知识点趣味化,才能符合学生学习口味。
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只有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反对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疏离,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让知识的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灵中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