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采众“花”始能“酿蜜” -谈怎样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博采众“花”始能“酿蜜”-谈怎样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一、激发兴趣,喜欢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浓厚的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重要条件。1.榜样激励。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上老师应经常给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刻苦读书的事例,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书中度过的,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吃,周总理冒雨亲自去借书等。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2.引导阅读好书。小学生是善于形象思维的。因此,对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有精彩图画书,图文结合易吸引易理解。只有适合
2、孩子的口味的书,孩子才会对他感兴趣。3.展评阅读收获。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习作课交流摘录的好词佳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弄今。教师要抓住时机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二、挖掘资源,有书可读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并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有“许多花”
3、来“采”。 1.家长要支持。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能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好处,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去阅读,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度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同时,家长除督促孩子阅读外,也要读一些适合于自己的书,一方面营造家庭课外阅读的氛围,一方面让自己增长知识,进而指导孩子阅读,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2.学校要完善图书、阅览室。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室、阅览室。使图书室成为孩子课外阅读
4、的主要场所。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三、加强引导,学会读书在实践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常常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应与家长相互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的效率。1.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养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选定图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二是选定时间。针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并且要保证读书时间。三是定出阅读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长时间读多
5、少文字要保证。2.要习恰当的阅读方法。曾国藩曾提出这样的读书方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度、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之类的可用精读,童话之类的可用略读。可浏览的资料是报纸、搜集的信息资料,在浏览中抄记需用的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图书笔记本,低年级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中高年级学生读完一本书,除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外,还应仿写句子和段落。高年级学生每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仿写,改写,续写文章。这样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习作能力。总之,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支持,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习得,自己要持之以恒,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将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